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1:47 PM
Sun, Feb 12, 2017 3:40 PM
#book
《美麗新世界》 Brave New World /赫胥黎
本來以為反烏托邦三部曲是《動物農莊》《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其實沒有《動物農莊》是《我們》才對。
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40979
所以沒有三部曲的作者都是英國人這回事。(差點要以為英國發生什麼事情了)
#新新唸唸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08 PM
「難道就沒有正面的烏托邦小說嗎?」
「比方桃花源記那種的。」
『現存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國家也都不怎樣啊~』
『會不會桃花源可以成功,其實是因為他們的規模很小呢?』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0 PM
-----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1 PM
「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受到書跟花卉的危害。」
他雖然能清楚理解,為何不讓低層人民浪費社會的時間讀書的原因,因為讀書總是有風險,他們讀的東西有可能會使他們脫離其中一種制約反應,只是......唔,他不懂幹嘛要禁止碰花。為什麼要大費周章讓戴爾他族在心理上不喜歡花?
孩子們被制約成看到玫瑰就會尖叫,那是出於高經濟性的考量。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1 PM
櫻草花跟自然風景有一大缺陷:他們是免費的。對於自然的愛好不能讓工廠保持忙碌,因此他們決定廢除對自然的喜愛,至少對於較低階級的人需要這樣。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3 PM
-
朋友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以更輕微和象徵性的方式)承擔我們很想要作、卻無法施加給敵人的懲罰。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3 PM
-
「一位艾普西隆族的制約訓練已經替他該走的路鋪好了軌道,決定他該走的線,他會自動願意這樣;他命中就註定如此。就算已經脫瓶,他也仍住在一個瓶子裡──一個將他固定在幼兒、胚胎階段的隱形瓶子。當然,」管理者沉思地繼續說。「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瓶子裡度過。但若我們碰巧是阿爾發族,那麼我們住的瓶子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大。」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3 PM
-
「他對哲學的定義就是替一個人直覺相信的東西尋找糟糕的理由。說得好像人能下意識相信任何事啊!人會相信事情是因為他們被制約城相信它們。替人們出於壞理由相信的事尋找其它壞原因──這才叫作哲學。人們相信上帝是因為他們被制約成要相信上帝。」
「你獨處時自然就會相信上帝──在夜裡相當孤獨、思索死亡的時候。」
「但現在的人再也不會孤獨了,」穆斯塔法‧蒙德說。「我們逼他們痛恨獨處;我們也把他們的生活安排成幾乎不可能離群索居。」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4 PM
-
「天神們是公正的,這點無庸置疑,可是祂們的法典是由組織社會的人指定的,當成最後手段;天命其實源自人類給予的提示。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5 PM
-
「
文明絕對不需要高貴或英雄主義。這些東西是政治效率不彰的病症。在我們這樣適當組織的社會裡,沒有人有任何機會變得高貴或英勇,社會條件必須先變得極端不穩定,才有營造出這些事的機會:在有戰爭、有分裂陣營、在有慾望得抗拒、有愛情標的物得爭取或捍衛的情境──很顯然,高貴與英雄主義在那兒就會有些意義。但是如今在野沒有戰爭了,我們花得最多力氣是阻止你過度愛上任何人。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5 PM
分裂的陣營不復存在;你被制約成你會自然而然作你該作的事。而你該作的事整體上又非常愉快,好多天生衝動被准許恣意行使,根本沒有需要抗拒的慾望可言。
」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6 PM
-
「從前你只能花費及大的心力和多年的艱苦道德訓練辦到這些事;現在妳只消吞兩三顆半公克藥片,目的就達到了。現在人人都能當正直之人。你能把身上起碼一半的道德觀裝在一個瓶子裡。不必流淚的基督教信仰──這就是索麻。」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6 PM
-
「你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野蠻人繼續說。「是
用點會流淚的事情帶來改變。這兒的事物所需的代價都太少了。
」
新新
@haruspring
Sat, May 16, 2015 2:37 PM
-
「事實上,你是在要求
有不快樂的權利。
」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y 17, 2015 9:41 AM
-----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y 17, 2015 10:46 AM
跟《一九八四》放在一起看蠻有趣的。
同樣是作者假設的未來世界,一九八四的顏色灰樸樸的,美麗新世界倒是色彩豐富到有點太濃,不過因為個人比較喜歡嘻鬧一點的風格,所以中意《美麗新世界》多很多。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y 17, 2015 10:57 AM
兩本關於工業生產和性的著墨,出發點相似,動作卻大不相同。同樣是為了處理過剩的工業產品,《一》的解答是戰爭,《美》的做法是瘋狂刺激消費(包括調整制約設定和設計超級複雜的休閒娛樂);面對"性"這個議題,《一》是強烈的反性,並且把無處發洩的鬱悶導向對黨國的激烈崇拜,《美》則是完全的開放,所有的欲望都不需壓抑,自然也就沒有挫折不滿和相對的創造力與對世界的質疑。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y 17, 2015 11:06 AM
《美麗新世界》就算是現在讀起來也是十分高科技,一開始砸下來那些胚胎孵育的科技,那一堆制約用的心理,與知相配的是一大堆的莎士比亞,暴風雨、馬克白、奧賽羅還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加上那些改編的禱詞和聖歌。因為胡鬧到這樣的程度,荒謬感和恐怖感從頭到尾都十分強烈。接在《一九八四》之後,看得很樂啊~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y 17, 2015 11:16 AM
倒不是說《一九八四》哪邊不好,就是有點太真實了,非常絕望。(這對有些讀者來說應該是大優點)
就算覺得哪邊不對(想到駭客任務的尼歐),在恐懼的面前,還是連最愛的人都可以背叛。那一刻是不是有點像魯迅的〈狂人日記〉,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已經「被痊癒」了,可以重新融入了禮教秩序中了。
「你最終也會加入的。」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y 17, 2015 11:21 AM
《美麗新世界》給了五個例子,完全服從於制約和階級的蘭妮娜、孵育不完全成功所以自覺不容於社會的柏納德、察覺到制約和感情的赫爾默斯、管理員穆斯塔法‧蒙德,還有規則外的野蠻人約翰。
以上的每個人都有看了覺得幸福與可憐的地方,並且就算接受同樣的制約,還是會產生規範外的感受。
說到底,我是樂觀的人,我比較想要這樣的可能性啊。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r 27, 2016 6:09 AM
美麗新世界 Brave New World—書摘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12, 2017 3:40 PM
-
新新
@haruspring
Sun, Feb 12, 2017 3:40 PM
Day28_阿道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節錄 P.251-254)
載入新的回覆
《美麗新世界》 Brave New World /赫胥黎
本來以為反烏托邦三部曲是《動物農莊》《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其實沒有《動物農莊》是《我們》才對。
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40979
所以沒有三部曲的作者都是英國人這回事。(差點要以為英國發生什麼事情了)
#新新唸唸
「比方桃花源記那種的。」
『現存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國家也都不怎樣啊~』
『會不會桃花源可以成功,其實是因為他們的規模很小呢?』
他雖然能清楚理解,為何不讓低層人民浪費社會的時間讀書的原因,因為讀書總是有風險,他們讀的東西有可能會使他們脫離其中一種制約反應,只是......唔,他不懂幹嘛要禁止碰花。為什麼要大費周章讓戴爾他族在心理上不喜歡花?
孩子們被制約成看到玫瑰就會尖叫,那是出於高經濟性的考量。
朋友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以更輕微和象徵性的方式)承擔我們很想要作、卻無法施加給敵人的懲罰。
「一位艾普西隆族的制約訓練已經替他該走的路鋪好了軌道,決定他該走的線,他會自動願意這樣;他命中就註定如此。就算已經脫瓶,他也仍住在一個瓶子裡──一個將他固定在幼兒、胚胎階段的隱形瓶子。當然,」管理者沉思地繼續說。「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瓶子裡度過。但若我們碰巧是阿爾發族,那麼我們住的瓶子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大。」
「他對哲學的定義就是替一個人直覺相信的東西尋找糟糕的理由。說得好像人能下意識相信任何事啊!人會相信事情是因為他們被制約城相信它們。替人們出於壞理由相信的事尋找其它壞原因──這才叫作哲學。人們相信上帝是因為他們被制約成要相信上帝。」
「你獨處時自然就會相信上帝──在夜裡相當孤獨、思索死亡的時候。」
「但現在的人再也不會孤獨了,」穆斯塔法‧蒙德說。「我們逼他們痛恨獨處;我們也把他們的生活安排成幾乎不可能離群索居。」
「天神們是公正的,這點無庸置疑,可是祂們的法典是由組織社會的人指定的,當成最後手段;天命其實源自人類給予的提示。
「文明絕對不需要高貴或英雄主義。這些東西是政治效率不彰的病症。在我們這樣適當組織的社會裡,沒有人有任何機會變得高貴或英勇,社會條件必須先變得極端不穩定,才有營造出這些事的機會:在有戰爭、有分裂陣營、在有慾望得抗拒、有愛情標的物得爭取或捍衛的情境──很顯然,高貴與英雄主義在那兒就會有些意義。但是如今在野沒有戰爭了,我們花得最多力氣是阻止你過度愛上任何人。
「從前你只能花費及大的心力和多年的艱苦道德訓練辦到這些事;現在妳只消吞兩三顆半公克藥片,目的就達到了。現在人人都能當正直之人。你能把身上起碼一半的道德觀裝在一個瓶子裡。不必流淚的基督教信仰──這就是索麻。」
「你們真正需要的東西,」野蠻人繼續說。「是用點會流淚的事情帶來改變。這兒的事物所需的代價都太少了。」
「事實上,你是在要求有不快樂的權利。」
同樣是作者假設的未來世界,一九八四的顏色灰樸樸的,美麗新世界倒是色彩豐富到有點太濃,不過因為個人比較喜歡嘻鬧一點的風格,所以中意《美麗新世界》多很多。
就算覺得哪邊不對(想到駭客任務的尼歐),在恐懼的面前,還是連最愛的人都可以背叛。那一刻是不是有點像魯迅的〈狂人日記〉,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已經「被痊癒」了,可以重新融入了禮教秩序中了。
「你最終也會加入的。」
以上的每個人都有看了覺得幸福與可憐的地方,並且就算接受同樣的制約,還是會產生規範外的感受。
說到底,我是樂觀的人,我比較想要這樣的可能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