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兔
[開新筆記噗好了(沒興趣的就消音吧)]
讀英版【自然農法・わら一本の革命 The One-Straw Revolution】福岡正信
趴兔
開頭幾章講福岡爺爺年輕的時候從身為一個平凡爆肝上班族,有一天累到垮了在外面隨便攤(大概就像東京那些奇怪的嗑睡上班族吧?),然後突然間就開悟了,理解萬物皆空的大道理。他隔天就辭職,讓大家嚇到,然後在日本到處流浪,寄宿在朋友家跟大家解說自己領悟到的東西,被大家當成神經病看,以為他活在什麼幻想世界裡。他知道他們才是活在幻想世界裡的人,但是怎麼說也沒有結果,因為兩邊都以為對方活在幻想世界裡。最後他結束流浪回到爸爸的果園裡。
趴兔
他知道他領悟到的東西無法用言語或邏輯跟別人溝通,唯一證明自己是對的(或是錯)的方法就是靠實踐。他靈光一閃,為什麼不把這道理用在果園上面,讓果原來證明他所理解到的東西是對的呢?於是其實什麼都不知道的他,接管他爸的果園,並且徹底實行「無為」,什麼都不做。之後,果樹枝亂長,糾纏在一起,害蟲很容易就從這棵樹跑到另一棵樹,沒兩下整個果園就被啃光死光了。後來他意識到這是「遺棄」而非「農耕」XD
趴兔
當時身為里長(?)的他老爸既生氣又感到沒面子(因為有個腦袋不正常的兒子),趕緊叫他出去找事,不要再待家裡了。那時30年代正好爆發戰爭,福岡爺爺不想當兵送死,就在政府機關裡找個職位,當農業疾病與害蟲管理的領班研究員。他在那個職位待八年,待到戰爭結束。期間他雖表面以「如何增加國家糧食產量」作研究,但私底下他一直在思考科學農耕與自然農耕的關係,當然科學農耕到現在都是比較優越的。他想知道自然農耕能不能與現代科學較勁。
趴兔
戰後他又回到家裡的農地,幾乎隱居了三十多年。發生果樹死光光那件事情之後,他開始想說修剪過的果樹原本就是人為而非自然的,到底什麼樣是自然的?於是他又無為毀了四百多棵果樹(爆),這時候他才開心地說:「啊,這樣才是自然的!」
趴兔
主流農耕總是在想說要不要試這個、要不要做做看那個,福岡爺爺反其道而行,想的是能不能不要做這個、能不能省掉那個。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到處省,這我非常能理解!(好了這不是關於我)。他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發展先進的技術,是因為原本的平衡已經被這些技術打亂了,土地才需要依靠這些來維持生產。也就是說,解答就是問題本身,第二十二條軍規。
趴兔
因為果樹已經被人為耕種長成這個樣子了,它才會需要修剪、除蟲。就像學校教育原本是無意義的,但是人們創造了一個環境,讓沒有受教育的人無法參與社會,因而成為必要之舉。如果人做什麼東西的時候搞砸了,錯誤越積越多,成為大問題,這時才開始努力矯正問題。問題解決成功,人類就覺得自己做什麼壯舉自己好厲害感到很爽,然後一直重覆這程序。書裡的比喻是,一個科學家日夜研讀書籍得近視,想知道他那麼賣命在研究什麼嗎?他在研究怎麼發明近視眼鏡啊~
趴兔
福岡爺爺隱居山林遵循自然農耕之道,是為了向大家證明人類的無知。因為世界潮流正在往相反的方向行去,他的做法顯得非常落後原始,但他仍認為自己是對的。一開始他發表期刊,說自然農耕法多閒多有效率,但是沒啥人鳥他。後來或許因為大家都發現了主流耕法的不足,突然紛紛來找他,看他是怎麼做的。他認為大家只是因為又遇到大問題,主流農耕的瓶頸,才瘋狂來找辦法矯正,關心的只是這耕法到底有夠原始還是潛力未來潮流,而非真的想要回歸自然之道。
趴兔
以大自然為中心,繞著自然打轉的人類被甩得離中心點越來越遠,但離心力使然仍努力想要回歸。他認為只是依照作用力左右移動式回不到中心點的,即使是所謂的「回歸自然」或是「反污染」環保活動,都只是因為世界過度開發所產生的反應,如果只是針對這些問題尋找解答,而不是想辦法回到不變的原點(自然之道),那也只是在繞圈子打轉而已。
趴兔
簡單來說治標不治本。我覺得有些東西我怎麼講也沒有這本書講得清楚XD
趴兔
先講一下福岡爺爺的稻麥種法好了,真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麥熟的前一個月田裡灑稻子,一個月後收割麥子,割剩的麥草就平均撒在田裡。之後稻子長出來,稻熟的一個月前田裡撒麥子,一個月後割稻,割剩的稻草平鋪在田裡,然後長麥子,週而復始。無灌溉、無農藥、無翻土,就是做上面這些事情而已。
趴兔
事實證明自然耕法的收穫量根本就比最強的科學耕法一樣甚至更高,而且絕對更閒。既然那麼好,為什麼沒有普及呢?福岡爺爺認為這是因為大家分工太細,專家都只來看自己的專業視野,看不見全局,再說官僚體系也是走一步退兩步聞名的。
趴兔
很多專家都問他說那既然現在種這麼好了,為什麼不在這期間撒農藥,或是在那季節多施肥,不是更容易增加收穫嗎?這想法貌似結合自然與科學,一加一等於二更好嘛~但是在本質上完全走錯了。要是做這麼點犧牲,就沒有辦法去質疑科學方法的最基礎。遠離中心點一步,就是迷途的開始。
趴兔
要炮科學還是藉由先人的口比較好啊~(毆飛)
趴兔
第一部分(總共有五部分)的最後一段,是在講人類其實不懂自然。科學家認為自己能理解自然,那是他們的立足點。因為他們深信自己能理解自然,他們就立志要探索自然,把探索到的東西拿來應用。福岡爺爺則認為理解自然是在人類智慧以外的事情。為何無法理解自然?因為自然在大家的腦裡只是一個概念,而不是原貌,對自然沒有任何概念的人(例如嬰兒)才能看到自然本身。任何部分從整體中隔離出來就不再是整體了。
趴兔
研究蚱蜢與蜘蛛關係的專家,就看不見其實蚱蜢還有青蛙蟾蜍等天敵,也或許不知道除了他研究的那種蜘蛛以外還有別種蜘蛛。而不同的物種數量或關係每年也依氣候狀況有所不同。要是什麼都不知道而直接撒農藥殺蟲,就會將這些平衡都毀得一乾二淨。最終科學的存在只是讓人類知道自己的渺小而已。
趴兔
第一部份就夠多可以思考的地方了,消化一下明天再來繼續看XD
Hao
剛才查閱了一下有關福岡爺的黏土球....整個感覺就很讚....打算來實驗 >> 就幾種不同香料香草和單純花草種子來灑院子的一部分(順便混點野鳥飼料好了.就大麥小麥啥的)
趴兔
第二部分是講比較實用的種菜原則。
原則一:不培植。不翻土,近代農夫假設人為翻土是必要的,但是自然種法有植物根、蚯蚓、昆蟲、小動物幫你翻。
原則二:不施肥。這包括化學肥料或是事先準備好的有機肥料。現代農耕法讓土地一年比一年貧脊,所以才需要施肥。自己亂長的土地是不用你施肥的。
原則三:不除草。包括噴農藥或是機械耕地。雜草也是自然維持平衡的一部分,要控制,但是不該去除。
趴兔
原則四:不依賴化學產品。種那麼弱的菜本來就容易長蟲或生病,害蟲漢疾病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讓害蟲和疾病長那麼多從一開始就是很不正常的事。越保護只會越弱而已。重點應該是要在健康的環境裡面養出強壯的植物。這點我想不管是植物還是小孩或是其他東西也是一樣的道理。
趴兔
耕地翻土的時候,就是在人為淘汰根比較弱的雜草,不久之後,整塊地都會被根很強的雜草佔據,這時再去慢慢除吧~這觀點實在是太中肯了XD
趴兔
書中種菜的方式和我現在的方式差不多,就外面亂種當雜草長,每個地區環境長的東西不一樣,但是有強調播種的時機要對。
趴兔
Masanobu Fukuoka Makes Seed Balls
種子泥巴丸的做法。
趴兔
噴農藥的稻田收穫不比不噴給蟲吃的稻田好,原因很多,科學報告大部分都指向這結果,但是大部分的報告都沒有發表。最被狂發表的是相反結果的報告,被農藥商拿來當行銷用的那些。為什麼我不意外XD大家吃的藥有一堆也是這樣喲~
趴兔
我覺得這本看到現在真是實用種菜禪學生命智慧來的,很多道理有複習到(不複習常常會忘記)也有學到新的東西,道理也可以用在種菜以外的地方。但最爽是終於覺得有人在前面當外星人成功我就可以放心當外星人的感覺
Hao
讚啦!!!!!!俺也要一起來勇敢當變態外星人!!!!!!!
趴兔
裡面有提到綠色堆肥,也就是Nitrogen fixer的草本植物,包括苜蓿草、魯冰花、和黃豆等等,會為土地提供天然的氮肥料給別的植物吃。種稻的時候福岡爺爺會把水稻和苜蓿一起種,既施肥又防其他的雜草。
趴兔
為什麼科學方法無效?福岡爺爺認為要當研究員前,應該要先有一套中心哲學、一個想要達成的終級目標,例如他的目標是以最自然的方式種田。但現代的研究員普遍沒有什麼想法,只是漫無目的研究自己那小小的一塊專業。同一塊田,每年的狀況會不一樣,土質、天氣、昆蟲數量和其他的自然因素等等都會有影響,農人也必須見招拆招以不同的方式應對。沒有兩年的狀況是完全相同的。
趴兔
簡而言之總體的狀況絕對複雜到科學方法無法跟上。認為在極度侷限的狀態下做出來的研究成果可以應用在生物界所有的狀況上是萬萬不可的。
趴兔
關於綠色革命:戰後的年代,世界各地發生飢荒,人口又⋯⋯總之,糧食不足那時是個大問題,因此大家必須想辦法弄出一個快速生產糧食的方式。西方小麥系列諾曼·布勞格(Norman Ernest Borlaug,有得諾貝爾和平奬)想出類配新種的方式,新種是矮株,在控制的環境下產量比傳統小麥高很多。稻米也一起跟進,成為一場全球性的農業技術革新,餵飽了好多人。
趴兔
綠色革命大約發生於40到70年代之間,之後到現在,我們吃的糧食都是綠色革命技術下的產物。但是,所謂的「控制環境ˊ」,就是無雜草(雜草隨便長都比矮種高)、無害蟲(抵抗力相較差)、一定要那麼多水、一定要施肥、氣候一定要那樣的環境,也就是說種起來很累,並且或許短期內是解答,長期只是在培育溫室中的小麥/稻米,另一方面土地久了就會貧脊,只能依靠石油肥料和灌溉(世界上水已經不多),加上大量殘留農藥,總有一天會出大問題的。
趴兔
當然也不要提為了要製造這種死亡農田,我們破壞了多少別人家的生態(遠目)總之現在的「先進技術」把土地清得一乾二淨了,除了弱到爆的作物以外什麼也沒有。我們讓土地沙漠到什麼都長不出來,只有用「先進技術」才長得出來東西,絕對不代表自然土地不肥沃,而是因為人類自己已經用這些技術把生產力消滅了。第二十二條軍規,登登!
趴兔
之前我在哪裡看到關於人口問題的討論,有人說:「科技可以解決一切,我們戰後不就用綠色革命解決糧食問題了嗎?」也有一些是說:「就算氣候變遷,科學還是能找到方法在地底還是啥的種糧食。」反正,這就是科學信徒。接下來要回到書的討論,這邊就不花篇幅砲人了。
趴兔
第三部分幾乎都是在炮人的,果然不用我炮啊~福岡爺爺以前去參加重要的農業會議,主題要討論食物被化學藥劑汙染的問題,但是大家都只是在講說汙染好恐怖,然後是一連串的專家報告,完全沒有人提到最根本的解決方法。福岡爺爺站起來發言,說:「為什麼大家不停止使用農藥和所有的化學物質呢?」馬上遭主席落一句:「福岡先生,您干擾到會場的秩序了噢~」(爆)只要那些賣農業機具和化學肥料農藥的公司賺大錢,這些做法就不可能消失。
趴兔
只要大家都只看到問題的一部分,而不是看到問題的全部,就沒辦法真的治本。分工很細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覺得是我的問題,海洋受到汙染魚死光是管漁葉部門的人的問題,但最大的污染源其實是種田用的化學肥料。如果只針對海域受到汙染而解決問題,而不解決問題的根本,那只是為將來製造更大的問題。
趴兔
接下來講到消費者的影響,因為消費者喜歡漂亮的水果,看到漂亮的水果願意付比較多錢,看到過季的水果也願意付更多錢,有需就有供,有些農人會花大錢在保存水果,上蠟塗色素,以及投資計外種水果的設施,讓消費者可以早一個月吃到某種水果。
趴兔
所以雖然消費者喊著不要化學物質或農藥殘留的水果,要種出、展出那麼完美的水果,種植的時候農藥噴十次,之後在包裝線上又會上個五六種化學藥劑,用來保鮮美化,一切都是為了消費者會多付那點錢。當然也不是大家賺錢皆大歡喜,還是有哀傷的地方,例如上蠟這件事,一開始有幾家農人上蠟,讓蘋果變得光亮亮賣得很好,緊接著大家跟進,不久後所有的蘋果都上蠟,競爭增加,上蠟不再有優勢,蘋果的價錢又調回原點,但是消費者標準提高,你蘋果就是要上蠟了!
潘妮妮
我只想把蠟洗掉,還拿菜瓜布刷(但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Orz
潘妮妮
另外 “大家都不覺得是我的問題” 這問題在台灣好像挺嚴重,常常都是罵政府怪環境最快。Orz
趴兔
蠟是paraffin-based,油性,我想理論上洗掉的最好方法就是拿浸了熱水的布擦一遍,但是我沒試過所以你試試看再跟我講有沒有用(毆)
趴兔
查到了,把蘋果丟到廚房水槽加水十公分深,然後加一匙檸檬汁和一匙baking soda,然後再用刷子用力刷吧~(好麻煩)
趴兔
我今天到園藝店看到蘋果無蠟的蘋果樹(廢話)超想搬回家的!
趴兔
回到書的討論,所以水果在稍微有點乾有點老的狀態之下(過熟狀態?)是營養保存最完善的時候,要是水果維持在「新鮮」的狀態下,營養價值相較低,容易流失。不過福岡爺爺的結論是只要大家還崇尚新鮮和美觀,市面上的皮漂亮低營養水果就會繼續熱銷,不想吃蠟的人也得繼續與蠟奮鬥啊~
趴兔
關於天然無加料食物的行銷,福岡爺爺遇到的其中一個抱怨就是「賣太便宜,大家都在懷疑這是不是騙人的」OTZ 純天然的食品即使到現在都還以奢侈品的方式行銷,大家也習慣從很遠無污染的地方運來的超貴東西就是最天然的(現在想起來是有點荒謬,例如啥瑞士阿爾杯思山礦泉水),但其實生產天然食物最簡單,什麼都不用做等收成,收成以後裝箱運出去給通路就好了。所以理論上天然水果應該比那些要上蠟要上色要添加甜劑和防腐劑的水果便宜才對。
趴兔
但只要消費者習慣或觀念不改,也就只能繼續吃貴爆又根本就是騙人的「天然」「有機」食品了。
趴兔
我覺得我最近吐槽農業畜牧業的東西被這本書濃縮成短短一章,看別人吐一樣的東西超爽的啊~大致就是基本的農產道理被忽視,農夫一但想用「現代技術」務農賺錢,馬上就會被肥料商、飼料商、農藥商、藥商、設備商等等剝削,事情又多又賺不到錢,既給消費者吃肉型 / 菜型的荷爾蒙爆脂蛋白質 / 化學氮硫水纖維,又對環境產生大破壞,是背道而馳。
趴兔
不管是農具、肥料、或是相關的東西,在開發研究的時候都是以「賺錢」為根本,而不是以「種出好食物」為基礎。例如說福岡爺爺有個朋友在作溫室燈的研究。自從過季小黃瓜與茄子被發現裡面完全沒有營養,甚至連維他命都沒有,便推測是因為溫室的屋頂陽光穿透不足造成的結果。頭腦清楚的人應該會想:那有太陽的時候照著季節在外頭種就好了,提早幾星期吃到茄子是有意義嗎?還有現代有幾個人知道小黃瓜和茄子是什麼產季來著?
趴兔
但只要過季蔬果可以賣稍微貴一點,有人買單(多是不知道產季的人,如我OTZ),那這生意就做得下去,還很好賺,所以誰管茄子營養如何、是不是比季節中的好,只要能生產賺錢的過季蔬果,再貴的設備、再多的能源都值得投資。所以其實你我大概都吃了一堆營養價值跟喝水一樣的過季蔬果而不自知,買的時候還嫌怎麼變貴了,長期下來有可能會營養不良的,那時候請到藥房買點維他命丸奉錢給另一個黑心藥頭產業吧~
趴兔
看到這邊我整個有點抖,假設已知維他命的含量其實是以天然蔬果的為準,那我們平常吃的石油化學蔬果怎麼辦!原來我都在喝水為生嗎?OTZ
趴兔
關於味道,越野的菜味道越好,營養價值越高,當然現代人都比較喜歡比較馴的品種,味道較淡,營養價值較低。有一句可能太簡略了,不過不失道理:「當人們攝取的營養越不均衡,就越想吃沒營養的食物。」
趴兔
當我們可以播個種不鳥它躺著等收成,最後得到很營養的食物,比起那些砸大錢長時間工作(種蘋果還要上色上蠟),最後得出沒啥營養的食物和一丁點錢,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果然是窮忙。以為是為錢但也沒有賺到錢這樣。
趴兔
求生小知識:東南亞大部分的昆蟲都可以吃,而且超級營養。幼蟲要活吃,吞蛾前要記得把粉甩掉。(驚嚇筆記)
潘妮妮
趴兔 : 好的感謝!!我晚點打果汁時試試看(還真是夭壽麻煩,不能就不要上蠟嘛Orz)
趴兔
潘妮妮 : 我都是削皮,但是在西方會被笑,說你當蘋果是馬鈴薯啊~(遠目)
潘妮妮
我本來也是會削皮,可是皮不是都很有營養的嗎?(還有蠟和農藥,所以就一整個糾結啊)真是感謝你這一噗,我才知道原來水果在有點老乾的情況下是營養保存最完整的時候。
趴兔
是啊,因為水果畢竟是活的,進入老乾狀態的時候就是水果的新陳代謝進入停滯期,全力儲存能量來準備種子的狀態,營養才會最好。雖然看我噗大概就把這本大半都雷完了,但是還是推薦下次去阿嬤爽下單順便帶一本啦XD
趴兔
在農業(或是其他產業都一樣),政治因素影響比什麼都大,但政治其實才是和農業本身最不相干的事情。當年日本和美國斷絕關係(?),日本突然沒有美國進口便宜小麥了,怎麼辦?農業部馬上要農夫種在日本根本就很難種的小麥,放棄日本很好種的大麥和黑麥。後來恢復關係,便宜小麥又回來了,大家終於開心可以不用種小麥,但是因為小麥更便宜的緣故,農業部鼓勵大家放棄大麥黑麥,並稱大賣黑麥的營養價值不如小麥。(誰賺錢誰就是幕後黑手
趴兔
那個年代(半個世紀之前)生活水準提高,流行吃肉、喝牛奶、吃麵包,進口的小麥玉米黃豆(都美國產啦)超多超便宜,種傳統穀物被視為落後的舉動。經濟學家到現在都認為小規模、自給自足是錯誤(當然啦,大家都自給自足還有什麼經濟而言XD),農業與其他許多產業都轉型為大規模、機械化、「現代化」的美式生產模式。目的(?)是要讓非常少的人手生產大規模食物。戰後日本有70%以上人口是務農,到現在只有10%(這狀況有沒有很熟悉OTZ)
趴兔
本章的結語是,如果大家100%務農,一人分個一千平方公尺,那種出來的東西也夠維生了,用自然農法還可以空出很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就是天堂嗎?
趴兔
當然,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追求慾望、物質主義等等,讓人類與大自然越來越疏離,人們才會落得這下場,造就這窮忙文化。(果然下一章馬上就吐槽。)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人的新年假期是三個月,後來變兩個月,二十年前(這本書寫的時候)只有三天,現在說不定三天都要加班啦XD
趴兔
窮忙的現代人太過於需要知道,物質上知道該吃什麼,精神上知道生命的意義,但其實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在吃什麼,甚至不知道到底何為食物。但實際上,不知道又有什麼關係?當天真的科學知識成為生活的基礎,人們就以為自己需要醣、脂肪、蛋白質等等就能活了。無論科學家多深入研究自然,最終也只能發現大自然多奧妙而已。相信通過研究與發明,人類能夠創造出比自然告奧妙的東西,這是假象。如果能回歸大自然的方式,理論上人是不會挨餓的。
趴兔
種菜要種到無我狀態(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不刻意追求什麼結果)是有點高深(汗),我就是要種來吃啊~(還沒有頓悟的狀態)不過這章的神吐槽我直接照寫了:
趴兔
『我不特別喜歡「工作」一詞。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唯一需要工作的物種,而我覺得這是全世界最荒謬的事。其他的動物為生活而生活,而人類卻瘋狂工作,認為他們一定要這樣子才能生活。越艱鉅的工作,越大的挑戰,他們覺得那樣最好。如果能放棄那樣的思想,過著簡單舒服自由時間很多的生活,便再好不過。我想熱帶動物生活的方式,早晚各出來一趟看有什麼可以吃,下午睡個長覺,一定是很棒的人生(動物生)。』
Hao
不難理解福岡爺會被其他農業園藝人士或專家嫌棄啊....他說的其實都很對....但若真大力推廣成功那整個相關業界人士就沒錢賺了唄(大笑).....是說俺覺得這本真的不賴.過陣子有點錢時去敗個德文版~~
潘妮妮
趴兔 : 我先去找找有沒有中文版的,比較便宜:-P
潘妮妮
嘎嘎,好像沒有中文版的,但是英文版有電子書,買電子版的好惹XD
趴兔
好像有中文版,但是聽說譯得有點恐怖?英文版雖然有點像英文讀道德經的感覺,不過講還蠻清楚的,也有譯注。
趴兔
Hao : 大家都ˋ這樣做的話現代社會體制就瓦解了啊,經濟政治金錢工作那些全部變一場夢。實行倒是有點困難啦,大家起碼要各分一千平方公尺的地,土地私有化制度下的地主們打死都會保住自家的地的XD 再說現在社會超唾棄農業欸~種菜好沒出息的感覺(但是其實是大學問啊)
Hao
現在社會超唾棄農業 >> 整個講到俺心坎的痛啊!!!!!話說俺唸過一年畜產....被一堆人問說是哪根筋有問題還是腦子壞掉還是成績爛到爆才會去念那種沒用又沒錢途的鬼東西????當年要是說自己念畜產都只能小聲說啊....結果幾年後有了銀之匙這漫畫就忽然一堆人又覺得畜產好帥啊~和漫畫一樣耶~可是農民都很蠢又很窮誰要當啊.....(俺眼神屎)
Hao
農夫就跟家管、水電工、建工一樣....做得好的明明就是很厲害.且工作不比其他輕鬆...但整個就被現代社會看不起.....感覺不是很窮、就是很爛、很低下等等....所以俺今嘛是雙倍的爛懶窮喔~揪咪~~因為是主婦加種菜啊...哇哈哈哈哈...
趴兔
看完了,但後半本可能還要再沈澱一下。
趴兔
Hao : 自給自足變成一種寒酸的表現了,好像要花得起錢才能見人的感覺。農民畢竟才是真的可以脫離社會體制的人,吃得飽窮一點有啥關係?所以才容易變成異端讓體制討厭吧?要爛懶窮我們一起啊
KensingtonGardens
上次小子學校有家長會, 請了兩位一路讀蒙式學校到高中的小朋友來聊天, 結果兩個小朋友都說要去念農業學校。當場有個家長很直白的和校長說他不可能供他小孩念私立高中然後出來要做農夫。 農夫, 社工, 老師, 這三種職業
KensingtonGardens
都是被看很低下, 但是一路蒙式教育出來的小孩大都會選個和有理想色彩和社會雙贏的路。
趴兔
連老師都......
KensingtonGardens
也是如此, 英國蒙式高中成立不易。大家寧可送孩子去律師,醫生,銀行家輸送帶。
KensingtonGardens
趴兔 : 這邊老師薪水不到2萬磅, 扣掉稅和國家健保......後我真的不知道老師們怎麼活的。壓力大, 工時長, 薪資少。
趴兔
那樣還真是奇怪,送小孩去蒙式就是為了希望小孩可以跳脫框架自己思考,而不是像傳統教育那樣就是一套思想,但是最後還是要用傳統思想的方式要小孩走傳統道路,那一開始送一般學校就好了嘛~
Hao
這大概和台灣很多父母一樣吧 >> 送去「比較好」的學校(不論是蒙式還是森林小學那種).....只是為了「看起來或講起來就很讚很屌」外加可以認識其他不錯家庭等......俺以前有認識台灣早期森林小學出來的啊....他父母當年送他去的原因是因為那年代很少有人能唸森小.能唸的表示家裡有錢且代表父母這代有吸過洋墨水....所以就送去了....後來私立貴族國高中....然後被要求唸商以接老爸位置之類的....
KensingtonGardens
趴兔 : 不知道耶, 當作是幼教啓蒙的工具吧~ 這邊其實只有大約1/3小孩直升小學部到中學部更少.... 我兒子去小學部我已經被很多身旁親友釘了
趴兔
可能就像會長說的那樣吧(遠目)變成趕流行,而不是追求所選擇教育的本質了。
Hao
這就跟現代很多人會瘋狂買有機蔬果是一樣的....無關乎健康自然或環境.純粹是因為很貴很流行.不買就很俗很落伍會遜斃了喔~~揪咪~~~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