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
@Omegaglandy
Wed, Nov 5, 2025 4:05 PM
Wed, Nov 5, 2025 4:05 PM
威廉 透納 崇高的迴響
照片為「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按下快門時聽到旁人說:
「這好像龜山島哦!」
從生活中貼近的景色來連結,
可能也是一種欣賞自然主義的方式吧?
Omega
@Omegaglandy
Wed, Nov 5, 2025 4:06 PM
日前的展覽設於中正紀念堂,
可以騎個腳踏車輕鬆晃過去。
Omega
@Omegaglandy
Wed, Nov 5, 2025 4:06 PM
展覽分兩個展區,
包含主角透納在內,
不少相關藝術家的作品也一併展出,
但得提一下第一個展區,
入口那邊的構成太玄,
小小一間又放了很多畫作,
變成所有人會先卡在那好一陣,
也跟許多人觀看之餘,
還要不斷地拍照有關。
Omega
@Omegaglandy
Wed, Nov 5, 2025 4:06 PM
從生平來看,
透納也是位少年高手,
很早就進入藝術學院。
但比起在學院內鑽研,
反而更嚮往自然的風光,
四處旅遊寫生。
Omega
@Omegaglandy
Wed, Nov 5, 2025 4:06 PM
他隨著年歲增長,
開始實驗新的繪畫方式與材料,
畫面也逐漸從較為寫實,
轉為看似透明,
卻混和各種鮮明色彩,
用以描繪光線、雲霧、浪濤等,
沒有形體但又確實存在之物。
Omega
@Omegaglandy
Wed, Nov 5, 2025 4:06 PM
曖昧模糊的光影,
沒有拘泥在外型上,
更著重於寫意何其妙哉,
不論人、建物、甚至古典的諸神,
在透納的畫裡都是為了襯托,
壯闊又變化萬千的自然景觀,
這亦是標題「崇高」的涵義之一。
Omega
@Omegaglandy
Wed, Nov 5, 2025 4:06 PM
展覽裡提到,
透納在旅途裡總是筆記與寫生,
再回到畫室中拼湊回憶繪圖,
蒸汽動力的發明與活用,
也使他更可以四處走透透,
抵達以往馬車鞭長莫及之處,
追尋過去未有的靈感。
Omega
@Omegaglandy
Wed, Nov 5, 2025 4:06 PM
技術進步連帶拓展人們的眼界,
使思想及觀念跟著改變,
現代科技從古時的角度來看,
更儼然如同魔法或神蹟了,
不知我們是否能抵抗AI與網路的便利,
繼續激盪出新的火花?
載入新的回覆
威廉 透納 崇高的迴響
照片為「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按下快門時聽到旁人說:
「這好像龜山島哦!」
從生活中貼近的景色來連結,
可能也是一種欣賞自然主義的方式吧?
可以騎個腳踏車輕鬆晃過去。
包含主角透納在內,
不少相關藝術家的作品也一併展出,
但得提一下第一個展區,
入口那邊的構成太玄,
小小一間又放了很多畫作,
變成所有人會先卡在那好一陣,
也跟許多人觀看之餘,
還要不斷地拍照有關。
透納也是位少年高手,
很早就進入藝術學院。
但比起在學院內鑽研,
反而更嚮往自然的風光,
四處旅遊寫生。
開始實驗新的繪畫方式與材料,
畫面也逐漸從較為寫實,
轉為看似透明,
卻混和各種鮮明色彩,
用以描繪光線、雲霧、浪濤等,
沒有形體但又確實存在之物。
沒有拘泥在外型上,
更著重於寫意何其妙哉,
不論人、建物、甚至古典的諸神,
在透納的畫裡都是為了襯托,
壯闊又變化萬千的自然景觀,
這亦是標題「崇高」的涵義之一。
透納在旅途裡總是筆記與寫生,
再回到畫室中拼湊回憶繪圖,
蒸汽動力的發明與活用,
也使他更可以四處走透透,
抵達以往馬車鞭長莫及之處,
追尋過去未有的靈感。
使思想及觀念跟著改變,
現代科技從古時的角度來看,
更儼然如同魔法或神蹟了,
不知我們是否能抵抗AI與網路的便利,
繼續激盪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