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6:56 AM
Wed, Oct 29, 2025 3:49 AM
6
超好笑,東西方都在研究帝國崩潰公式,不說還以為大家忽然都讀起了吉朋
The Empire Collapse Pattern: Rome, Spain, Britain......
这些都是社会即将崩溃的迹象!洞悉国家寿命的万能公式……《复杂社会的崩溃》 约瑟夫·泰恩特(The Col...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6:59 AM
Sat, Oct 25, 2025 8:15 AM
我高中看完《羅馬帝國衰亡史》,厚厚兩大本只記得了兩件事:
1. 不要讓外族進家門
「超過當地一定人口比例」
。
2.看該政權
法定貨幣的通膨情形
,是否屬於難救的惡性。
(第3.點大概是「海外軍費開支造成經濟過大負擔」,但這部分比較難拿到數據估算)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7:00 AM
反正,經營帝國超花錢的啦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7:02 AM
@ashley92090 - #經濟學理論 #康波周期 #周期論 #三週期嵌套模式 #RayDalio ...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7:05 AM
Sat, Oct 25, 2025 7:09 AM
但我覺得吧,噗首的兩條影片,比較屬於古典帝國的理論
全球化時期,有一些「安全下莊」或「經濟型強國」,他們的風格我還看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不是全球市場、技術落差這件事,緩解了立即性的資源和水位差;
對我就是在講英國的衰退,跟日本的泡沫經濟和負利率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7:08 AM
另外,西方古典帝國的模式,適不適用於共產極權國家,這也很難說,
就像「他們的國民過得差,居然是政權更穩固」這個槓桿,跟古典帝國模型不是有點差別,根本兩模兩樣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20 AM
Sat, Oct 25, 2025 8:23 AM
但說實在,從高中到現在,若要說我從元禎教授的課上學到什麼,那就是:
1.「帝國影響力」跟「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經營」是不同的。
帝國(Empire)不是「另一個有皇帝的國家」。
更精確來說,它是一套「允許不同民族/地區性勢力存在;但在這之上,進行更高一階層影響力治理」的
「共用規則通行的範圍」
。
所以大家才常吐槽美國議會叫元老院
所以所謂的帝國影響力區域,
通常由軍事約束力覆蓋範圍、貨幣通用範圍劃定;
在其影響力外圍較鬆散區域,
則有親帝國派vs本地或親另一強國派勢力(就像羅馬-不列顛尼亞行省,有親羅馬的部落,也有布狄卡這種反抗勢力),這樣的結構。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29 AM
Sat, Oct 25, 2025 8:46 AM
本質上,帝國也只是另一層管理制度,
「照理來說」沒有「道德倫理上是否更為邪惡」的問題
在帝國存在的時期,反而是「
共通的貨幣、和受安全保障的交通
」,大家視之理所當然。
但這就得扯到西方線性歷史傳統中,早期基督教、以及民族國家誕生時期,他們構建身分根基的假想敵,大部分都是帝國。
以前,羅馬帝國是歐陸大家羨慕又恐懼的心魔;現在,世界上一堆國家的獨立紀念日,都是從日不落帝國手底下解放
我個人會這麼覺得:歐洲骨子裡是以反帝國為情感政治正確的
有某種免疫系統T細胞一樣的排斥直覺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34 AM
Sat, Oct 25, 2025 8:48 AM
至於為什麼這時代普遍有這個「帝國=邪惡」的情感心理誤區,我個人還蠻想搖喬治·盧卡斯肩膀的
納粹是極權不是帝國好吧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35 AM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39 AM
Sat, Oct 25, 2025 8:40 AM
如果單講英國的狀況,
其實就只是從「帝國的海外bonus經濟觸手」,回歸到「本地民族國家的經營」而已
這也是最近跟著美國佈太平洋遠洋巡航,一直被國內狂罵的原因
沒有更上一層治理也不會死,
何況這開支壓力,還被後來崛起的美國頂過去了,依舊還是同一套通用貨幣區域-交通保障範圍。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42 AM
日本也差不多,不知道該不該說是某種島國的地理自覺優勢,轉換回歸家裡蹲家裡宅的速度挺快(?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49 AM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50 AM
但,其實吧,我會覺得「帝國or極權的崩潰公式」,尤其是「
崩潰後會怎樣
」,
本質上是個假命題。
怎麼說呢?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55 AM
Sat, Oct 25, 2025 9:24 AM
崩潰後會怎樣,
看的不是它原先是否帝國或極權體制。
帝國或極權體制,都是有別於地區性治理,更上一階層疊床架屋的「間接權力結構」。
權力頂端層
:帝國or極權決策核心,及其直轄軍。
權力中階層
:地區性治理勢力(原行省/地方政府/地方駐軍)
草根權力結構
:民兵團、血緣協防組織、地方傳統議事機制。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8:57 AM
Sat, Oct 25, 2025 8:58 AM
頂端層塌毀,那就看中階層是否穩固,能夠調整內部資源,繼續運行其治理的功能職責;
中階層塌毀或被掏空、導致失能,
那就看民間地方,是否能凝聚起草根權力結構,維持規模小、部份秩序得以維持的相對安全區域。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9:02 AM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生靈塗炭的規模常常比其他地方嚴重,
一方面,是人口數在古代世界相對多;
另一方面是,他們的中層權力結構,失去了中央調控,在收稅、整軍層面,一般都比較難自行反應過來。
但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這樣的時期;
像東漢末年,各地的刺史擁兵自重;
唐朝的節度使與藩鎮割據;
清末乃至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
這些都是中層權力結構,尚且保持著部分功能的狀態。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9:16 AM
Sat, Oct 25, 2025 9:18 AM
所以,透過了解秩序的分層結構,這就有檢核表了。
如果一個地方的最上級政府不可靠,其發行的貨幣價值/軍事能力衰退不振;
中級政府面對突發情形,容易震盪失能;
那便請務必投入民間地方的相互聯繫與準備,民間韌性包含人力資源調度的經驗、與情感上的向心力。
跟家人、街坊、社區保持聯繫,起碼看臉點名三分情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9:27 AM
Sat, Oct 25, 2025 9:28 AM
如果是那種「但我是社恐,參與民間這我做不來
」⋯⋯
well,各人選擇我尊重。
反正是你選擇想不想繼續掙扎著活下去。會討論到社會秩序崩解,亂世本來就不好活,人命比太平時的狗都賤;
自身安全選擇被動外包,這也是各人自己決定的。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9:27 AM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9:30 AM
Sat, Oct 25, 2025 9:33 AM
大概也是下午看了最新的SPYxFAMILY
看得心如止水,沒什麼內心震盪,內心「啊,是寫實主義
」
你要我說什麼?
實際只會更慘啊
忍不住為自己習慣戰亂調整優先順序SOP的程度,默哀一小下而已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9:35 AM
Sat, Oct 25, 2025 9:37 AM
這也是雖然我討厭強權,但我不討厭秩序的原因。
在混亂的情況下,越能迅速建立起小範圍的秩序,連帶損傷就會大幅減小。
所以根本沒有時間被嚇住。恐懼也罷,麻木也罷,就是手不能停,腦不能停。
Keep Calm and Bloodly Carry On.
悲傷或哀悼是一切平息之後,才能顧及的事。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at, Oct 25, 2025 9:37 AM
載入新的回覆
超好笑,東西方都在研究帝國崩潰公式,不說還以為大家忽然都讀起了吉朋
1. 不要讓外族進家門 「超過當地一定人口比例」。
2.看該政權 法定貨幣的通膨情形 ,是否屬於難救的惡性。
(第3.點大概是「海外軍費開支造成經濟過大負擔」,但這部分比較難拿到數據估算)
全球化時期,有一些「安全下莊」或「經濟型強國」,他們的風格我還看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不是全球市場、技術落差這件事,緩解了立即性的資源和水位差;
對我就是在講英國的衰退,跟日本的泡沫經濟和負利率
就像「他們的國民過得差,居然是政權更穩固」這個槓桿,跟古典帝國模型不是有點差別,根本兩模兩樣
1.「帝國影響力」跟「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經營」是不同的。
帝國(Empire)不是「另一個有皇帝的國家」。
更精確來說,它是一套「允許不同民族/地區性勢力存在;但在這之上,進行更高一階層影響力治理」的 「共用規則通行的範圍」 。
所以大家才常吐槽美國議會叫元老院所以所謂的帝國影響力區域,
通常由軍事約束力覆蓋範圍、貨幣通用範圍劃定;
在其影響力外圍較鬆散區域,
則有親帝國派vs本地或親另一強國派勢力(就像羅馬-不列顛尼亞行省,有親羅馬的部落,也有布狄卡這種反抗勢力),這樣的結構。
「照理來說」沒有「道德倫理上是否更為邪惡」的問題
在帝國存在的時期,反而是「共通的貨幣、和受安全保障的交通」,大家視之理所當然。
但這就得扯到西方線性歷史傳統中,早期基督教、以及民族國家誕生時期,他們構建身分根基的假想敵,大部分都是帝國。
以前,羅馬帝國是歐陸大家羨慕又恐懼的心魔;現在,世界上一堆國家的獨立紀念日,都是從日不落帝國手底下解放
我個人會這麼覺得:歐洲骨子裡是以反帝國為情感政治正確的
有某種免疫系統T細胞一樣的排斥直覺至於為什麼這時代普遍有這個「帝國=邪惡」的情感心理誤區,我個人還蠻想搖喬治·盧卡斯肩膀的納粹是極權不是帝國好吧
其實就只是從「帝國的海外bonus經濟觸手」,回歸到「本地民族國家的經營」而已
這也是最近跟著美國佈太平洋遠洋巡航,一直被國內狂罵的原因沒有更上一層治理也不會死,
何況這開支壓力,還被後來崛起的美國頂過去了,依舊還是同一套通用貨幣區域-交通保障範圍。
本質上是個假命題。
怎麼說呢?
看的不是它原先是否帝國或極權體制。
帝國或極權體制,都是有別於地區性治理,更上一階層疊床架屋的「間接權力結構」。
權力頂端層:帝國or極權決策核心,及其直轄軍。
權力中階層:地區性治理勢力(原行省/地方政府/地方駐軍)
草根權力結構:民兵團、血緣協防組織、地方傳統議事機制。
中階層塌毀或被掏空、導致失能,
那就看民間地方,是否能凝聚起草根權力結構,維持規模小、部份秩序得以維持的相對安全區域。
一方面,是人口數在古代世界相對多;
另一方面是,他們的中層權力結構,失去了中央調控,在收稅、整軍層面,一般都比較難自行反應過來。
但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這樣的時期;
像東漢末年,各地的刺史擁兵自重;
唐朝的節度使與藩鎮割據;
清末乃至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
這些都是中層權力結構,尚且保持著部分功能的狀態。
如果一個地方的最上級政府不可靠,其發行的貨幣價值/軍事能力衰退不振;
中級政府面對突發情形,容易震盪失能;
那便請務必投入民間地方的相互聯繫與準備,民間韌性包含人力資源調度的經驗、與情感上的向心力。
跟家人、街坊、社區保持聯繫,起碼看臉點名三分情
well,各人選擇我尊重。
反正是你選擇想不想繼續掙扎著活下去。會討論到社會秩序崩解,亂世本來就不好活,人命比太平時的狗都賤;
自身安全選擇被動外包,這也是各人自己決定的。
看得心如止水,沒什麼內心震盪,內心「啊,是寫實主義
你要我說什麼?實際只會更慘啊忍不住為自己習慣戰亂調整優先順序SOP的程度,默哀一小下而已在混亂的情況下,越能迅速建立起小範圍的秩序,連帶損傷就會大幅減小。
所以根本沒有時間被嚇住。恐懼也罷,麻木也罷,就是手不能停,腦不能停。
Keep Calm and Bloodly Carry On.
悲傷或哀悼是一切平息之後,才能顧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