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leahahaha
Tue, Oct 7, 2025 1:48 PM
Tue, Oct 7, 2025 2:36 PM
2009年的報導
遇火重生:台灣瓦窯曙光再現|三和瓦窯的百年歷史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第525集 2009-09-28)
遇火重生-台灣瓦窯曙光再現|三和瓦窯的百年歷史
2025年的報導
丹娜絲後續|文化屋頂大搶救:紅瓦片、菁寮天主堂的修復難題《丹娜絲颱風:狂風的考驗》系列 12(公視我們的...
=
過去技藝因為社會習慣使用材料轉變而派不上用場,剩下的人必須轉型。然由於這次丹娜斯風災,使得屋瓦的需求突然大增(但能支撐起產業嗎?)。
或許,可以把這個建築傳統與現代材料消長變化,以及未來仍有可能突然需要不少傳統材料的事件,當成某種過去與現在的啟示吧。
leahahaha
@leahahaha
Tue, Oct 7, 2025 2:32 PM
Tue, Oct 7, 2025 2:37 PM
晚上先看到2025年這則公視《我們的島》的採訪,多虧節目底下show note 提供連結,才接著看起相距15多年前的瓦業報導,也才發現臺灣還有人在製作紅瓦。
好奇公視怎麼還有人記得曾訪問過三和,回頭比對兩則,才發現當年三位採訪記者都還持續活躍,其中一位更是直接重複的工作人員。
能持續這麼久,不容易呢。
不太相信會細心在show note 裡面將兩則節目串連起來的原因,是電腦建檔自動灌入資料;自己毋寧更希望是:因為當年曾經用心採訪的工作人員還記得訪問經歷,因而人工手動加入。
載入新的回覆
2025年的報導
=
過去技藝因為社會習慣使用材料轉變而派不上用場,剩下的人必須轉型。然由於這次丹娜斯風災,使得屋瓦的需求突然大增(但能支撐起產業嗎?)。
或許,可以把這個建築傳統與現代材料消長變化,以及未來仍有可能突然需要不少傳統材料的事件,當成某種過去與現在的啟示吧。
好奇公視怎麼還有人記得曾訪問過三和,回頭比對兩則,才發現當年三位採訪記者都還持續活躍,其中一位更是直接重複的工作人員。
能持續這麼久,不容易呢。
不太相信會細心在show note 裡面將兩則節目串連起來的原因,是電腦建檔自動灌入資料;自己毋寧更希望是:因為當年曾經用心採訪的工作人員還記得訪問經歷,因而人工手動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