阿╰( ◜❤◝ )╯調
@whiteness
分享
Sun, Aug 16, 2015 2:20 AM
4
3
[其他] 連國中生都看得懂的「貨幣學」
回應〈連國中生都看得懂的「貨幣學」〉:現實遠比文章描述的瘋狂,債務金錢體制是泡沫中的泡沫 - The N...
從鬼鬼那邊推薦的文章裡讀的,比起用貨銀的角度,我試著用文化研究的角度節錄一些,將資本主義的擴張造成人類文化的影響描述得更淺顯一點。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22 AM
『心理學研究顯示,
長期間處於匱乏狀態的人,相對難以做出較長遠的規劃
。當整個社會都被債務追逐,整個社會對社會制度、產業發展也難以有充分的討論和長遠的想像。』
就像文中所說的『經濟成長值得追求嗎』,我們回到更主要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會以『經濟』作為中心思考」。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24 AM
這個已經成為我們出生以來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為什麼要讀書→要考到好學校→才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為了要賺更多的錢→符合社會的價值觀
當然這條邏輯線相當偏頗又簡化,不過我們卻不可否認,大部分人確實有這樣的念頭,或至少『必須賺錢』→『才能過生活』這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27 AM
上面的文章有大概從貨幣銀行學的角度,簡述為什麼貨幣能夠無中生有,以及一旦起了頭,我們必須為我們不斷無中生有的未來付出代價,產生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這種循環,其中『面對越滾越大的債務,人們只能做兩件事:打著商業競爭的名義,互相推債;借更多的錢來擴張經濟規模,以債養債。』
所以我們基礎得意識到:這個社會的產生不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所共有的迷茫並不是我們個人不努力的行為,而是社會普遍共同面對的體制。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33 AM
無論是國家競爭強調GDP,比起計較國民幸福指數,還不如談論今天台股因為人民幣貶值跌了幾千點(順道一提,金融工具(即是所謂債券、股票、基金等)市場所創造出來的泡沫貨幣更是千千萬萬的很恐怖。)(用我很粗暴的觀點來說,就是
不腳踏實地賺
所獲得的錢)。
我們說想追求藝術音樂的夢想,被評價為「賺不到錢的無稽之談」;我們因為房地產價值連年攀升,得重塑我們對「家庭」的定義,因為我們買不起一個「家」。
shrimp emotions
@20110701
Sun, Aug 16, 2015 2:35 AM
人類學專業
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1165
另外推這本書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38 AM
文化、藝術成為一種必須要有資本,才能進行的高單價的「品質」追求。
在資本主義不斷膨脹、幾近崩解的現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想要「處理」這種迷惘,所以這一代的新鮮人渴望逃脫勞雇關係自行創業、孩子們逐漸以租房代替買房來維持自己對「家」的想像,然而我們思考的依舊是每個月必須賺到多少錢、我們身上還負了多少車貸、學貸、信用卡帳單。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40 AM
金錢早就不是當初那個人類依循方便,而創造出來的工具媒介;而是反客為主,變成主宰我們生活的核心價值。
這很奇怪吧。
-
shrimp emotions
: 謝謝妳噢!!!每次都能從妳那邊挖到很多有趣的文章
可是回到現實,我得說我們也不能這麼憤世嫉俗或因此就自甘墮落
不如說,我認為去了解、認識這個社會體系,雖然可能更絕望、覺得太荒謬、恐怖,但能夠有助於自己怎麼去看待這個世界。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44 AM
認識這些,不是給自己一個躲起來的藉口,而是可以找到具體的切入點面對自己在這個時代的迷惘與掙扎。
記得在討論課時,教授們問我們:在資本主義之後,大家覺得有什麼樣可能的體系呢。
烏托邦社會主義、無條件基本收入、社會福利的救濟......好多好多不同的方法,每個國家都在試,我都不禁笑說,各國央行總裁肯定都知道這個世界是這麼岌岌可危,卻還這麼努力想拯救它(或是從中鑽漏洞為我國牟利也好),可以說是一種勇敢(?)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47 AM
再順道一提,雖然我貨銀上得不多(那一年我最後真的修了太多學分最後放棄了
)
但還是有上到關於2008年金融風暴、美國QE政策的那段歷史.......當時我們才15、16歲,不是很能理解整個金融業的崩解是怎麼個崩解法,不過如今去了解到,美國是用什麼粗暴的方式,對己有利,卻讓全世界一起承擔美元大量超額印鈔的後果。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50 AM
讓我們對這個世界say cheese!
Enjoy your life.
阿╰( ◜❤◝ )╯調
@whiteness
Sun, Aug 16, 2015 2:51 AM
但我還是會努力賺錢wwwwwwwwwwwwwwww
啊對了,關於台灣年輕人總是喜歡小確幸、月光族的說法,其實跟想逃避資本主義壓迫有些關聯噢。(因為感覺未來沒希望,還不如現在快樂享受。)
載入新的回覆
就像文中所說的『經濟成長值得追求嗎』,我們回到更主要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會以『經濟』作為中心思考」。
為什麼要讀書→要考到好學校→才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為了要賺更多的錢→符合社會的價值觀
當然這條邏輯線相當偏頗又簡化,不過我們卻不可否認,大部分人確實有這樣的念頭,或至少『必須賺錢』→『才能過生活』這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
這種循環,其中『面對越滾越大的債務,人們只能做兩件事:打著商業競爭的名義,互相推債;借更多的錢來擴張經濟規模,以債養債。』
所以我們基礎得意識到:這個社會的產生不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所共有的迷茫並不是我們個人不努力的行為,而是社會普遍共同面對的體制。
不腳踏實地賺所獲得的錢)。我們說想追求藝術音樂的夢想,被評價為「賺不到錢的無稽之談」;我們因為房地產價值連年攀升,得重塑我們對「家庭」的定義,因為我們買不起一個「家」。
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1165
另外推這本書
在資本主義不斷膨脹、幾近崩解的現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想要「處理」這種迷惘,所以這一代的新鮮人渴望逃脫勞雇關係自行創業、孩子們逐漸以租房代替買房來維持自己對「家」的想像,然而我們思考的依舊是每個月必須賺到多少錢、我們身上還負了多少車貸、學貸、信用卡帳單。
這很奇怪吧。
-
shrimp emotions : 謝謝妳噢!!!每次都能從妳那邊挖到很多有趣的文章
可是回到現實,我得說我們也不能這麼憤世嫉俗或因此就自甘墮落
不如說,我認為去了解、認識這個社會體系,雖然可能更絕望、覺得太荒謬、恐怖,但能夠有助於自己怎麼去看待這個世界。
記得在討論課時,教授們問我們:在資本主義之後,大家覺得有什麼樣可能的體系呢。
烏托邦社會主義、無條件基本收入、社會福利的救濟......好多好多不同的方法,每個國家都在試,我都不禁笑說,各國央行總裁肯定都知道這個世界是這麼岌岌可危,卻還這麼努力想拯救它(或是從中鑽漏洞為我國牟利也好),可以說是一種勇敢(?)
但還是有上到關於2008年金融風暴、美國QE政策的那段歷史.......當時我們才15、16歲,不是很能理解整個金融業的崩解是怎麼個崩解法,不過如今去了解到,美國是用什麼粗暴的方式,對己有利,卻讓全世界一起承擔美元大量超額印鈔的後果。
Enjoy your life.
啊對了,關於台灣年輕人總是喜歡小確幸、月光族的說法,其實跟想逃避資本主義壓迫有些關聯噢。(因為感覺未來沒希望,還不如現在快樂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