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可可
@bird_2009 - 根據統計,2010年台灣圖書出版業(紙書及雜誌),營業額達560億台幣。 到了...
比直接打半折還更低⋯⋯

我真的覺得書本的CP值非常高,無論在學習新知還是娛樂上,可以花少少的錢,得到梳理好的、有系統有條理的知識,或是一個完整的、有意思的閱讀體驗。

現在願意好好經營出版品的公司,我都是抱持著感謝與敬佩的心情,喜歡的作品我也會很願意花錢購買多多支持。只是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所以除了自己買,也會寫心得推廣自己喜歡的書,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支持,希望儘量能有良性的循環。
咖啡可可
曾經有一陣子,我也很喜歡滑短影音。但後來發現,它們的目的無非是創造流量,來達成他們想要的收益(廣告產品、散播他們想傳達的理念、訊息等等)

我想這就是比較另類的廣告。

然而我並不想花那麼多時間看廣告。
短影音比起傳統廣告,把內容包裝成了較有意思的影片,但和廣告相同,都是有目的性的。即使是知識類型的短影音,裡面包含的資訊相對破碎不完整⋯⋯花過多的時間在上面,對自己其實沒有什麼好處,只是用自己的時間在幫別人達成KPI而已。
北極星🍨
感覺主要的問題除了娛樂變多還有收納的問題,轉往電子書的話也是買書也是不錯(但我感覺如果純閱讀娛樂還好,但如果是工具書類還是買實體書比較好)別人的心得介紹文寫得好真的會吸引到其他人的興趣進而去看購買書籍是良性的循環,
對短影音我是沒興趣應該是說不會特別去滑 (我特別討厭shorts的設計看不太了內文也不能複製影片也不好選位置) 不過打開平台有看到有趣的會轉發這樣(因為演算法的問題大部分比較容易滑到短影音像IG) 花過多的時間對自己沒什麼好處+1 像tiktok我就沒在看除非官方有更新才會特別去點
咖啡可可
北極星🍨 : 我覺得娛樂多元化是造成閱讀時間縮減的最主要的原因。畢竟娛樂種類變多了,自然也會排擠到閱讀這一塊的時間、資源等等。
另外注意力集中時間的縮短,也是個問題。
常看短影音,是會減少人類注意力可集中的時間的。而閱讀其實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專注,我想或多或少也有影響。
其實我對於部分社群的演算法感到疲憊不堪,因為非常容易讓人陷在某個圈子、某種言論範圍中,因而誤判實際的社會走向。同溫層固然溫暖,但演算法其實也像是一面牆,阻隔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造成分裂和對情勢的偏頗印象。
北極星🍨
咖啡可可 : 是的,現在的人喜歡習慣了快速食文化,也比較沒有耐心看書,大家連看影片都會倍速了但書是要慢線品的,
真的是這樣..尤其像脆充斥各種為了流量的偏激言論🫠但那個大數據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就會看到不想看到的就很躁,現在網上分裂真的越來越嚴重ˊˋ,而那種流量就越高
北極星🍨
咖啡可可 : 看到這篇>_<
Facebook
咖啡可可
北極星🍨 : 這篇看了真的覺得好唏噓,日本這邊的書店也是很難經營,而且就算還在營運中的書店,每次經過的時候客人都有點少,讓人感到一股落寞。
但其實我也很少在實體書店買書,日本為了要提升書籍銷量,各個通路常常都有限定特典,我曾經為了收集那些特典,同一本書買了6、7本⋯⋯
也因為有特典的關係,我會在有特典的通路(通常是網路書店)買書,實體書店就比較少去(除非有實體書店限定特典)

看到有人說,那些大型連鎖書店的收益,其實只有25%是來自賣書,剩下的是一些複合商品或服務來的收益。所以我想,如果單純只賣書的話,確實不好經營⋯⋯可能只能走其他路線了。
北極星🍨
咖啡可可 : 實體書店要特別跑一趟但現在書局又很少>_<(都太遠了)
我也有,我是要買我們的餐桌,他1&2的特典都出很多,不過大部分都能線上購買所以我有些託朋友有些自己買把它湊齊,也是同一本書買了6.7本🥹
現在真的能網購就網購,除非有特別的特典才會去實體書店>_<
是這樣的>_< 其實像百貨也 人最多的是美食街 主要靠那些來經營
北極星🍨
https://images.plurk.com/6Dz7JtOnjOn27OA5rzLQv5.jpg
咖啡可可
北極星🍨 : 其實我比較懷念以前很單純,就是買一本書就夠了的年代。現在可能讀者變少,為了要拼印量,所以變成想辦法提高一個人的購買數量,來維持出版社的盈利目標。
作為喜歡閱讀的人,即使懷念以前閱讀風氣還算興盛的時代,為了持續有書可以讀,還是會購買多本書來支持。只是現在看起來,少數人的努力大概還是不太夠的吧⋯⋯

如果將來出版社愈來愈難經營,出數量可能也會跟著繼續下降,光想就覺得很哀傷⋯⋯只是閱讀這種興趣,推廣起來的確不容易就是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