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2:50 AM
3
#Book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芭芭拉‧德米克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選書(待看書籍堆積如山真是幸福的苦惱)時鳳說這本吧,因為「可以看很快」。
我看著厚厚的書脊想:真的嗎?
嗯,真的。
雖是口述歷史,讀起來更像小說,要說是意料之外的文體,不說如這些故事本身就十分的精彩,現實生活其實比小說更殘忍也更好看,我大概兩天就看完了。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2:58 AM
北韓招來世人的訕笑。我們嘲弄北韓宣傳的誇大不實與北韓民眾的愚昧易欺。但別忘了,北韓的洗腦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每天十四個小時待在工廠的日托中心;往後五十年,每一首歌、每一部電影、每一篇報紙文章與招牌告示都在神化金日成;這個國家被密封起來不與外界接觸,人民無從懷疑金日成的神性。在這種狀況下,誰有辦法擺脫呢?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01 AM
那一天是一九九三年九月九日,金智恩永遠也忘不了這個日子,因為這是她出生以來第一次一整天沒吃東西。很少有人會記得這麼清楚。一個時代的結束不是在轉瞬間產生的。它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直到人們發現她們的世界已經完全改觀。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09 AM
北韓沒有約會文化。許多婚姻要不是出自父母之命,就是透過黨委書記或長官介紹。情侶不應該在公共場合過於親暱,就連牽手也被認為是有傷風化。脫北者一致表示,在北韓,沒有婚前性行為,也沒有學生未婚懷孕的事。
北韓不像南韓或日本一樣有賓館。沒有旅行許可,你無法投宿一般旅館,而且沒有任何一家旅館願意接受未婚的情侶投宿。清律人告訴我,未婚情侶想發生性關係,要不是去荒郊野外,就是趁夜裡去公園,但我從來沒聽過有人承認自己做過這種事。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13 AM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得了什麼病,我就是無法讓他停止哭鬧,」母親們這麼對金醫師說。
她同情地點點頭。她了解這個狀況,卻無法把話說出口。在沒有糧食的狀況下,你要如何告訴一名母親,她的孩子需要的只是多吃一點。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19 AM
一個人的死是悲劇,一千人的死是統計數據,這話說得不錯,對美蘭來說也是如此。她還沒領悟到,自己的冷漠其實是環境養成的求生技能。一九九〇年代的北韓,為了生存下去,人們必須狠下心來不跟別人分享食物。為了不讓自己發瘋,必須裝作漠不關心。在那個時期,美蘭必須學著在街上繞過屍體,假裝沒有看見。她可以毫無憐憫之心地看著五歲的孩子死去。如果她連最喜愛的學生都能不伸出援手,更何況是陌生的人。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24 AM
在饑荒中,民眾不一定會餓死。通常疾病會更早上門奪走他們的性命。長期的營養不良會對身體的免疫力造成傷害,而饑餓也使人們更容易感染結核病與傷寒。即使能取得抗生素,但饑餓的身體過於虛弱,無法代謝抗生素。原本可以治療的病症往往在饑餓的狀況下突然惡化而致命。身體化學作用的劇烈波動,可能導致中風與心臟病。人們因為吃了無法消化的替代食物而死亡。饑餓是個卑劣的殺手,它隱藏在攀升的兒童死亡率或降低的預期壽命這類平淡無位的統計數據後面。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28 AM
饑餓的目標往往是最無辜的人,也就是從不偷竊食物、不說謊、不欺騙、不犯法或不背叛朋友的人。這種現象正是義大利作家普里莫‧雷維(Primo Levi)逃出奧什維茨(Auschwitz)後所描述的。他寫道,他與其他倖存者從沒想過戰後能再重逢,因為他們全做過讓自己感到羞恥的事。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32 AM
北韓人有很多表示監獄的詞彙,正如伊努特人(Inuit)有很多形容雪的詞彙。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37 AM
聆聽南韓電視就像生平第一次照鏡子,發現自己乏善可陳。北韓人總是宣稱他們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值得自豪的國家,但世界其他國家卻認為北韓是個悲慘而破產的政權。
這個男孩讓他感到覺悟。他終於確定自己不相信這個政府。
「凡是腦袋正常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事情不對勁。」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39 AM
就在前一刻,金醫師還有點希望中國跟北韓一樣窮。她仍願意相信自己的國家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她一輩子珍視的信念也能得到證明。但現在她無法否認眼前出現的這一幕:中國的狗吃的比北韓的醫師好。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43 AM
脫北者通常是一群生活有困難的人,這是一項悲慘的事實。許多人被迫離開北韓,不只是因為挨餓,也因為他們在國內格格不入。通常他們的問題會繼續跟著他們,即使他們已經越過國境。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45 AM
「如果數量這麼少的脫北者都無法適應,那麼統一的前景將非常暗淡;若他們能南韓展開新生活,我們就有了整合的希望。因此,我們必須進一切努力協助脫北者,從中學習、改正錯誤。」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49 AM
>>><<<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1:56 AM
在這本書之前,我對北韓的認識是什麼?
台灣能看到的北韓新聞,最近的一則是用高射炮處決國防部長;最廣為流傳的是一張有名的夜間空拍衛星圖:朝鮮半島的北部,只有唯一的一點亮光。
我沒有想過這代表了什麼意思。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2:01 AM
國家地理頻道播過兩個北韓相關的節目,一個很少重播的,是訪問脫北者,講到自己是怎麼離開的時候他們滔滔不絕,提起被留在北韓的家人他們則是沉默;另一個偶有重播的是NGO醫生組織協助治療北韓人的白內障,所有重見光明的人第一個動作,就是對著大禮堂上懸掛的領袖畫像(大概是金日成?)流淚跪拜。
旁白講著,不知道這些人是真心感念領袖的偉大,還是不得不這麼表現以取信不知道在哪邊的監視者。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2:10 AM
是呀,那個衛星圖表示只有平壤有電力可供晚間照明。
不說照明這樣進階的需求,農業和工業還有礦業都需要電,沒有電力→沒有礦產→沒有能源→工業無法發展→農業受到限制,加上緯度高的環境與可耕地的缺乏,如果中國那樣遼闊的地方都會因為錯誤荒謬的政策而大饑荒,那麼缺少俄國能源援助的北韓,會發生饑荒看來也是必然。
本書關於饑餓的書寫,一點都不煽情,卻讓我對自己可以坐在一個電力與食物充足的地方打字感覺到一種罪惡感。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2:18 AM
關於外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黨與領袖的宣傳,本書也從平民的觀點給了誠實的看法──從出生開始就受到這樣的教育,成長過程中所有文字、影像、聲音給的都是同樣論點,要不是生死存亡,活在這個密封國度的人民該怎麼樣醒悟?
一直記得一個駭客任務的角色,他是覺醒人當中的叛徒,他要求的交換條件是:讓我回到那個虛擬的世界去,我不要醒來。
脫北者在發現祖國的謊言之後,就過著比較幸福的日子了嗎?其實自由社會的要求很高的,而人類總是排斥異己啊。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2:26 AM
畢竟是口述歷史,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脫北歷險之後,故事主角們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金氏政權依然用各種神奇的方式存續在朝鮮半島北部。
書裡有張照片是脫北者拿著《一九八四》走在南韓街頭,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真的不停想起《一九八四》。一九四九年的出版物,居然可以跟二〇〇九年的北韓那麼類似,不知道要說喬治歐威爾厲害還是敬佩北韓了。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23, 2015 2:46 AM
之前的讀書噗有大概提到,其實我看《一九八四》的時候是覺得蠻痛苦的,但是看《我們最幸福》的時候十分入迷,明明下班非常睏且累,還硬是看到要一點才捨得睡。
嗯,我是想要推薦這本書~希望有機會大家都可以看看這個有點熟又十分神秘的鄰國!
一隻馬
@lovelyamu0506
Sun, May 24, 2015 9:24 AM
這本是買的還是借得?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y 24, 2015 9:56 AM
本來是借的但是荳荳啃了一口,所以我買了,下次帶給妳。
一隻馬
@lovelyamu0506
Sun, May 24, 2015 12:53 PM
哈哈哈。啃一口,哈哈哈
載入新的回覆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芭芭拉‧德米克
我看著厚厚的書脊想:真的嗎?
嗯,真的。
雖是口述歷史,讀起來更像小說,要說是意料之外的文體,不說如這些故事本身就十分的精彩,現實生活其實比小說更殘忍也更好看,我大概兩天就看完了。
北韓不像南韓或日本一樣有賓館。沒有旅行許可,你無法投宿一般旅館,而且沒有任何一家旅館願意接受未婚的情侶投宿。清律人告訴我,未婚情侶想發生性關係,要不是去荒郊野外,就是趁夜裡去公園,但我從來沒聽過有人承認自己做過這種事。
她同情地點點頭。她了解這個狀況,卻無法把話說出口。在沒有糧食的狀況下,你要如何告訴一名母親,她的孩子需要的只是多吃一點。
這個男孩讓他感到覺悟。他終於確定自己不相信這個政府。
「凡是腦袋正常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事情不對勁。」
台灣能看到的北韓新聞,最近的一則是用高射炮處決國防部長;最廣為流傳的是一張有名的夜間空拍衛星圖:朝鮮半島的北部,只有唯一的一點亮光。
我沒有想過這代表了什麼意思。
旁白講著,不知道這些人是真心感念領袖的偉大,還是不得不這麼表現以取信不知道在哪邊的監視者。
不說照明這樣進階的需求,農業和工業還有礦業都需要電,沒有電力→沒有礦產→沒有能源→工業無法發展→農業受到限制,加上緯度高的環境與可耕地的缺乏,如果中國那樣遼闊的地方都會因為錯誤荒謬的政策而大饑荒,那麼缺少俄國能源援助的北韓,會發生饑荒看來也是必然。
本書關於饑餓的書寫,一點都不煽情,卻讓我對自己可以坐在一個電力與食物充足的地方打字感覺到一種罪惡感。
一直記得一個駭客任務的角色,他是覺醒人當中的叛徒,他要求的交換條件是:讓我回到那個虛擬的世界去,我不要醒來。
脫北者在發現祖國的謊言之後,就過著比較幸福的日子了嗎?其實自由社會的要求很高的,而人類總是排斥異己啊。
書裡有張照片是脫北者拿著《一九八四》走在南韓街頭,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真的不停想起《一九八四》。一九四九年的出版物,居然可以跟二〇〇九年的北韓那麼類似,不知道要說喬治歐威爾厲害還是敬佩北韓了。
嗯,我是想要推薦這本書~希望有機會大家都可以看看這個有點熟又十分神秘的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