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Leaf
聽了三場新書座談會後,貓覺得很多人誤解了「野生思考」的真正意思,以為是天馬行空的想法就是野生。這只是忘文生義而已。

貓當 toh-thâu,對「野生」的解釋是「跳脫成見,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成見。」因為他的方法論還是強烈基於文獻的傳統歷史學,要有憑有據。

為什麼這麼蘭克風的方法論是「野生」,貓覺得還是因為殖民情境吧。因為台灣有重層殖民,所以前一個階段的正統會變後一階段在野。前一個階段的正統文獻到下個階段變成俗文獻。

文獻一直都在那裡,但解讀文獻的人的 pre-notion 卻一直被當代的正統影響,以至於不知道怎麼解讀以前的東西。知識反而變成限制。我們要挑戰自我的限制,所以才需要野生。

以上是 toh-thâu 的解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