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晨派皮
【漫畫心得】

〈電影解構、誰來扣扳機,混搭印度瑜珈性力派?人性源於創作!
──藤本樹《炎拳》觀後感、一些些《鏈鋸人》第二部的小對應〉

含大量劇透與宗教考據 不切實際的聯想看看就好

眾所皆知的電影惡魔──藤本樹,第一本代表作《炎拳》,乍看之下是一部以復仇為主軸的邪典漫畫,實際上我認為是將常見的故事元素解構到幾近赤裸、將立場矛盾操作到極致,進而來講述:「人」是什麼的一部作品,相當具有哲學性。

在《炎拳》中,各種概念宛如原礦一般,剔除了表面包裝,以最為純粹的樣貌呈現,如宗教、人性、階級、情慾,每個角色都有其用意,都是演劇裡面的元素,並且沒有複雜的動機、人性糾葛輾轉,更多只是單純推進故事的「扳機」,極致遵循著「契訶夫之槍」的敘事原則:
零晨派皮
「如果你說第一幕中有把槍掛在牆上,那麼在第二幕或者第三幕中這把槍必須發射,不然就沒必要掛在那。」──節錄自「契訶夫之槍」維基百科
零晨派皮
用看似簡單的世界觀提煉精純的意圖
零晨派皮
《炎拳》的故事背景相當整潔:一片冰雪的世界(連複雜的背景都不用多畫)、單純到連原理都懶得講的祝福(超能力)、一個擁有武力的獨裁國家(甚至沒有其他政體出現),以及一堆絕望的人們,構成最基本的世界觀。

就連特殊能力上也經過很大程度的簡化(就像托嘉塔吐槽的怎麼都只有再生祝福者,某方面也是滿反套路的設計),戰鬥也是相當純粹沒有太多花招(但戰鬥畫面還是一如既往好看),讓人專注在故事本身要傳達的意念上面,而不至於被其他因素給干擾,破壞一氣呵成的閱覽體驗。
零晨派皮
而主角最初被賦予的任務,也是最簡單的:復仇,也是很多作品常見的命題,因為能夠輕而易舉推動故事展開。這種幾乎將作品削到彷彿人棍的方式,清晰將整個故事骨架給展露無遺,也能讓劇情裡的無數辯證能圍繞最單純的事象展開,例如:人跟動物的界線在哪?人跟道具(柴薪)有什麼分別?人活下來只是為了完成某些被強塞的任務嗎?這些不斷在劇情中拋出的詰問,卻又沒有給予任何答案,隨著角色立場不同,又會有不同的觀點。

像是對前期相信國家是正義的鐸馬來說,食人肉是不義的,但抓奴隸又無所謂;直到得知國家塑造的神不過是電影角色後,開始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也透過教育的方式來贖罪,對他來說,會被洗腦到能接受隨意掠奪他人,也是因為教育上的不足,而食人肉不義的原因,更是因為這麼做會導致社會崩潰,一旦沒有穩定的供給,就會開始去掠奪他人。
零晨派皮
從教育又能延伸到信仰的問題,正因為教育不足,所以像薩恩這種單純的孩子,能夠輕易相信神的存在,並且成為阿格尼的狂信者,只要別知道太多就不會痛苦,純粹而愚鈍的信仰抑是某些人活下去的希望,反過來成為其他信仰的迫害者。既然如此,我們還需要教育嗎?我們還需要成為「人」嗎?

諸如此類的對立命題,就這樣順著劇情被巧妙地扔到了讀者的眼前,但又沒有太大的說教意味,只是用角色展示出不同的立場與抉擇。像是對「柴薪」來說拯救他們的阿格尼是神,但對軍隊來說毀滅國家的炎拳是惡魔,一個角色在同一個狀況底下,直接呈現了兩面性,同時代表毀滅與加護。
零晨派皮
以電影巧妙帶出戲台上的荒謬與何謂真實
零晨派皮
其中我最喜歡的設計,是彷彿打破第四面牆又微妙嵌合在劇情裡面的電影拍攝,同時也帶出了「人之所以為人,會是因為我們在扮演人的角色嗎?」的提問。

身為故事的主角,「活下去」=「讓故事走下去」,畢竟主角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作為電影導演的托嘉塔才會引導阿格尼去復仇,將牆上的槍交到阿格尼手中,推動阿格尼從無意識的給自己活下去的動機,轉為更有意識認知到「自己得做些什麼」,進而達到後續喜怒哀樂的填充,最後真正重生成一個能夠「欣賞電影的人」。
零晨派皮
其實我覺得作者在這點安排上非常有趣,因為阿格尼這個角色的核心是空洞的,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是一直聽從著安排扮演角色,作為哥哥保護好妹妹、作為復仇者演出一場完美復仇劇、作為炎拳成為好的神明,而所有一切都是被人用槍指著,不斷開動扳機,逼他去成為不是他的人,只因為他是一個主角,需要扮演好每個角色。

於是當阿格尼發現自己只需要「一個演妹妹」的人,不用是真的露娜就能滿足需求時,他才會崩潰到發現自己原來也只是把自己定位成電影中的演員,不需要自我,只要配合演家家酒就好。在與鐸馬的學生們相處十年後,體會到當初與妹妹相處那種單純的滿足,就好像淀治體會到吃飽穿暖像個人的美好,阿格尼也自顧自沉浸在裡頭,甚至在猶妲要被帶走前還將電車難題的道德困境,拋給對方來做決定,依然逃避闡明自己的立場,沒辦法負起身為人應該背負的責任。
零晨派皮
直到獲得充足的愛,再一次經歷剝奪,阿格尼終於不再是沒有內核驅動的角色,反而讓自己再度纏上炎拳,將自己交給了「真誠」的憤怒,燃盡所有帶來傷痛的一切,與一開始漫無目的的前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因此,在表達自己深沉的悲痛與憤怒後,阿格尼也才能做為真實的人,在涅妮特的照顧下,重新來過,活出真實平穩的人生,也無奈要面對不斷輪迴的戰爭,最終選擇不自盡,在經過那由他一般漫長的時光後與猶妲重逢──

最後看一場電影。
零晨派皮
最深層命題:因為是人所以會創作?還是因為會創作所以為人?
零晨派皮
雖然關於舊世代人類的設定相當少,就連揭露真相的方式也很含蓄,有反轉但並不會太讓人意外,但從蘇列的隻字片語還是能拼湊出一些有趣的資訊:

舊世代的人類能夠操作所有祝福,並且將之當成道具,有如被拋下的人們將擁有祝福的人當作柴薪;舊世代的人拋棄這顆已然枯竭成冰河期的星球,前往其他的星球繼續發展,殘餘的人也不過是棄子。

(說真的看這些設定,滿有《寶石之國》的既視感,超有趣的。)
零晨派皮
其中,最接近核心的,莫過於:舊世代的人規定不能搞藝術創作,導致《星際大戰》沒有續集,才讓蘇列想要透過毀滅,來再造能夠寫出續作的「新文明」。儘管跟猴子打字機一樣荒謬充滿不確定性,但可以看出蘇列具有跟舊世代人不一樣的思維:

舊世代人衣食富足,並且有著平等無差的外表,能夠使用各種方便的祝福,但因為沒有痛苦、沒有差異,甚至是為了弭平個性,所以不允許創作。這其實就是相當典型的「烏托邦」,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強調,理想國裡可以有工匠,將神創造的原型完整復刻下來,但不能有藝術家,因為模仿歌頌的造物只會使其失真,又對生命思辨無意義。
零晨派皮
像這樣的烏托邦,又有何樂趣存在呢?人們只是單純作為人這種生物生存,沒有了個體差異、沒有了不同的思維、沒有了立場的碰撞──更重要的是沒有電影的創作,又必須要活到長命百歲,這樣的人真的是人嗎?還是只是某種活著的生物、道具而已呢?跟一開始的阿格尼又有什麼區別?

因此還不如將無聊的一切毀滅吧,電影最需要的就是一場爆炸,才會讓人一無所有、才會讓人重獲新生,才會繼續寫出下一部《星際大戰》,擁有創作、有著想看一部好電影的慾望,或許才算是真的為人吧。
零晨派皮
以去個性化的人物展現故事本質
零晨派皮
在人物塑造上,我認為藤本樹是一個:因為想講這個故事,所以畫出這些人物,是位相當故事取向的作者。並且每個角色都會賦予其多重象徵意義,並且引經據典,但卻不將這些化用的素材托出,以相當隱晦的方式來演繹,也通過去除人物的個性化,來加強象徵的意味,同時也較為強硬定調每個人的立場。

正如過去在《鏈鋸人》第一部中看到猶如《神曲》結構的影子,《炎拳》之中也有對神話的大量化用,像是貝亨杜魯閣首領猶妲就是一個例子,不僅是背叛信徒的猶大,更是伊甸園最初的女性莉莉絲,而阿格尼本身有如聖子耶穌般,血肉能化為糧食,哺育跟隨著信眾。
零晨派皮
不過其實比起基督教的經典,個人覺得藤本樹引用的更多是「印度教」的概念:像是蘇列想要的「毀滅與再生」就是印度教三相神中「濕婆」的權能,主角也透過身體不斷毀滅與再生來實質呈現這一段往復的生死、阿格尼的名字是化用自然界信仰的火神「阿耆尼」,其化身亦是太陽,也是故事裡的「薩恩(Sun)」、濕婆的武器是一柄三叉戟,同時也是閃電的象徵、佛祖的前世「割肉餵鷹」的故事中,當國王將肉幾乎快割盡後,反而因為達成救生的誓願而身體霎那間恢復圓滿完整的狀態。
零晨派皮
更譬如印度教的密宗瑜珈中,有一種叫「拙火(Kundalini)」的概念,指的是捲曲在脊椎底端中所沉睡的原始生命能量,有些人有辦法通過修行喚起拙火的力量,但極其容易走火入魔,修練後還可以長生不老,我覺得就跟故事裡的祝福很相似。

舊世代的人類根據設定會使用全部的祝福,就很像修行有成者能使用各種「神通」,並且在蘇列的陳述中,這些舊世代的人有著統一(平等)的外貌、並且禁止了會展現個人特質的藝術創作,其實某方面也是在指涉那些試圖無欲無求以求飛升的修行者,嘗試接近本源卻也放棄了彼此的不同,因為出家人是不能有分別心的。
零晨派皮
除了三相神外,印度教中的性力派主張也是很好來闡述角色關係的部分:

性力派供奉的主神為女神夏克提(明妃),她是「宇宙大能」的來源,她的配偶是男性濕婆,夏克提和濕婆的「永恆擁抱」(性交)構成宇宙,但其中作為動力來源的是夏克提,她的子宮是「噴出諸種能源與生命之口」,濕婆若失去她的擁抱,將只是一具「屍體」。

「無夏克提即無濕婆,無濕婆即無夏克提。兩者[……]本身就是一體」──節錄自「夏克提派」維基百科
零晨派皮
這或許也對應了在沒有女性(露娜、猶達、托嘉塔)賦予能量時,其實阿格尼本身跟行屍走肉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需要被推一把、灌注某種信念後,才會成為擁有毀滅與再造力量的「濕婆」,所以才能不斷在故事中看到陰陽調和的概念,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女性的存在,阿格尼才能成為完整的「人」。

會想拿印度教來對比,某方面也是印度教有輪迴的概念,就覺得有對應到最後結尾那邊: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根本不會學到教訓,只會不斷重蹈覆轍。某方面來說,人類毀滅自己也算是一種輪迴了,但反正末法時代嘛,早就是在毀滅邊緣了。
零晨派皮
不過以上可以當作是我個人的超級藍色窗簾......!!其實很多神話都有這樣的影子。
零晨派皮
順帶一提,《鏈鋸人》第一部中有提到,「鏈鋸的聲音是所有惡魔甦醒時聽到的第一道聲音──嗡。」而這個Oṃ的聲音,在印度教裡面是「唵」的發音。

根據吠陀經的傳統,「唵」這個音節在印度教裡非常神聖,它認為「唵」是宇宙中所出現的第一個音,也是嬰兒出生後所發出的第一個音。──節錄自「唵」維基百科

第一部裡面所有人爭奪的鏈鋸人心臟,雖然是電影概念裡面的麥高芬,獲得也不知道能幹嘛,但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個「對本源追逐」的本能,惡魔就如六道中的阿修羅一樣易怒好鬥,即便擁有超凡能力但依舊在六道中輪迴修行。
零晨派皮
終將要來到尾聲
零晨派皮
說了這麼多,跟《鏈鋸人》隨心所欲的荒誕相比起來,《炎拳》是一部非常認真的作品,在藏意圖的方面相當笨拙,劇情單純而沒有多餘的惡搞(吧),不像《鏈鋸人》有更成熟的敘事調配,適時的B級片演出,有著能讓觀眾看爽的元素在裡面,《炎拳》的敘事骨感十足,甚至可以說是相當乾澀,剔除了許多不必要的因素(當然還是有藤本風致敬的),展現一個純粹的故事,也純粹靠故事來吸引讀者走下去。

雖然對某些人來說,故事內容有時候很震碎價值觀(?),但普遍看到的都是好評;原本我以為會看到瘋瘋癲癲的藤本,但實際觀看也沒有想像中那麼B級片,是非常認真講故事的傑作。
零晨派皮
我個人真的很喜歡舊世代的人都飛升了,留下這個操蛋沒救的世界,但後來卻也被這些留下來的遺民給反過來吞噬,宇宙大虛空,所有一切都在一間電影院完成,自此再無可能。

但電影還可以一看再看。這就是創作的魔力吧。
零晨派皮
《炎拳》雖然故事鋪陳冷冽,但也充滿了藤本樹獨有的熱情:

活下去,即便你不知道原因為何,但可能會遇見一部好電影,會為了感動而繼續創作,也才會有機會明白這操蛋的人生究竟有何意義。
零晨派皮
-
零晨派皮
最後要說說《鏈鋸人》第二部,雖然網路上評價普遍不比第一部時好,也有很多人說根本看不懂要表達什麼,還有畫技倒退、節奏非常混亂等問題,我在追一段時間後確實也這樣認為,沒有我看第一部時候的爽感,除了小夜之外,也對人物塑造沒有太多感覺。

但後來轉念想了一下,其實第一部風格比較「王道」一點,為了賣座所以參照了不少公式,甚至設計出許多討喜的角色,諸如早川跟帕瓦,連敵人都充滿看點。而來到第二部反倒充滿了藤本風格的哲學,角色已經不再是設計重點,講自己想要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會讓人有相當割裂的感覺,而且也跟《炎拳》將劇情放在首重的塑造很像。
零晨派皮
如果要說的話,第一部的重點可能是「惡魔與人類的區別是什麼?身為道具的淀治真的有心嗎?」,並且透過類似西行取經那種歷經劫難的方式,不斷給予與失去,進而逼出淀治所有的答案。

第二部我覺得會是「原本如道具的淀治該如何成為人」的過程。從一開始小朝小夜的導入,讓淀治真的有一場「對等的戀愛感」,而早已瘋狂的世界則開始考驗何謂英雄何謂壞蛋的界線,而那由多的突然死去(我真的腦海都出現《惡魔人》那場舉著腦袋狂歡的畫面),我想也象徵淀治脫離瑪奇瑪這個母胎,被迫出生面對沒有狗繩的日子,所以後來的淀治才會經常是呆愣的樣子,用純粹的本能去做選擇──但真的碰到永恆的戰爭,與沒有戰爭的死亡,這樣的終極二選一,就很考驗淀治「作為人的抉擇」。
零晨派皮
而我覺得跟《炎拳》有所對應的,大概是永遠惡魔的那片雪景吧,一望無際的永遠,確實是最後猶妲所面對的孤獨,所以不管怎樣都會變成樹吧,不需要意志,只需要存在。

順帶一提,我覺得吉田的「開關」某方面就是「扳機」,一定要促成什麼讓電影演下去,讓淀治成為為公安所用的道具,用來對抗戰爭惡魔的淀治就是不能有自己的意志,這點跟阿格尼前期其實也是滿相似的。
零晨派皮
總之很期待《鏈鋸人》第二部的結局,我覺得之後應該不會有第三部了,電影惡魔雖然會拍B級片,但不會剪出沒意義的結尾。
零晨派皮
==========================
零晨派皮
明明我應該是要寫蕾潔篇好好看的心得......怎麼鬼轉成炎拳了好好笑,但真的好好看,什麼時候動畫化(一堆全裸好難闔家觀賞)。
零晨派皮
雖然藤本在訪談裡面會說,大概只會構思接下來兩到三話的內容,所以也不知道之後會怎樣,但我覺得他應該腦袋裡面都有基本的藍圖,在畫的時候採用即興演出的方式來處理,但實際上還是有遵循某條線在走的。

看第二部真的彷彿參與了淀治的青春期……混亂迷茫、不曉得要聽誰的,只剩下本能可以依靠,連讀者都跟著亂暈(對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