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ko
@poi2908953
Thu, Oct 16, 2025 3:04 PM
Aoko
@poi2908953
Thu, Oct 16, 2025 3:05 PM
這學期修了後人類文化的碩班課程。
在意識到了資訊系統根本不會思考,只會根據大數據的機率接話之後,就很不想使用人工智慧了。
(本來會興高采烈的和GPT討論自己寫的同人文⬅️)
Aoko
@poi2908953
Thu, Oct 16, 2025 3:08 PM
同時,發現自己的大腦被短影音荼毒了太多年。我在十六七歲時開始接觸賽博臭水式的短影音,從而導致越來越失去耐心。近期在醫院心理衡鑑的結果顯示,其實我的專注力超乎常人的高,但現實生活中我卻常常無法集中注意力。事實是,我並非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是我下意識的不願意花費心思在需要長時間感受的事物上。我已經被IG和YouTube 上的reals變成只能接受能在十秒內給予我多巴胺的影片的大腦了。
Aoko
@poi2908953
Thu, Oct 16, 2025 3:08 PM
因為最近感受和理解了這兩件事,我開始很抗拒滑手機。
Aoko
@poi2908953
Thu, Oct 16, 2025 3:09 PM
因為我還沒滿25歲,大腦還在發育,所以現在開始改變滑賽博臭水短影音的習慣,讓專注力回歸正常,還來得及。
我只是在最近鬱症發作的時候很徬徨。不想要陷入漫無目的滑手機、逃避現實的狀態,但也沒有去做正事的動力。
我還是很努力維持健康的飲食,也會在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乾脆就睡覺(這至少比漫無目的上網還要好,至少肉身有休息),也會試圖說服自己設立小目標並達成以分泌多巴胺,但就是覺得很空虛和挫折。
Aoko
@poi2908953
Thu, Oct 16, 2025 3:12 PM
最經常感受到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是通勤的碎片時間以及休假在家時。
如果是通勤時,一邊追動漫、小說或是寫作,其實也都是相對更好的選擇,畢竟沈浸、徜徉在一個世界觀中,還是比不停的在短時間內用短影音刺激獎勵迴路並上癮來得好。
也有嘗試從看數十秒的短影音,改為看20分鐘上下的影片,這樣也能夠使獎勵機制回到更正常的狀態。
在家裡的時候,如果不是鬱期,還能夠比較順暢地進入執行目標生產多巴胺的狀態,但現在在鬱期,就只能癱在床上什麼都不做了。
Aoko
@poi2908953
Thu, Oct 16, 2025 3:13 PM
其實就是正在執行讓大腦的獎勵機制回歸正常的狀態。如果現在再不開始自救,到了25歲大腦定型就來不及了。
Aoko
@poi2908953
Fri, Oct 17, 2025 7:17 AM
-
Aoko
@poi2908953
Fri, Oct 17, 2025 7:20 AM
我總覺得,現在的狀態非常的麻木,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物理上的不要被鬱症拖累,不得不強迫自己選擇維持健康的飲食和作息。逼自己起床,逼自己喝水,逼自己曬太陽,根本就感覺不到快樂。但是不這麼做的話,生理性的鬱症會更嚴重,就只能強迫自己一直做一些理科學上會產生多巴胺和血清素的事情。
載入新的回覆
在意識到了資訊系統根本不會思考,只會根據大數據的機率接話之後,就很不想使用人工智慧了。
(本來會興高采烈的和GPT討論自己寫的同人文⬅️)
我只是在最近鬱症發作的時候很徬徨。不想要陷入漫無目的滑手機、逃避現實的狀態,但也沒有去做正事的動力。
我還是很努力維持健康的飲食,也會在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乾脆就睡覺(這至少比漫無目的上網還要好,至少肉身有休息),也會試圖說服自己設立小目標並達成以分泌多巴胺,但就是覺得很空虛和挫折。
如果是通勤時,一邊追動漫、小說或是寫作,其實也都是相對更好的選擇,畢竟沈浸、徜徉在一個世界觀中,還是比不停的在短時間內用短影音刺激獎勵迴路並上癮來得好。
也有嘗試從看數十秒的短影音,改為看20分鐘上下的影片,這樣也能夠使獎勵機制回到更正常的狀態。
在家裡的時候,如果不是鬱期,還能夠比較順暢地進入執行目標生產多巴胺的狀態,但現在在鬱期,就只能癱在床上什麼都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