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廢🌶我們都身在巨變的時代
@cain55452
Tue, Nov 18, 2025 8:35 AM
9
13
英國後悔了,而台灣當年差一點被賣掉
——從 BBC 「想像科技」事件,看見「反紫光奇遊團」阻止了什麼
今天X傳來一篇文章,看完之後,感覺就好像台灣比英國快10秒,沒有被關門的心情寫照。
BBC的Panorama這兩天報導了一件讓英國科技界臉都綠掉的事:英國一家晶片公司想像科技(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被中國國務院旗下基金透過美國私募基金「曲線併購」買下後,技術就光明正大地被搬到中國去了。
CEO不願意配合轉移技術?開會被叫到北京去、被要求直接替中國國新工作。反抗我?三天後解僱。
最後英國政府才驚覺:原來我國的高科技是可以被「私人投資」名義整包搬走的。
當然,為時已晚。
GCHQ前主任很誠懇地說:「我們允許中國進入具戰略意義的科技產業,太自由了。」
掰噗~
@baipu
問
Tue, Nov 18, 2025 8:37 AM
蛤?
🌶廢廢🌶我們都身在巨變的時代
@cain55452
Tue, Nov 18, 2025 8:37 AM
這句話,台灣人讀起來特別有感。
因為十年前,台灣也差點重演這個悲劇。
🌶廢廢🌶我們都身在巨變的時代
@cain55452
Tue, Nov 18, 2025 8:37 AM
而奇遊團這群人,剛好站在最前線。2015–2016 年,紫光趙偉國宣布要用天價併購聯發科、入股台灣 IC 設計業。那時候的官方氣氛是什麼?
馬政府的經濟部長非常阿莎力地說了一句:IC 設計業賣給中國,樂觀其成!這句話到現在我都還記得。IC 設計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最靈活、最具創新的那一段,人才密度最高、專利最多。
賣出去 = 技術外流 = 產業主權消失。
接下來蔡英文上任後,林全內閣採「小額入股」,中國的策略等於說:你們發現到了不讓你們快快死,那你們慢慢死。
英國後來發生的事情,台灣當時已經預見,所以我們做了什麼?
🌶廢廢🌶我們都身在巨變的時代
@cain55452
Tue, Nov 18, 2025 8:43 AM
你可能不知道,當年真正把這件事炒熱、把政府逼到不能不重視的是一群「奇怪的公民」 ,組成「奇怪的遊說團體」,總共只有七個人,這個團體人數少到讓我們自己都感到害怕。不過 X 說七個人就夠了,產業界高層、媒體人、教授,就開始打這場戰爭。
我們把紫光的資金結構、國家資本背景、技術併吞路線圖,全部攤給社會看,然後中國可能會有的動作跟手段,這些預測和論述完全在英國想像科技得到驗證。
🌶廢廢🌶我們都身在巨變的時代
@cain55452
Tue, Nov 18, 2025 8:43 AM
論述、遊說、發動連署,中國收購海外科技企業不是商業行為,是戰略行為,而且趁機併吞台灣。BBC 現在才報導的,我們十年前就講過了。
再加上我們一路盯著、一路喊、一路寫、一路公開辯論,加上連署反對,以及X冒險去見小英,最後紫光案胎死腹中。
紫光併購聯發科沒了。中國併購台灣 IC 設計的「想像」也沒了。台灣保住了整條半導體產鏈最珍貴那一段。
而大家知道嗎?十年過去,紫光自己倒了。台灣的聯發科,現在市值直奔全球前幾強。
🌶廢廢🌶我們都身在巨變的時代
@cain55452
Tue, Nov 18, 2025 8:43 AM
歷史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讚,BBC 現在講的,是我們當年阻止的未來
英國 CEO 被逼技術移轉 →台灣沒有。
英國技術被搬走 →台灣沒有。
英國政府事後後悔 →台灣沒有。
技術主權,就是國家主權。半導體產業鏈,就是台灣國安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那幾年有我們那群人瘋狂寫、瘋狂講、瘋狂監督——
🌶廢廢🌶我們都身在巨變的時代
@cain55452
Tue, Nov 18, 2025 8:43 AM
今天台灣可能也會跟英國一樣,
回頭看著被搬空的技術,嘆一句:
「啊呀,我們當初太自由了。」
但是我們沒有!這是事實。
台灣能站在半導體頂端,不只因為台積電、聯發科厲害;
更因為:曾經在最危險的時候,X做對了一件事,關門的前10秒,勇敢跑去見了小英。
這段過程每次回想起來,總會捏把冷汗,而且我深深的理解:永不放棄的重要!
後記:
X 補充: 提醒大家,我們當時的處境更艱難危險得多。我當時把這處境稱為「黃安效應」(說句愛祖國有那麼難嗎?)。英國人/公司可沒有這個台灣人獨有的問題⋯
沃夫☆拒絕侵略!中國人滾回中國
@wolfgangc
說
Tue, Nov 18, 2025 9:33 AM
其中一位,是morris吧
載入新的回覆
——從 BBC 「想像科技」事件,看見「反紫光奇遊團」阻止了什麼
今天X傳來一篇文章,看完之後,感覺就好像台灣比英國快10秒,沒有被關門的心情寫照。
BBC的Panorama這兩天報導了一件讓英國科技界臉都綠掉的事:英國一家晶片公司想像科技(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被中國國務院旗下基金透過美國私募基金「曲線併購」買下後,技術就光明正大地被搬到中國去了。
CEO不願意配合轉移技術?開會被叫到北京去、被要求直接替中國國新工作。反抗我?三天後解僱。
最後英國政府才驚覺:原來我國的高科技是可以被「私人投資」名義整包搬走的。
當然,為時已晚。
GCHQ前主任很誠懇地說:「我們允許中國進入具戰略意義的科技產業,太自由了。」
因為十年前,台灣也差點重演這個悲劇。
馬政府的經濟部長非常阿莎力地說了一句:IC 設計業賣給中國,樂觀其成!這句話到現在我都還記得。IC 設計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最靈活、最具創新的那一段,人才密度最高、專利最多。
賣出去 = 技術外流 = 產業主權消失。
接下來蔡英文上任後,林全內閣採「小額入股」,中國的策略等於說:你們發現到了不讓你們快快死,那你們慢慢死。
英國後來發生的事情,台灣當時已經預見,所以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把紫光的資金結構、國家資本背景、技術併吞路線圖,全部攤給社會看,然後中國可能會有的動作跟手段,這些預測和論述完全在英國想像科技得到驗證。
再加上我們一路盯著、一路喊、一路寫、一路公開辯論,加上連署反對,以及X冒險去見小英,最後紫光案胎死腹中。
紫光併購聯發科沒了。中國併購台灣 IC 設計的「想像」也沒了。台灣保住了整條半導體產鏈最珍貴那一段。
而大家知道嗎?十年過去,紫光自己倒了。台灣的聯發科,現在市值直奔全球前幾強。
英國 CEO 被逼技術移轉 →台灣沒有。
英國技術被搬走 →台灣沒有。
英國政府事後後悔 →台灣沒有。
技術主權,就是國家主權。半導體產業鏈,就是台灣國安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那幾年有我們那群人瘋狂寫、瘋狂講、瘋狂監督——
回頭看著被搬空的技術,嘆一句:
「啊呀,我們當初太自由了。」
但是我們沒有!這是事實。
台灣能站在半導體頂端,不只因為台積電、聯發科厲害;
更因為:曾經在最危險的時候,X做對了一件事,關門的前10秒,勇敢跑去見了小英。
這段過程每次回想起來,總會捏把冷汗,而且我深深的理解:永不放棄的重要!
後記:
X 補充: 提醒大家,我們當時的處境更艱難危險得多。我當時把這處境稱為「黃安效應」(說句愛祖國有那麼難嗎?)。英國人/公司可沒有這個台灣人獨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