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青空
@lilian.9810.l on Threads

合目 (@hm_hemu_mh) on Threads

下篇是上篇的回應。
最近在重讀男性社交的權力關係,看到這篇例子毛骨悚然。
忍耐同性的欺辱,是一種陽剛認同的測試。
比起被女性拯救,有時候忍耐會被認為「更像男人」。

男性社交的殘忍,往往是有毒的男子氣概的極致。

性別
海藍青空
甄嬛傳的女性鬥爭,原因在於資源全在皇帝手上,她們必須爭寵才不會被鬥倒。
而華妃與皇后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她們把所有爭皇帝的女性都視為敵人。
甄嬛越能看淡情愛不可依恃,越能與其他女性同盟,最後才能活下來。
海藍青空
父權結構帶來的是毒性關係,對任何性別皆然。
男性雖然受益,毒害也最深而不自知。那甚至從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周遭環境與教育而建立,讓他們即使對他人產生感情,依然會想控制關係,然後再毀掉關係。
海藍青空
裡面有句留言寫得好:
甄嬛傳是虛構的,九子奪嫡則是歷史。

不用講到歷史,男子同性之間的嘲弄競爭最是殘酷。
被說娘,在群體裡就完蛋了。
海藍青空
海藍-觀影筆記 (@aldrwto.vfdue) on Threads
PO到脆上,原文作者的回覆滿令人難過的。
海藍青空
米糰 (@ckemr0722) on Threads

這篇也是。
要看男性社交毒性男子氣概的範例,國片「黑的教育」就非常標準,高中男生和黑道的都有,順便一提,裡面也有切小指的情節。
海藍青空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