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anonymous
偷偷說
Thu, Oct 16, 2025 3:31 PM
Thu, Oct 16, 2025 3:31 PM
1
有道理,但給家長+1,不是給當事人+1這點,沒道理。不如說亞洲家長願意讓小孩請假嗎
有道理是指,少掉一堂課後,自責感可能更深(我的個人體會)(但去了也不一定會好)
請病假而不是心理假這件事,不同學校的病假標準不同,而且得是有病症才能請了。如果本意是讓負擔大不過沒有確診的學生喘口氣,改為病假就無法了
怎麼前陣子別人討論生理假,現在看到人在討論心理假
ಠ_ಠ
Thu, Oct 16, 2025 3:34 PM
文內的舉例是
當事人的請假會影響到別人。任課老師的信用、等待當事人授課的學生、當事人的組員、雙方的學校等等
以及這件事是因為這位當事人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如果這是事實),才會證明「面對」更好
ಠ_ಠ
Thu, Oct 16, 2025 3:37 PM
以及敢請心理假本來就滿需要勇氣的吧,怕被關注的話
載入新的回覆
有道理,但給家長+1,不是給當事人+1這點,沒道理。不如說亞洲家長願意讓小孩請假嗎
有道理是指,少掉一堂課後,自責感可能更深(我的個人體會)(但去了也不一定會好)
請病假而不是心理假這件事,不同學校的病假標準不同,而且得是有病症才能請了。如果本意是讓負擔大不過沒有確診的學生喘口氣,改為病假就無法了
怎麼前陣子別人討論生理假,現在看到人在討論心理假
當事人的請假會影響到別人。任課老師的信用、等待當事人授課的學生、當事人的組員、雙方的學校等等
以及這件事是因為這位當事人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如果這是事實),才會證明「面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