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e
(閱讀) 看了《氣候創造歷史》最後8~12章
博客來書籍館>氣候創造歷史
看到最後的後記寫到本書完稿於1998,2000年出版德文版,英文版找不到出版社願意出版,因為本書與當時最強大的主流觀點-人類活動造成溫室效應的看反相抵觸,政治不正確,然後提到1996年一篇相關論文被<全球與地球變遷>期刊退稿,理由是「可能抵觸期刊發行宗旨」,只好發表在台灣的<地球、大氣與海洋>期刊,
pande
有一天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找他,說看到這篇論文,希望發表中文版云云的一段感嘆,我才終於明白本書的來龍去脈,以及其中大量不協調感的原因為何。到看卷末附錄幾篇「許靖華院士辦公室」發行的資料,與本書先前科學嚴謹態度與包山包海的博學隨興論述互相拉扯的行文感覺已不復見,當然不是出自作者本人,行文間那種極不協調的政策宣導式專業論述,讓我想起2007、08年左右大陸剛放行維基百科時,一看就知道的大陸人寫的文字,我才終於看懂這本書..
pande
第八章講美洲、南亞和東南亞的文明與氣候。美洲提到北美的阿納薩齊人、中美的馬雅文明、薩波特克人、南美的查文文明、莫希人、納斯卡人、瓦里人、蒂瓦納庫人,和印加帝國的瓦利印加和托帕印加。印度提到吉普賽人,高棉提到吳哥窟。
pande
第九章總結前面各文明與氣候的關係,加入近代人類脫離自然循環的兩場重要革命-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革命。第十章談人類之前的氣候變遷,先大篇幅批判達爾文的錯誤,再用演化論和古生物學帶出蓋亞理論,提到生物演化是蓋亞應對當時氣候狀況工具-生物冷氣機和生物暖氣機的觀點,解說生物活動是氣候變遷的過程不是原因的觀念。
pande
第十一章談太陽活動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提到聖嬰現象、太陽黑子、死劫海洋,其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作者請教身為鋼琴家的兒子什麼是共振,談到和聲共振和差頻共振的物理現象。第十二章談意識形態,說作者自己從擁核到反核、從認為人類造成氣候暖化到明白氣候暖化是週期現象。再談氣候與政治經濟,說到他完全認同哥德史密斯所倡導的禮俗社群(社區)與法理社群(社會)兩種觀念的轉換。再說到將來的糧食問題,不能用綠色革命而是要確保水源云云。
pande
文末和附錄提到兩項作者的專利發明-水三極體和餘油開採,作者意圖推行水三極體取代水壩的缺點。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