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Dec 18, 2014 1:28 AM
1
【筆記】李陽冰相關資料
一直都很喜歡有狂氣的藝術家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Dec 18, 2014 1:28 AM
《唐國史補》卷上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Dec 18, 2014 1:29 AM
張旭草書得筆法,後傳崔邈、顏真卿。旭言:「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旭飲酒輒草書,揮筆而大叫,以頭搵水墨中而書之,天下呼為「張顛」。醒後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得。後輩言筆札者,歐、虞、褚、薛,或有異論,至張長史,無間言矣。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Dec 18, 2014 1:29 AM
李陽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曹嘉、蔡邕,不足言也。」開元中,張懷瓘撰《書斷》,陽冰、張旭並不及載。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Dec 18, 2014 1:29 AM
絳州有碑,篆字與古文不同,頗為怪異。李陽冰見而寢處其下,數日不能去。驗其文是唐初,不載書者姓名,碑上有「碧落」二字,人謂之「碧落碑」。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Dec 18, 2014 1:29 AM
《池北偶談》第十四卷談藝四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Dec 18, 2014 1:30 AM
唐人工書
唐人留意書學,即不以書名者,往往有歐、虞、顏、柳風氣。蘇絳作賈島墓志云:「善攻筆法,得鍾、張之奧。」元王惲《玉堂嘉話》云:「李陽冰篆二十八字,後有韋處厚、李商隱題。商隱字體絕類《黃庭經》。」然賈、李不以書名。予在京師,所見元人諸題跋,字畫多工,過今人遠甚。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Dec 18, 2014 1:31 AM
舒元輿〈玉箸篆志〉
……天意謂篆之道不可以終絕,故授之以趙郡李氏子陽冰。
……會同里客有得陽冰真跡遺在六幅素上者,遂請歸客堂張之。見蟲蝕鳥步痕跡,若屈鐵石陷入屋壁,霜晝照著,疑龍蛇駭解,鱗甲活動,皆欲飛去。齊目視之,分明睹文字之根,植吾堂中。然後知向之議者謂冰愈於斯,吾雖未登嶧山,觀此可以信其為深於篆者之言也。
鸚鵡杯
@MissingLibai
Fri, Dec 19, 2014 2:39 PM
李陽冰〈上李大夫論古篆書〉
……蔡中郎以豐同豊,李丞相將束為宋,魚魯一惑,涇渭同流,學者相承,靡所遷複。每一念至,未嘗不廢食雪泣,攬筆長歎焉。天將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誠願刻石作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為不刊之典,號曰「大唐石經」。使百代之後,無所損益,仰明朝之洪烈,法高代之盛事,死無恨矣。
……此志不就,必將負於聖朝,是長埋於古學矣。
鸚鵡杯
@MissingLibai
Fri, Dec 19, 2014 2:39 PM
就是要這種人才可以跟「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的配啊
(。
鸚鵡杯
@MissingLibai
Fri, Dec 19, 2014 2:39 PM
《李白》
所謂幼童向偉人傳記……崩萌崩萌的(啥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Mar 10, 2016 3:16 AM
绛州唐《碧落碑》考记(作者:马宝山)
碑文考记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Mar 10, 2016 3:17 AM
《廣藝舟雙楫》
說分第六
吾邱衍曰
:「篆法扁者最好,謂之螭扁。」徐鉉謂:「非老手不能到《石鼓文》字。」唐篆《美原神泉銘》,結體方匾,大有《石鼓》遺意。李樞、王宥《謁嶽祠題記》,吾寧取之。
鸚鵡杯
@MissingLibai
Thu, Mar 10, 2016 3:17 AM
《浯台銘》《浯溪銘》,參用籀筆,戈戟相向,亦自可人。《碧落碑》筆法亦奇,不獨托體之古,陽冰見之,寢臥數日不去,則過陽冰遠矣。近世吳山子作西漢分,體態樸逸,駸駸欲度驊騮前矣。若加奇思新意,雖筆力稍弱,亦當與頑伯爭一席地。
鸚鵡杯
@MissingLibai
Mon, Mar 14, 2016 11:11 AM
李陽冰、玉筯篆相關詩詞選
載入新的回覆
一直都很喜歡有狂氣的藝術家
唐人留意書學,即不以書名者,往往有歐、虞、顏、柳風氣。蘇絳作賈島墓志云:「善攻筆法,得鍾、張之奧。」元王惲《玉堂嘉話》云:「李陽冰篆二十八字,後有韋處厚、李商隱題。商隱字體絕類《黃庭經》。」然賈、李不以書名。予在京師,所見元人諸題跋,字畫多工,過今人遠甚。
……天意謂篆之道不可以終絕,故授之以趙郡李氏子陽冰。
……會同里客有得陽冰真跡遺在六幅素上者,遂請歸客堂張之。見蟲蝕鳥步痕跡,若屈鐵石陷入屋壁,霜晝照著,疑龍蛇駭解,鱗甲活動,皆欲飛去。齊目視之,分明睹文字之根,植吾堂中。然後知向之議者謂冰愈於斯,吾雖未登嶧山,觀此可以信其為深於篆者之言也。
……蔡中郎以豐同豊,李丞相將束為宋,魚魯一惑,涇渭同流,學者相承,靡所遷複。每一念至,未嘗不廢食雪泣,攬筆長歎焉。天將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
……誠願刻石作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為不刊之典,號曰「大唐石經」。使百代之後,無所損益,仰明朝之洪烈,法高代之盛事,死無恨矣。
……此志不就,必將負於聖朝,是長埋於古學矣。
所謂幼童向偉人傳記……崩萌崩萌的(啥
碑文考记
說分第六
吾邱衍曰:「篆法扁者最好,謂之螭扁。」徐鉉謂:「非老手不能到《石鼓文》字。」唐篆《美原神泉銘》,結體方匾,大有《石鼓》遺意。李樞、王宥《謁嶽祠題記》,吾寧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