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22 AM
Mon, Oct 27, 2025 8:22 AM
27
我常提到的「我對別人的事情沒什麼興趣」,並不代表我沒有同理心。
而是因為很多事情,
聆聽到最後,往往會發現:
就算當事人傾盡全力,也未必能夠改變那個狀態,何況是我們這些局外人?
所以,從事助人工作
到一個年資以後(差不多是4-5年)
會放棄「過度共感他人的情緒」,
轉而用陪伴取代說教、用同理取代共鳴。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22 AM
背後一個關鍵的原因是:
你必須比卡在情緒與負面狀態裡的人
更清楚整個局面的「結構」
才不會只停留在「一起宣洩情緒」
而找不到或看不見,轉化一切的關鍵節點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24 AM
另外我有時候也覺得
太強調技術、強行推銷特定概念
會忘記「引導當事人自己找到癥結」
讓當事人覺察自己有力量
是幫助他人徹底獨立
很關鍵的一個步驟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26 AM
不說已經成為服務提供方的階段
以往我自己也是需求者的時候
很不喜歡的服務提供者
便是,只停留在「跟著陪罵」
但卻無法解決,我所提出的疑問
或是給我一個
客製化、有執行可能的策略
讓我在哭訴自身不幸之餘,還能有具體作為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28 AM
一開始也許會覺得:
有人能對自己的倒霉或低落共鳴
是很大快人心的一件事
但伴隨情緒過去
發現自己總是把時間用在
對這些負面且無法改變的人事物
產生「反應」
老實說,我也會瞧不起自己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31 AM
就好像一個國家的王儲
三天兩頭對惡整自己的僕人發怒
一點都沒有「未來國家的主人」
該具有的威儀或政治手腕
如果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成為的樣子
在情緒發洩之後
也該想出壓制僕人的做法吧?
我自己是會這樣想啦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35 AM
剛好前陣子唐老師在聊
月亮的南北交點
我對照自己的星盤看了一下
就發現&意識到為什麼會有上述的想法了
因為我的南交點=累世積攢的習氣
是在獅子座的星象區間
也就是31.6、33.2閘門
(還剛好都在喉嚨中心
)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37 AM
這意味著,我面對問題
或是他人求助時,會有的習慣反應
是以31號閘門的言辭和聲音
給與「具體的安全做法」
或者透過33號閘門,曾經嘗試過的經驗
提供「我知道可行or不可行的方式」
但實際上,到了如今的年紀
我發現這有點自以為是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39 AM
當一個人自認「可以提供做法」
如果不是因為求助者的慧眼看見
此人的具體言行、能力,才提出這些要求
很多時候,往往是這個人自以為了不起
因為「他很懂」、「他知道更多」
才會把「自以為很好的」方式
加諸於人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42 AM
而我今生的北交點
在水瓶座星象區間的41.6、19.2閘門
代表我可以試著學習:
41號閘門,被展望性、純粹的好奇
所趨動的無限創造力
以及19號閘門
由於看見自己人的需求
而提供純粹且符合對方需要的援助
(無論是打理好生理需求,還是心靈滋養)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45 AM
白話的說法:
我不需要再一直覺得
我需要成全和滿足他人的妄想
我可以多做些有趣、好玩的事情
行有餘力,再關照
我認為是自己人
的對象
(因為19號閘門在家族通道上,本來就只想照顧和自己有血緣關係,或互動親近的人)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47 AM
講個大實話:
這世界確實存在無力或脆弱的人
我有能力的時候,也樂於協助這些人更加茁壯
但如果我自己愛當聖母
也沒資格抱怨巨嬰怎麼那麼多(O)
所以在可自主篩選的時候
我會選擇性無視那些
「只是有情緒,卻並非無力」的呻吟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49 AM
不是因為無情
而是我知道對方可以自己爬起來
所以沒有收到求助的要求時
我會當做我什麼都不知道
而不會基於氾濫的同情心
給出不合彼此情分或實質交情的協助
否則整天處理別人的事
自己的成長和生活都不用顧了嗎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52 AM
一個連自己的根基都無法照顧好的人
有什麼資格說他要幫助別人?
那其實是一種很幼稚的善心
能夠把一切都安頓好,再去行善
才不會因為幫到一半,發現自身很無力
於是反過來遷怒於求助者
是這樣的差別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55 AM
Mon, Oct 27, 2025 1:33 PM
也是到這個階段
我才明白為什麼在我30歲生日前夕
高我叫我去看《金剛經》
經文最核心的要義,是要人堅定心智
看破所有內心or外界的幻覺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知道:
這一切早晚會消失或結束
於是發自內心珍惜,當下的美好
但不必強留,或力挽狂瀾注定消散的部分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56 AM
有這些知性的話
看待他人的痛苦,才能分辨出:
哪些是命運或時機帶來的影響
哪些則是當事人自己個性引發的爭端
可以放下的是什麼
多說無益的又是什麼
然後不拿別人的煩惱自苦,或傷害自己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8:58 AM
Mon, Oct 27, 2025 8:58 AM
而且有時候與其講那麼多
不如透過實際的陪伴,讓對方知道:
你會一直在這邊
只要他別做什麼殺人放火or傷害人己的事
或者對那些不利於他的一切
老是產生過度反應就好
我覺得這種堅定的態度
比起說教受用多了zzz
璱*。✧ 肉身ㄅㄨˊ薩🐽
@setsunanoyume
Mon, Oct 27, 2025 9:00 AM
所以我現在
很少主動與人社交
但並不是因為,我不在乎別人身上發生什麼
而是我相信:讓自己維持平和的狀態
不要有莫名其妙的攻擊性、侵略感
需要協助的人
自然會選擇或想起我
這才是健康的交際模式吧?
至少現階段我是這樣覺得
載入新的回覆
而是因為很多事情,
聆聽到最後,往往會發現:
就算當事人傾盡全力,也未必能夠改變那個狀態,何況是我們這些局外人?
所以,從事助人工作
到一個年資以後(差不多是4-5年)
會放棄「過度共感他人的情緒」,
轉而用陪伴取代說教、用同理取代共鳴。
你必須比卡在情緒與負面狀態裡的人
更清楚整個局面的「結構」
才不會只停留在「一起宣洩情緒」
而找不到或看不見,轉化一切的關鍵節點
太強調技術、強行推銷特定概念
會忘記「引導當事人自己找到癥結」
讓當事人覺察自己有力量
是幫助他人徹底獨立
很關鍵的一個步驟
以往我自己也是需求者的時候
很不喜歡的服務提供者
便是,只停留在「跟著陪罵」
但卻無法解決,我所提出的疑問
或是給我一個
客製化、有執行可能的策略
讓我在哭訴自身不幸之餘,還能有具體作為
有人能對自己的倒霉或低落共鳴
是很大快人心的一件事
但伴隨情緒過去
發現自己總是把時間用在
對這些負面且無法改變的人事物
產生「反應」
老實說,我也會瞧不起自己
三天兩頭對惡整自己的僕人發怒
一點都沒有「未來國家的主人」
該具有的威儀或政治手腕
如果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成為的樣子
在情緒發洩之後
也該想出壓制僕人的做法吧?
我自己是會這樣想啦
月亮的南北交點
我對照自己的星盤看了一下
就發現&意識到為什麼會有上述的想法了
因為我的南交點=累世積攢的習氣
是在獅子座的星象區間
也就是31.6、33.2閘門
(還剛好都在喉嚨中心
或是他人求助時,會有的習慣反應
是以31號閘門的言辭和聲音
給與「具體的安全做法」
或者透過33號閘門,曾經嘗試過的經驗
提供「我知道可行or不可行的方式」
但實際上,到了如今的年紀
我發現這有點自以為是
如果不是因為求助者的慧眼看見
此人的具體言行、能力,才提出這些要求
很多時候,往往是這個人自以為了不起
因為「他很懂」、「他知道更多」
才會把「自以為很好的」方式
加諸於人
在水瓶座星象區間的41.6、19.2閘門
代表我可以試著學習:
41號閘門,被展望性、純粹的好奇
所趨動的無限創造力
以及19號閘門
由於看見自己人的需求
而提供純粹且符合對方需要的援助
(無論是打理好生理需求,還是心靈滋養)
我不需要再一直覺得
我需要成全和滿足他人的妄想
我可以多做些有趣、好玩的事情
行有餘力,再關照我認為是自己人的對象
(因為19號閘門在家族通道上,本來就只想照顧和自己有血緣關係,或互動親近的人)
這世界確實存在無力或脆弱的人
我有能力的時候,也樂於協助這些人更加茁壯
但如果我自己愛當聖母
也沒資格抱怨巨嬰怎麼那麼多(O)
所以在可自主篩選的時候
我會選擇性無視那些
「只是有情緒,卻並非無力」的呻吟
而是我知道對方可以自己爬起來
所以沒有收到求助的要求時
我會當做我什麼都不知道
而不會基於氾濫的同情心
給出不合彼此情分或實質交情的協助
否則整天處理別人的事
自己的成長和生活都不用顧了嗎
有什麼資格說他要幫助別人?
那其實是一種很幼稚的善心
能夠把一切都安頓好,再去行善
才不會因為幫到一半,發現自身很無力
於是反過來遷怒於求助者
是這樣的差別
我才明白為什麼在我30歲生日前夕
高我叫我去看《金剛經》
經文最核心的要義,是要人堅定心智
看破所有內心or外界的幻覺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知道:
這一切早晚會消失或結束
於是發自內心珍惜,當下的美好
但不必強留,或力挽狂瀾注定消散的部分
看待他人的痛苦,才能分辨出:
哪些是命運或時機帶來的影響
哪些則是當事人自己個性引發的爭端
可以放下的是什麼
多說無益的又是什麼
然後不拿別人的煩惱自苦,或傷害自己
不如透過實際的陪伴,讓對方知道:
你會一直在這邊
只要他別做什麼殺人放火or傷害人己的事
或者對那些不利於他的一切
老是產生過度反應就好
我覺得這種堅定的態度
比起說教受用多了zzz
很少主動與人社交
但並不是因為,我不在乎別人身上發生什麼
而是我相信:讓自己維持平和的狀態
不要有莫名其妙的攻擊性、侵略感
需要協助的人
自然會選擇或想起我
這才是健康的交際模式吧?
至少現階段我是這樣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