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https://images.plurk.com/1yihntdqGjTzORHrMpzfjC.jpg https://images.plurk.com/6ugasLMr6xHVIXoH3K7tx4.jpg
ಠ_ಠ - 南西店開幕!歡迎分享排隊動向及蘋果糖心得或閒聊 蘋果糖參加的檔期以老闆公布為主,旅人小心不要...
那位留言者應該是池田老闆?
然後原來憧憬就是GEMPON,去年去池袋時有吃。
https://images.plurk.com/4cwEUy63o9Q8Ts8nkKFfxH.jpg
在我的記憶&認知中,口味屬於跟嶺上開花接近的酸甜系,個人頗喜歡。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其實去年在日本的最後一晚我也去了池袋parco。
......正確地說是我去アニメイト,去完肚子餓又快冷死,在附近亂走找餐廳的時候突然發現怎麼parco又出現在眼前(※路痴),就跑去買了第二次蘋果糖。那天我有遇到アブーさん,跟他打招呼說之前在高雄場有買過,アブーさん還親切地問我是來旅行嗎w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話說我究極不會認人,不過去年在高雄場我第一個搭話的蘋果糖店員疑似就是アブーさん。🤔
當時我剛到展場,左右張望,看到有個女生站在攤位,以為是台灣工作人員,就上前問說請問這場地有沒有座位區(我想買了現場吃)。
然後看到對方拿起手機開始操作翻譯app(我猜啦),我才驚覺對方可能是日本人,趕快改用破爛日文問。

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當時靠近攤位後,發現其實攤位裡還有台灣的工作人員。不過那位日本工作人員(アブーさん?)的第一反應不是直接去找台灣人來處理,是選擇先自己回應,讓我覺得很誠懇。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從今年的討論串二串偷來的圖。
日本人居然可以把告示寫得這麼像台式洋涇浜日文,好好笑 (褒めてます)
https://images.plurk.com/1LBqPENU1tdq7qdcevCOw1.jpg
今天の日本蘋果は沒有です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喔喔,在日本台灣版蘋果糖游擊+期間限定開賣。
頁面有附池田老闆的一段台灣日記(網頁上只有日文,我猜之後應該會翻成中文貼噗浪吧)
https://pommedamourtokyo.shop/...
另外我完全沒想到,十五夜觸發靈感居然是台北車站那幅前赤壁賦
對了,能看到「初戀」口味的原文說明我開心。中文翻譯版明顯有語意成分在翻譯過程中被略掉了,龜毛人我抓不到確切語意很扭動。

底下截圖取自蘋果糖三串/這樓貼的東京蘋果糖網頁。
https://images.plurk.com/W7TeGXxKmBckzMDGXxsN3.jpg
https://images.plurk.com/1hHfJOHmkPGzr0lEpURG1s.jpg https://images.plurk.com/4p95oVbnHtTjFT0b8EKy0Q.jpg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另外看起來調味粉遲遲無法抵達,不單純是因為中秋前夕物流量大而塞住,更主要(?)應該是輸入證明等等那些手續問題。

有點題外話。我記得當初好像有人出於善意建議他們之後可以寄DHL比較快,但看起來他們一開始就是寄DHL了。店方在噗浪面對台灣客群時選擇沒有講手續什麼的,只是單純向大家致歉表示是己方責任,感覺也是一種態度吧。

雖然這件事情上,我個人是不會認為前者就算是「找藉口」之類的,不過剛好最近看到那個隨機周邊話題,甚至還有出現自稱(不是刀劍)運營側的人用「非隨機我們出貨撿貨很麻煩」來當理由,真的就,對做生意的各種不同態度有點感慨。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然後日記實家冰箱那段讀起來有點歡樂。w
要是之後場次有人蹲點,看口味完售就衝上去遞給老闆一個布丁,感覺應該很讚。(?)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好奇用GPT5翻了「初戀」說明的原文
https://images.plurk.com/4D8C8Tlcn7cIBt0pEBEBE8.jpg
GPT5:
「『現實感』和『現實』的差別,就像『草莓口味』和『草莓』一樣。
然而,無法忘記那種像『草莓口味』般甜蜜的初戀這件事,本身就是真實的。」

雖然差別不大,但我覺得好像有稍微比較能看出原文語意......還是只是因為我目前已經知道原文了才這麼覺得?🤔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我接著問AI是怎麼理解那段話的。

AI回答:
---
這段文字以「味道」作為比喻,想表達「感覺上的真實」與「現實本身」之間的差異。

它指出:「現實味(現實感)」與「現實」之間,就像「草莓味」與「草莓」那樣——前者只是模仿或再現後者的某種印象,但並不等同於本體。也就是說,人所感受到的「真實感」,往往只是心理上的投影或印象,未必就是客觀的現實。

然而,作者又在第二句反轉了這層距離:即使「初戀」只是如「草莓味」般甜蜜的印象(或記憶中的幻象),但「無法忘記那份甜蜜」這件事,卻是真實存在於現實中的情感現象。
(下續)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總結來說,這段文字的核心在於:
•第一層:揭示「感覺上的真實」與「客觀現實」的差別。
•第二層:指出即使「感覺」是虛幻的,其在人心中留下的痕跡仍然是「現實」的一部分。

這是一種溫柔但帶哲學性的觀察——關於「感情的真實性」與「現實的界線」的思考。
---
所以是有分析成功嘛。
不過以GPT的運作原理,它翻譯時不一定有讀取到這些。
這麼一想,以後要叫GPT翻譯時,先要求它做一次原文解析,再要求它翻譯,精度說不定會比較高......?
(整個跟蘋果糖無關了)
寝とこうよモモンガ
池田喬俊@東京林檎製飴所/POMME d’AMOUR (@pomedamourtokyo) on X
https://images.plurk.com/6BXjqX8LS4y12EWHWY86cb.jpg
與來老闆還會自己再微調,果然夠龜毛(稱讚)。
---
我叫AI幫我生成客服信之類的時候都會一直叫它修改。比起吵架,我是常覺得自己似乎很像那種虐待設計師的惡客戶

「太貼原文字面了,必須以符合日文自然習慣的方式重述」、「◯◯這句說得太輕了,要明確表達希望對方處理的語意」、「◯◯這句語氣太強了,這事情是我要求非對方幫忙並非對方本分的事,目前寫法會讓人覺得好像我認為配合我的要求是理所當然」「太長了,能再簡短一點嗎」......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