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36 PM
Sat, Oct 4, 2025 1:36 PM
書
《過度付出》感想紀錄
還沒看完但目前感受並不那麼好的一本書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39 PM
Sat, Oct 4, 2025 1:39 PM
在線上圖書館租了這本,目前看了一些
我覺得拿來反思或許不錯、但同時我卻又不太認同他的觀點,整體而言過程並不舒服
但說出來就跟我的醫生說得很像、所以我好像又沒辦法真的否定
總之我內心感覺很怪不太舒服,但也許是因為他讓我感受在舒適圈邊緣圍繞,所以暫時還是繼續看下去到我不能接受為止吧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41 PM
第一章主要講的是共依存者跟拿出來的主題:高功能依存者
簡而言之所謂的共依存者就是指一個人為了被愛或被需要,而過度照顧或控制他人、忘記自己的心理狀態
高功能依存者則是指照顧別人的那一個人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45 PM
裡面舉例的故事中,是A小姐因為凡事親力親為最後在壓力之下崩潰的事
而作者說「崩潰是你所承受的壓力爆發了,但那跟你內心的強度一點關係也沒有」
內心強度沒關係我從我醫生那邊聽過,因為我曾經覺得是我太脆弱所以才會得病
那時候醫生對我說的話其實我沒有忘記,當下而言是個極大的安慰
所以看到相同的語句我停留在那句好久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46 PM
也就是內心覺得可以,但身體不行。
我花了快整整兩年,我甚至都覺得身體還是沒真的回復回來,我現在幸運的是工作基本上不會給我太大的壓力
而因為有這些餘裕所以我才能看這本書吧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47 PM
我忘記是哪本書了,自從我有心病之後,我會有意識地真的注意相關的書
並不是要獲得救贖而是為了找到問題點,因為知道問題點才能進行修正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48 PM
這本我繼續讀下去是因為還可以,我還沒有到之前買的書打開看了三頁卻害怕的哭到把那本書丟在自己的二手書箱內
(那本還是用買的氣死我ㄌ
)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50 PM
當作者在問A小姐為甚麼他必須為了他人跟自己人生努力
而A小姐的回答是:「因為我不做就沒有人做」
作者說這是常見、又必須突破的心理障礙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52 PM
但我會想,為自己做難道不行嗎?
跟別人共事,我一直認知、奉行(?)的心態是
我6對方4,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多做一點,但我求對方好好的做好他的4就好
就算我不願意我也是跟對方綁在一起的,那我做多難道不算為了我自己嗎?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54 PM
書中說 如果發覺自己總是感到煩躁混亂,甚至苦澀
請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做得過多了
但書中說的是,因為怕被批判或厭惡,也不願意讓她人失望,所以努力去控制事情,在還沒爆發前就去阻止
為了避免未知的恐懼
而這些則歸類在自己做太多?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56 PM
我同意、卻又不同意,說真的很想反駁,但又沒辦法好好地整理自己到底想反駁什麼
說到底,作者希望的大概是透過這些反駁反思自己吧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1:58 PM
B小姐提到,他的姐姐因為跟一個會暴力整體很糟的男友在一起,常常被打常常哭訴,卻又不從那裏離開,就算給他了好多方案、甚至做到只要姊姊點頭就能被拯救的事,B姊姊還是沒有離開
而作者對這件事的回覆是「你想拯救你姊姊,但其實你想救的是自己,為了不再去為姐姐的事情煩悶」
B表示「我如獲神啟開朗了起來,姐姐的選擇是姊姊的事」 所以接受了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00 PM
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被美化的事情,他擔心姐姐總有一天會被男友弄死
但卻因為「你想拯救的是自己」而接受?
但姐姐可能會被殺死這焦慮難道可以就這樣沒有嗎?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01 PM
我覺得書中選擇的案例過於極端,所以那些適合用在一般事情上的方法對我來說只是暫時麻痺的毒而已
我想否定,因為事情根本沒有解決
我想同意,是因為我曾經為了我的家人而最終抽離,但這前提是我不覺得我家人有死亡威脅過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03 PM
如果總是將自己抽離,就像書中的「對自己好一點」,難道能選擇的就是用一句
「那是對方的課題」去做一個總結嗎? 就算B的姊姊常常覺得自己會被打死?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06 PM
目前看到的A跟B的反思說法,其實我都有被醫生說過,而我也被醫生的說法轉換了心情
A小姐的我總結就是「因為我不做,就沒人會做」
B小姐問題則是 「那是別人的課題,我不能介入」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10 PM
以最近的來說,A的就是我爸的70大壽吧
還有以前來自我伯伯的善意
其實對我來說,70大壽長女或許有責任要處理,但操盤者應該是長子
就像我前面說的,我可以多做6或7,但別人至少要做到3
但我哥沒有,他一點也不想管,所以我做的時候會跟我妹抱怨我哥
他甚至因為甲方案沒辦法我請他也想想乙方案就亂發脾氣在我身上然後要跟我冷戰
說真的挺幼稚的。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12 PM
醫生聽了之後對我說「那你就不要管你哥,讓你哥成為一個被邀請者,你要不要做啊,不做也沒關係,就當我邀請你你來參加就好」
我當時的確是覺得我哥沒救所以用這心態了
所以在處理時我就沒再說這個了,當然我覺得是因為我妹跟我一起承擔就是了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14 PM
我希望長子可以負責一部分,那我是不是被儒家社會制約了呢?
我不排除我其實被儒家影響的很深,就算我做的再多,我覺得該卦應該的人的名字那就該卦那個人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16 PM
B小姐,最近的也是我哥(幹
我跟妹妹討論覺得我哥狀態好像不太好,妹妹說有點像我當初得病的樣子
所以我希望我哥也去看個醫生,因為我知道沒去看醫生吃心情穩定的藥會多慘
恐慌、失眠、不好的念頭、昏暗、聽到聲音想吐.....等等,我並不希望我的家人也有相同的經驗,因為真的很困擾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19 PM
我不會說我想去死,不如說我絕對不會想自殺
但還是會有這樣無法控制的念頭,而當我回過神來我在地上害怕地哭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不懂為甚麼有些人會一直想去死,是為了逃避還是為了什麼
當然我知道這是別人的課題所以我也不會說什麼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20 PM
當時我朋友是在什麼心情、在想甚麼所以做了這選擇呢?
而他在信裡對我說,這是她最好的選擇了。
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哭泣而已了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23 PM
書中還有提到這共依存還有為了討好他人所以去做事,他提出的舉例我有中幾個
例如包辦家事、把情緒壓下來這種
我從小四就開始負責家事,而回家後我也是習慣做這些,漸漸地我媽都覺得只有我才管的動我的哥哥跟我妹,所以偶爾獨處的時候都會對我說這些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27 PM
Sat, Oct 4, 2025 2:27 PM
例如你要照顧好你的兄弟姊妹,你要負起責任讓哥哥成家立業,要說服他走什麼方向等等.....
其實我越長越大越覺得我媽真的有些問題而且很愛逃避又沒辦法幫自己整理出一個所以然
所以我現在幾乎都是放置她的狀態、還有放置我的心情
並不是我回家了就不是我,而是我真正的想法也許在我爸媽面前都不是必要的(當然我清楚認知到這是因為平常我自己一個人可以回復所以都是短暫的)
而這就會回到書中所說的 討好吧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30 PM
有時候真的很尷尬,我並沒有不喜歡我的室友,但我其實很常抱怨她
例如我講的東西她轉頭就會拿來當閒聊話題,就算那是個秘密,因為他會跟別人擴音講出來以外、她也會把其他人的祕密告訴我(他人的秘密是我判斷的)
所以我沒辦法真的放鬆跟她說心裡話
她常常道歉,卻又沒有真的去改變或執行
還有垃圾會堆積等等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32 PM
我最近會選擇無視她的垃圾直到她丟掉、但有時候我還是會覺得
如果我不去處理,那堆垃圾隔天就會以雙倍的形式出現
我說過了,但沒用,而我放棄了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33 PM
難道處理他人的垃圾也是在討好嗎? 我覺得有點過於狹隘,就像那本書舉出的例子,過於狹隘的案例只讓我沒辦法好好帶入
明明跟我醫生說得很像卻沒辦法讓我有被點醒或拯救的感覺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33 PM
(這樣說起來我真的需要看完這本書嗎?)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34 PM
然後我挖掘自己
說真的沒有我第一次遇到的諮商師那麼糟糕,卻也讓我不是很好受
也許這流派不適合我?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37 PM
我有很多記得的雞毛蒜皮事情,不管是我家兔子被我媽偷開籠子讓他跑出去,而我跟妹妹去找
那時候妹妹哭著找,而我沒有哭
卻被我媽說我一定沒有很愛我家兔子的時候
我一個人做菜前置作業太久,結果被我媽說你要讓你爸你哥妳妹餓死嗎的時候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38 PM
我小時候被打總是努力哭得很大聲,因為我希望有人可以來救我們的時候
然而是能救我的一直只有我自己,所以我做事的時候習慣一人作業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41 PM
說我過度討好,我覺得以前的我有吧,大學的時候
我絕交的室友其實對我做出很多我不能接受的事
例如把畢業作品沒得獎的問題怪在我身上、例如把我鎖友的噗拿給其他人看,所以我半夜做事還要接數通質問我的電話的時候
在我努力做事她卻因為要跟男朋友聊天所以把作業丟給我做的時候
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現在想起來的只有這些
而我畢業之後非常高興我跟她單方面絕交了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43 PM
當然還有其他人的事,但我覺得這幾年我也不太在乎真的要依著別人的事情
我一直都希望對方快樂,所以我會接受對方的要求
只是最近會覺得我不行會好好地拒絕,就算我在痛苦,也許為了自己就該這樣做吧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44 PM
可是,努力去控制,在還沒爆發前就去阻止
是為了避免未知的恐懼
我覺得也許還有避免後悔這件事
對我還說後悔太痛苦了,盡力去做反而可以接受不好的結果,那這樣算是一種過度付出嗎?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50 PM
我最近特別容易煩躁其實也是真的
之前看的書有提到,真正的進步是在舒適圈的邊緣嘗試讓舒適圈大一點點
我同意這件事,我也在嘗試做這些事
這本書也在我舒適圈的外圍,沒有很遠,所以我看完能得到什麼嗎? 但短短兩章我就看的如鯁在喉
這樣難道是好的嗎
雪兔:大輔Bot
@eya5412
Sat, Oct 4, 2025 2:52 PM
我還能做些什麼? 好像也不能做什麼
總之還是謝謝線上圖書館讓我過濾書(ㄟ
載入新的回覆
還沒看完但目前感受並不那麼好的一本書
我覺得拿來反思或許不錯、但同時我卻又不太認同他的觀點,整體而言過程並不舒服
但說出來就跟我的醫生說得很像、所以我好像又沒辦法真的否定
總之我內心感覺很怪不太舒服,但也許是因為他讓我感受在舒適圈邊緣圍繞,所以暫時還是繼續看下去到我不能接受為止吧
簡而言之所謂的共依存者就是指一個人為了被愛或被需要,而過度照顧或控制他人、忘記自己的心理狀態
高功能依存者則是指照顧別人的那一個人
而作者說「崩潰是你所承受的壓力爆發了,但那跟你內心的強度一點關係也沒有」
內心強度沒關係我從我醫生那邊聽過,因為我曾經覺得是我太脆弱所以才會得病
那時候醫生對我說的話其實我沒有忘記,當下而言是個極大的安慰
所以看到相同的語句我停留在那句好久
我花了快整整兩年,我甚至都覺得身體還是沒真的回復回來,我現在幸運的是工作基本上不會給我太大的壓力
而因為有這些餘裕所以我才能看這本書吧
並不是要獲得救贖而是為了找到問題點,因為知道問題點才能進行修正
(那本還是用買的氣死我ㄌ
而A小姐的回答是:「因為我不做就沒有人做」
作者說這是常見、又必須突破的心理障礙
跟別人共事,我一直認知、奉行(?)的心態是
我6對方4,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多做一點,但我求對方好好的做好他的4就好
就算我不願意我也是跟對方綁在一起的,那我做多難道不算為了我自己嗎?
請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做得過多了
但書中說的是,因為怕被批判或厭惡,也不願意讓她人失望,所以努力去控制事情,在還沒爆發前就去阻止
為了避免未知的恐懼
而這些則歸類在自己做太多?
說到底,作者希望的大概是透過這些反駁反思自己吧
而作者對這件事的回覆是「你想拯救你姊姊,但其實你想救的是自己,為了不再去為姐姐的事情煩悶」
B表示「我如獲神啟開朗了起來,姐姐的選擇是姊姊的事」 所以接受了
但卻因為「你想拯救的是自己」而接受?
但姐姐可能會被殺死這焦慮難道可以就這樣沒有嗎?
我想否定,因為事情根本沒有解決
我想同意,是因為我曾經為了我的家人而最終抽離,但這前提是我不覺得我家人有死亡威脅過
「那是對方的課題」去做一個總結嗎? 就算B的姊姊常常覺得自己會被打死?
A小姐的我總結就是「因為我不做,就沒人會做」
B小姐問題則是 「那是別人的課題,我不能介入」
還有以前來自我伯伯的善意
其實對我來說,70大壽長女或許有責任要處理,但操盤者應該是長子
就像我前面說的,我可以多做6或7,但別人至少要做到3
但我哥沒有,他一點也不想管,所以我做的時候會跟我妹抱怨我哥
他甚至因為甲方案沒辦法我請他也想想乙方案就亂發脾氣在我身上然後要跟我冷戰
說真的挺幼稚的。
我當時的確是覺得我哥沒救所以用這心態了
所以在處理時我就沒再說這個了,當然我覺得是因為我妹跟我一起承擔就是了
我不排除我其實被儒家影響的很深,就算我做的再多,我覺得該卦應該的人的名字那就該卦那個人
我跟妹妹討論覺得我哥狀態好像不太好,妹妹說有點像我當初得病的樣子
所以我希望我哥也去看個醫生,因為我知道沒去看醫生吃心情穩定的藥會多慘
恐慌、失眠、不好的念頭、昏暗、聽到聲音想吐.....等等,我並不希望我的家人也有相同的經驗,因為真的很困擾
但還是會有這樣無法控制的念頭,而當我回過神來我在地上害怕地哭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不懂為甚麼有些人會一直想去死,是為了逃避還是為了什麼
當然我知道這是別人的課題所以我也不會說什麼
而他在信裡對我說,這是她最好的選擇了。
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哭泣而已了
例如包辦家事、把情緒壓下來這種
我從小四就開始負責家事,而回家後我也是習慣做這些,漸漸地我媽都覺得只有我才管的動我的哥哥跟我妹,所以偶爾獨處的時候都會對我說這些
其實我越長越大越覺得我媽真的有些問題而且很愛逃避又沒辦法幫自己整理出一個所以然
所以我現在幾乎都是放置她的狀態、還有放置我的心情
並不是我回家了就不是我,而是我真正的想法也許在我爸媽面前都不是必要的(當然我清楚認知到這是因為平常我自己一個人可以回復所以都是短暫的)
而這就會回到書中所說的 討好吧
例如我講的東西她轉頭就會拿來當閒聊話題,就算那是個秘密,因為他會跟別人擴音講出來以外、她也會把其他人的祕密告訴我(他人的秘密是我判斷的)
所以我沒辦法真的放鬆跟她說心裡話
她常常道歉,卻又沒有真的去改變或執行
還有垃圾會堆積等等
如果我不去處理,那堆垃圾隔天就會以雙倍的形式出現
我說過了,但沒用,而我放棄了
明明跟我醫生說得很像卻沒辦法讓我有被點醒或拯救的感覺
(這樣說起來我真的需要看完這本書嗎?)說真的沒有我第一次遇到的諮商師那麼糟糕,卻也讓我不是很好受
也許這流派不適合我?
那時候妹妹哭著找,而我沒有哭
卻被我媽說我一定沒有很愛我家兔子的時候
我一個人做菜前置作業太久,結果被我媽說你要讓你爸你哥妳妹餓死嗎的時候
然而是能救我的一直只有我自己,所以我做事的時候習慣一人作業
我絕交的室友其實對我做出很多我不能接受的事
例如把畢業作品沒得獎的問題怪在我身上、例如把我鎖友的噗拿給其他人看,所以我半夜做事還要接數通質問我的電話的時候
在我努力做事她卻因為要跟男朋友聊天所以把作業丟給我做的時候
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現在想起來的只有這些
而我畢業之後非常高興我跟她單方面絕交了
我一直都希望對方快樂,所以我會接受對方的要求
只是最近會覺得我不行會好好地拒絕,就算我在痛苦,也許為了自己就該這樣做吧
是為了避免未知的恐懼
我覺得也許還有避免後悔這件事
對我還說後悔太痛苦了,盡力去做反而可以接受不好的結果,那這樣算是一種過度付出嗎?
之前看的書有提到,真正的進步是在舒適圈的邊緣嘗試讓舒適圈大一點點
我同意這件事,我也在嘗試做這些事
這本書也在我舒適圈的外圍,沒有很遠,所以我看完能得到什麼嗎? 但短短兩章我就看的如鯁在喉
這樣難道是好的嗎
總之還是謝謝線上圖書館讓我過濾書(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