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上午,60出頭的制服司機道格·施夫特(Doug Schifter)在曼哈頓下城市政廳門口用一把霰彈槍開槍自盡,幾個小時前,他在Facebook上寫了一篇長文,控訴結構性的殘酷狀況令他陷入絕境。他說,他現在有時不得不每週工作超過100小時才能生存下去;當他在1980年代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每週工作40小時是相當正常的。 他譴責政治人士——市長邁克爾·R·彭博(Michael R. Bloomberg)和白思豪(Bill de Blasio),還有州長安德魯·M·科默(Andrew M. Cuomo)——是他們默許富人讓這麼多汽車湧上街頭。他指責的士委員會徵收的罰款,以及帶來各種麻煩事。
但我對於科技反噬的問題覺得好笑...我記得當年鐵路引進滿清時反對的理由之一也是"會導致失業"w
首爾市議會發布聲明說:「我們正設法禁止Uber,和其他安排這類非法運輸服務的App。Uber用戶應該了解,如果發生車禍很難獲得保險理賠,更別提潛在的技術問題和司機背景。」
...............上流人士你們慢忙
德國法蘭克福法院發表公告稱,在租車服務 Uber 不正當競爭案調查結果出來之前,禁止該服務在德國境內營運, Uber 租車服務的司機缺乏營運許可執照,這有悖於德國法律的規定,Uber 公司表示將提起上訴。
美國叫車服務Uber副總裁埃米爾·邁克爾(Emil Michael)表示,Uber應拿出100萬美元招聘一支團隊,針對批評Uber的記者們去挖掘他們的隱私及醜聞。這一說法引起了嚴重爭議。
總裁跟副總裁都是這種作風,令人不敢苟同
[珍妮猴] - 之前提過 倫敦計程車 black cabs「大黑」因 ...
租車廣告打得像賣淫廣告一樣真是爛透了!
一個不看書的人不可能因為有了網路就開始會用網路書店買書,同理,一個平常根本沒錢搭計程車或是不會搭計程車的人,也不太可能因為手機灌了網路叫車軟體,他就開始搭計程車。
也就是說,所謂的網路產業或者科技創新可以把餅變大的魔術,可能根本就是傳奇或神話。
Uber體系每增加一分的收入,每多一個客源,可能意味的雖然是少一個人開車,更大的可能是,一個計程車司機沒有客人而沒有收入,或者使用捷運或公車的人又少一個。
經濟學所謂的「分工」就只是,你吃月餅會比較快飽,我吃法式小薄餅會比較小確幸,所以我們兩個交換到一個比例,兩個人都又飽又有小確幸。
實際上餅根本不會變多,甚至餅也不會變便宜(除非偷工減料)。
如果創新只是食品廠用不同材料,創造出便宜的米粉;
如果創新只是布丁裡面沒有雞蛋也沒有牛奶;
如果創新只是仙草裡面只有色素、糖、香料、凝結劑;
如果創新只是剝削其他勞動階級;
如果創新只是新的收費系統要讓許多國道收費員,沒有生計沒有出路沒有未來;
如果創新只是提出新的醫療獲利模式,拿去自經區賺觀光醫美;
如果創新只是把原本給國內作的成衣紡織外移到國外;
如果創新只是把汙染用暗管排到河川;
如果創新只是齊一的動作與90度的鞠躬哈腰還有虛偽的滿口"客人您滿意嗎?"
如果創新只是假裝開書店搞的都是百貨跟炒房地產;
如果這些創新你不能接受,那為什麼沒有考到營業用駕照的假計程車,沒有幫司機保勞健保的營運模式多弄幾個平台,要求司機提供額外服務的創新,就是創新?
除非你只是看著什麼東西對自己有利,就說這個東西好的人而已?
至於去霸凌路邊的街友乞丐,或是喝醉打司機叫做創新的話,那也是「I服了You」。
消滅私家車之於Travis Kalanick(Uber CEO),和無限月讀之術之於宇智波斑到底有何差異?你又是中了誰的術?還是你只是個貪小便宜的鄉民?
Re: [討論] 力挺Uber ─ 小確幸的正義?
除了剝削司機的問題之外,Uber 還有一個對消費者而言很嚴重的問題
就是:這間公司非常的不尊重消費者的隱私
Uber 已經花了百萬美金來調查批評這間公司的記者的私生活
試圖找到批評者的把柄然後要脅這些記者
甚至曾允許前往面試的申請工作者直接查看相關資料
傳統的計程車行就算有顧客資料流出
通常也只是顧客的電話、叫車時間和地點而已
但是在Uber 的經營模式下
這樣的鬆散管理就代表著你的信用卡資料和詳細的搭車路線都可能被外人知道
告訴讀者Uber會追蹤週五、週六晚上搭車卻不是回家的顧客新路線
尤其是... 如果這些顧客在搭車後的隔天早上又從同一地址搭車的話
Uber 就會特別註記這些搭車紀錄為有可能是客戶的週末狂歡一夜情
除了可能的性生活以外,還包括你搭車去了醫院、去了哪些地方購物等等
這篇文章會出現在官方部落格,
顯示出這間公司根本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問題
(後來因為有人抗議,Uber 將這篇文章移除)
Facebook 和Google 這些年來的用戶隱私爭議就是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
不過,至少在搭計程車這件事情上
我覺得我們還是有權利選擇不會浮濫蒐集客戶資料並任意外洩的服務吧
問題在於... Uber 不是只做分析數據而已
之前就曾經發生他們給求職者看某位美國國會議員家人的乘車紀錄
再加上砸大錢去蒐集記者資料,以要脅他們封口的惡劣行徑,也令人不敢領教
Uber 在歐洲爭議不斷,透過沒有取得合法登記的車輛與司機攬客營運,已經有很多歐洲國家判定Uber的營業行為非法,在沒有幫車輛與司機取得合法登記前,禁止Uber繼續在比利時監歐盟首都布魯塞爾市場營運。
這也同時宣告之前政府對Uber的「軟處理」已經結束。尤其在大眾媒體的意見調查後,有廣大民意支持,比利時首都政府開始強硬取締Uber的非法營業。
只想著要搞垮高鐵好便宜交給財團,無視台灣本土計程車業者已經快被外來非法業者搞垮
翟本喬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交通事故每天都在發生,今天Uber司機會出事,也是理所當然;但是真正令人驚訝的,是Uber的服務條款非常大力的迴避了這些法律問題。
踢來踢去踢給北市府被轟回來了,又趕快改口
繼續經濟部跟交通部互踢
柯P跑火太強,行政院趕快出來吹哨子喊別再踢
於是交通部繼續老路子盤著球散步
【中國財經】外媒:Uber中國獲10億美元風投 百度等參投_新聞_鉅亨網
這兩樣放在一起也讓我心中警鈴大作
如同上次台灣發生的女大生被挾持只好跳車求生的事件,Uber根本無法監控確保出車司機就是登錄司機的話就已經是安全漏洞,況且連登錄司機的審查也只是漫天吹牛皮,儼然是讓乘客的乘車安全全靠賭運氣了
罰不怕? 交通部擬修法從嚴執行吊銷Uber車牌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無職業駕照不繳營業稅,卻行營利之實,非法
通過身家背景檢查 美國Uber司機隨機射殺6途人 (10:27) - 20160222 - 國際
不管是叫車公司還是計程車,都有一共通點,那就是他們受行政機關監督。因為他們屬於營業車輛,必須要有職業駕照、保險和牌照。這些相對於私人駕照、保險和牌照,資格都更嚴格,審核程序也更昂貴。營業用保險除了保護司機和公司以外,也要保執業時搭載的乘客。
Uber 跟計程車公司和叫車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旗下司機幾乎都沒有營業用駕照、車子也沒有營業用保險和牌照。當 Uber 與其競爭者 Lyft 在「車體安全檢查」議題上被質詢時,兩公司都是推託司機自行負責。
因此嚴格上來講,Uber 旗下的司機和其擁有的客車,絕大多數都不能合法執行商業載客服務。對此,Uber 自稱為共乘,只是「意思意思」收取小額報酬,藉此閃避法律問題。
其實這種「地下載客服務」在幾乎所有城市都存在。這些地區甚至會用一些看起來非常危險的車載乘客。
而這些載客服務的司機,幾乎全部都是私人駕照、私人保險、私人牌照,非法進行載客營利。
這些司機有沒有被取締?當然有。
但是被取締會上新聞嗎?不會。
為什麼?這些地下載客服務被普遍認為是骯髒、不守法和危險的交易,所以就算被取締罰到脫褲,也不奇怪
而計程車司機與其車輛給人「觀感」較差,即使其遵守所有營業客車的合法程序,也活該被非法的Uber司機取代。
聽出來了嗎?
這是不折不扣的用刻板印象製造職業歧視啊!
而別嫌敝人把話說白了點,想要更好的司機和更好的車輛,請問合法的高級叫車服務為什麼不用?因為Uber幫腔者不想多花那個錢。
今天 Uber 要繼續經營,當然可以,但是是不是應該要確保其駕駛都通過載客營業的駕照考試,並且有營業用客車保險來確保所有人的安全?
都是Uber害的! 印尼5千名小黃司機抗議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Uber司機變色狼 對酒醉妹又親又摸還求加LINE | NOWnews 今日新聞
「打算載去旅館」Uber司機車內伸狼爪 對正妹掐奶喇舌 | 社會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Uber看似光鮮亮麗,其實只是用非法經營來惡性競爭罷了
小黃司機怒吼 投審會:將要求Uber撤資 - 財經 - 自由時報電子報
Uber以共享經濟之名,行非法招攬自用車司機之實,用白牌車違法載客營業,根本無視台灣的公權力與法律制度,就如同以前台灣氾濫的野雞車一樣。對於小黃司機造成的影響,就算司機們多延長營業工時,也沒辦法彌補營業損失,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計
法官指,「共乘」是指開車者與搭車者,事先知道目的地或方向相同,但民眾透過UBER叫車時,僅需輸入上車地無需輸入目的地,上車後才告知地點,與「共乘」不同,認定監理所開罰有理,判林男敗訴。
拉小黃業者一把 賀陳旦:2個月內推出台版Uber | 台灣好新聞報 TaiwanHot.net
就如同搶匪不是"開名車、會用網路"就可以非法變合法,UBER怎麼能"我用開名車會用網路"來把非法拗成合法!
Uber誆稱可合法載客涉不實 公平會重罰百萬 - 財經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詐騙不是謊吹得又大又漂亮、上當的人多了,就應該就地合法
Uber公司不只是用非法野雞車欺騙乘客,也隨意欺騙旗下司機
驚!女乘客睡著 控Uber司機沒叫醒 還偷拍睡顏
召車服務程式Uber(優步)涉拖欠30多名香港司機薪金4個月,上月底司機到Uber香港辦公室理論,其間發生衝突,Uber指司機涉造假單,並於本月初成功向香港法庭申請禁制令,禁止司機上門滋擾Uber員工。香港法庭批准延長禁制令,散庭後討薪司機大罵Uber口口聲聲保護司機,實際上卻投訴無門。
Uber 司機表示,原本的車資已經是計程車的六成不到,現在又降15%,司機完全沒賺頭,跑一趟賠一趟,根本無法提高司機收入,而且Uber事先沒跟司機們溝通,政策執行的前兩天才發email告知,讓司機覺得被壓榨得很徹底。不少 Uber 司機發起抗爭,寫信到公司得到的卻全是罐頭回信
其實各國政府要的很簡單: 繳稅,保險,管理
而這些正是Uber想要躲掉的
Uber確實有違法,因為它登記為資訊軟體業,卻從事汽車運輸業。
翻譯:
政府:要經營計程車請改登記運輸業、要經營軟體業請與本土合法登記的運輸業者合作,總之,請按規定來。
UBER:我偏不,我要你給特許
未正面回應繳稅問題 周玉蔻批台灣Uber總經理油嘴滑舌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油嘴滑舌的非法野雞車
大部分消費者在受訪時強調Uber便宜便利,其實對於合法的計程車業者相當不公平。如果強調Uber和計程車業應公平戰爭,也應該是符合「合法繳稅」和「保障勞工」的條件下,到時Uber是否還能維持低價以取得消費者青睞?還有待觀察。
有沒有UBER聲稱要打破小黃壟斷,然後自己卻企圖壟斷的八卦呢?
推 : 啊不是共享經濟好棒棒?公開的數據也應該讓大家共享比價啊!
推 : 哈哈哈不是嘴砲說是共享經濟嗎 啦機UBER自打臉
推 : 自己也愛跟計程車嗆比價,被比價崩潰了
→ : 啊不是要共享經濟~只能你共享別人的經濟~你的經濟不准別人來共享
UBER公司總是第一時間切割快閃,然後被害人只能自己去跟強暴犯打官司,錢我要賺、責任跟成本都往外推得一乾二淨,這就是UBER SOP
Uber的問題在於他雖是以共享經濟為號召,但實際上不光只是做人車媒合,而是做跟計程車一樣的運輸營業。
道理很簡單,媒合是以「次」計費,計程車是以「哩程」計費。
所以Uber不是共享經濟,是非法白牌車。
都是THEY的錯
初審通過!Uber最高罰2500萬 檢舉獎金1成
《Uber廣告的三大奧步》包括:1、抹黑修法2500萬處罰司機;2、扭曲政府阻擋新科技;3、誤導視聽以為Uber無法繳稅。
3、而Uber根本不是跨境電商,依法就要繳稅,是Uber利用轉帳逃避繳稅。
如果要以媒合當藉口,那就該用媒合次數收費,而不是以里程數收費
我對uber公司非法營業還砸大錢買廣告嗆聲,卻不願合法營業並幫司機乘客納保的作為非常不能苟同
說穿了uber在台灣根本就是靠非法手段降低營業成本(ex:不替司機納勞健保、不為乘客保險、車輛不遵守營業法規...),才能跟本地合法業者做不公平競爭,所以堅持不願意合法經營
整理的UBER在全世界的情況,都是被各國政府認定是非法野雞車,又不願合法經營,所以就一直被罰或是被重罰到退出該國市場
(中國市場部分是則被中共高層收購來自己玩)
只覺得UBER根本是其他國碰壁碰太大,連自己老家加州都被運輸專法搞到妥協
在台灣就換一招硬鬧
不想像其他國一樣被列入運輸法規管理,就硬是要鬧境外電商法案
堅持自己只是平台?呵呵
台灣的小黃司機品質是一回事
UBER違法、不入法、不探討立法是另一回事呀
堅持不肯合法經營,表示UBER的利潤完全來自違法
網友賀禎禎於臉書上po文表示,Uber司機主動取消載客,讓他白等了10分鐘還因此錯過高鐵,最後卻仍然要付費,詢問客服只收到「鬼打牆」式的跳針回覆,僅說是「取消叫車的油錢」就草草了事,讓這名網友對Uber的處理方式十分不滿。
Uber如果登記為宗教法人,司機是師兄師姐,
乘客是信徒,車資是香油錢,這樣是不是就合法了?
推 : 超高級酸
推 : 請問你到底是在酸政府法律還是宗教法人還是酸UberXDDDDD
推 : 出手一次打三方 戰神來著?
→ : 司機邊開車邊跟你共禱 沐浴主恩 移動精舍
推 : 儲值香油錢搭Uber還可以抵稅呢
推 : 里程數達到尊爵等級客戶贈送宇宙大懶覺
推 : 不錯,台灣宗教就是那麽好用
→ : 而且坐擁無論如何都會護航的腦粉信眾也很理直氣壯
運轉手的筆記本: UBER vs TAXI 開箱文
聰明的 Uber 靠著冗長的行政訴訟,讓政府單位無法有任何作為
小黃司機只能持續抗爭、只能用更長的開車時間,彌補被搶食大半的市場
Uber 司機則持續冒著風險、持續被剝削
政府、小黃司機、Uber 司機,只有三聲無奈...
老實不客氣的講一句 UBER今天就是在做計程車的事、賺計程車的錢
卻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躲在運輸業法規之外
有些U粉說啥:UBER要做的是白牌車的事情,跟傳統計程車業不一樣
可是瑞凡,白牌車就是無照的計程車阿幹...
所以等於打一開始UBER就是想幹計程車的事情,然後躲掉交通運輸法規的規範
那好玩啦,UBER明明幹的事跟計程車一樣的事
UBER自稱服務品質比現行計程車好
那為什麼UBER不乖乖登記在運輸業營運就好?
既可以享受U迷靠北小黃的補貼,還可以替一灘死水的計程車業帶來競爭跟進步咧!
推 : 肇事刑責也差很多,『業務過失致死』與『過失致死』差了三年!
汙步: 腫譁民國XX會的理事長水準就是如此好收買
交通部:UBER違法派車 年後勒令歇業
不斷開罰都拒不肯依法合法也不繳罰款,到現在才勒令歇業,已經放縱很久了
交通部將寄出處分書勒令Uber歇業,Uber宣佈暫停服務
要分享,也要公平:共享經濟的烏托邦?
不然詐騙車手也要來抗議抓詐騙會害車手失業啦
Apple Pay登台 Uber謝幕,誰叫你Uer不繳稅!
就說Uber是靠鑽法律漏洞剝削司機在賺錢的嘛,當然反對司機組工會保護從業權益
【民報】Uber今起暫停服務 司機抗議 綠委:抗議對象應該是公司
還好還沒笨到沒救
Uber司機陳情 交通部:Uber公司不該撒手不管
Uber完美示範所謂的非法營業就是喊聲歇業就直接把員工全部放生不付資遣費
法國南部一名商人將優步告上法庭。原因是,UBER約車應用程序把他和情人約會的行程發到太太手機裏!
Uber的成功同時大部分歸功於,閃避保險費用、銷售稅金、機械車輛的檢測、和提供全球皆能使用的服務。不管最後駕駛拿到車資的比例多少,該公司對駕駛的抽佣都是免付稅的。
Uber「零工經濟」免繳勞保 肥了企業瘦了勞工
Susan Fowler:我在 Uber 被主管性騷擾,從 HR 到高層都不處理
Uber最近醜聞連爆,先是因被控支持川普損失數十萬名客戶,又被前工程師揭發掩蓋性騷擾醜聞與公司內的厭女文化,執行長卡拉尼克本人對司機飆髒話的影片也流出,形象傷到不能再傷。
Uber又惹議 反監察軟體曝光
Uber涉用秘密軟體 偵防執法人員監管
Uber自動駕駛車 共闖了6個紅燈!
Uber企業文化一向名聲不佳,有厭女、「有如兄弟會」的形象。2014年,《GQ》前資深編輯拉普金(Mickey Rapkin)在文章裡寫到,卡拉尼克開玩笑說與女性有關的載客服務可以取名為「boober」,足以凸顯出他對女性的態度。 2014年Uber被控監控自家顧客,Uber高層出言威脅女記者。Uber在法國里昂的廣告標語露骨地說要把顧客和「性感女司機」配對,也再惹性別歧視爭議。 卡拉尼克雖然事後道歉,但並沒有開除犯錯的Uber高層,也沒有做什麼努力來廣泛提升Uber的道德標準。
「勤益王子」顧立楷今年三十四歲,是上海顧家在台第三代,家世顯赫,父親顧肇基是上市公司勤益控股的董座,一手主導勤益紡織轉型、跨入電子封測業,目前積極活化旗下不動產,在桃園航空城擁有萬坪土地、更是知名家具商IKEA新莊店房東,年收上億元租金;另外,顧家還是上海商銀的大股東;外祖父何顯重曾任財政部次長,是影響台灣近代金融史的一號人物,無論是家世、政商人脈或資產實力,都相當雄厚。
黨政人士便直言,Uber的論述邏輯,和馬政府時代力推ECFA的邏輯幾乎相同,高舉創新大旗的Uber,指控蔡政府是在扼殺創新,會傷害台灣經濟,正是當年馬政府批民進黨反對ECFA的句型再版。
不過,Uber對納保、納管、納稅的的倨傲,也讓網路上出現許多質疑批判,回顧顧立楷過往名言錄,讓不少網友、新創業者感嘆,他的發言簡直是「提油救火」: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有一次他親上廣播節目,被主持人周玉蔻直批「油嘴滑舌」。
意大利限Uber 10天內撤走 違者每日罰8萬 (22:27) - 20170408 - 國際
【民報】Uber宣布重返台灣還感謝賀陳旦 交長冷回:8.3億罰款不繳 不歡迎回來
租賃車當營業客車有合法嗎? 出事是找租車公司、租車來載客的司機、還是找UBER?
如果同樣用有投保納稅的職業駕駛跟營業客車合法營業,UBER就失去賺錢的關鍵部分了,基本上我是不信UBER會從良啦
摩拜和ofo以死相拼,滴滴却是最后的收割者?-趣文阁
優步宣傳這種「亂象」是對乘客有利的,而對於許多出租司機來說,這是毀滅性的。從2013年至2016年,在通常收費最高的白天工作的紐約黃色的士全職司機,年預訂總額從每年8.8萬美元降到了6.9萬多美元多一點。執照勳章(Medallion)是頒發給紐約市的士的運營許可,它曾經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很多司機都借款購買,如今它卻已經成為貶值資產,那些的士司機也因此深陷債務之中。德薩伊經常看到成年男子哭泣,她越來越擔心他們會開始走上自殺之路。
他譴責政治人士——市長邁克爾·R·彭博(Michael R. Bloomberg)和白思豪(Bill de Blasio),還有州長安德魯·M·科默(Andrew M. Cuomo)——是他們默許富人讓這麼多汽車湧上街頭。他指責的士委員會徵收的罰款,以及帶來各種麻煩事。
不能讓“錢是我的,風險是你的”經營模式野蠻生長
而女乘客除了報案,也把矛頭指向Uber公司。投訴人指控,「Uber後來有打給我說,他就說造成我的不愉快他們很抱歉,應該他們那邊看得到,他已經偏離我要去的地方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救我?」
一場到府清潔員的徵才小考,揭露零工經濟的「自由彈性」,如何變成騙局?-財經-非讀BOOK|商業周刊-商周...
2、而ubereats這種服務的存在,而且有一堆人想做,就是明明白白向社會表示,這個社會有一批人願意超時工作,而且他們的利潤大概也只有在企業全然放棄任何雇主的責任才能夠這麼高。
4、所以那些常常被嘲笑的「害人加不到班,讓勞工不滿」這個說法,絕對有相當程度的真實性。因為現實上就是有人放棄休假,放棄工安,超時工作只為了賺錢。而也有一大堆可能一邊在那裡哭夭民進黨背叛勞工,但另一邊吃外送吃得超爽的人支撐這個行業哩。
5、不過我當然不是認為因此勞基法就要廢掉,甚至勞基法左一點我也可以理解並接受的。簡單的說,民進黨在勞基法上沒有做錯什麼。因為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7、但你就會發現,時力就不會關心這種「麻煩」的議題了,如果萬一關心了,就只會罵民進黨而已。柯柯。
勿忘剿匪
當然沒有勞健保責任險跟工會,一切由血汗勞工獨自扛,許世界一個人人天天打臨時工的黑暗未來[問卦] 熊貓出新招了 這次連顧客一起承攬
用平台點餐自取打七折=自己過去買原價+個資送平台
這卸責新招式真的夠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