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26 AM
Wed, Sep 24, 2025 11:41 AM
327
561
引顏老師:
[請各位務必協助轉發正確資訊]
林保署清楚告訴你,為何不能用炸的,無法一開始就把水放掉 (以為是游泳池嗎),然後為何那邊任何機具都難以抵達,為何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強制疏散與遷移。
連直升機都無法停穩的地方,有人在那邊異想天開自作聰明說要用炸的?是要讓下游的人全滅嗎?
= = =
謝謝林保署的專業科學說明。
也感謝林保署和空勤總隊冒著生命危險做監測工作。🙏
建議可以到FB看原文,
林保署很認真的用有限的資源做了影片解釋堰塞湖成因和為何難以處理的緣故,相當清楚易懂。
Facebook on Facebook
【
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現況更新
】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帶來無可挽回的傷痛,希望家園能早日復原,不要再有新災情🙏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27 AM
📍和大家更新目前情形,今天上午以無人機空勘結果,溢流口下切了80米,目前蓄水面積約50公頃,蓄水量還有2,300萬噸(原本滿水量9,100萬噸)。
大家可以把堰塞湖想像成是一個土砂堆積而成的臉盆,原先裝了9,100萬噸水,水滿之後開始向外溢流,溢流同時也會帶走堆積在盆邊的土砂,因此盆緣會出現破口並逐漸下切與沖刷,今天早上觀測到堰塞湖的壩體因此下切了80米,
估計昨日下午有6,800萬噸水流出,目前堰塞湖剩餘水量約2,300萬噸。
由於造成堰塞湖的堆積土方達2億立方公尺,向前延伸堆積起長達2,300公尺的壩體,經過穩定度公式計算,
在水滿外溢前,暫時沒有立即潰壩風險,但一旦溢流,則壩體會遭水流沖刷而有加速破壞的風險。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29 AM
所以我們設定了自然溢流、颱風或大豪雨導致溢流、五弱以上地震、管湧等四種可能造成壩體破壞的情境,研擬警戒與提醒疏散機制。
🪓why不要事先用工程手段破壞壩體或引流減少蓄水量?
堰塞湖位處偏遠山區的深谷,根本
無路可及,連人員步行的路徑都沒有,當然就無法運送工程重機具,我們的工作人員是由空勤總隊直升機接運,才能搶時間在壩體安裝水位監測儀器,加上堰塞湖邊坡仍持續有土石崩塌,人員停留稍久都險象環生
,遑論在上頭萬一遭受地震及豪大雨的生命危險。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30 AM
7/26,我們航遙測分署執行航拍取像任務17次,計算堰塞湖蓄水量與水位上升速率,經過專家推估,即使不再發生颱風或豪大雨,僅以日常雨量推估,堰塞湖也會在10月初自然溢流,
在溢流前的短短兩個月期間,不論是技術或時效上,以工程手段改變堰塞湖都不可行,所以只能溢流前先協調執行下游疏濬、河床堤岸缺口與馬太鞍橋墩補強。
💡訂定警戒及建議疏散撤離機制
除了安置水位計及即時監視鏡頭,掌握水位資訊,分析堰塞湖量體、災害風險初步評估,我們也以4種不同情境,分別訂定警戒及建議疏散撤離的防災預警機制,繃緊神經密切監測可能的溢流時間,並在八月楊柳颱風來襲時,就通報花蓮縣政府進行過首次疏散,也同步發送簡訊,提早對下游居民提出預警。這次的樺加沙颱風,就是依颱風大豪雨情境,設定警戒疏散範圍,並在9月21日通知花蓮縣政府進行疏散。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31 AM
我們會持續嚴密監測堰塞湖剩餘壩體及湖水,並及時告警。也提醒目前紅色警戒尚未解除,請民眾不要靠近馬太鞍溪河道。
天災帶來傷痛,我們會竭盡所能降低傷害,祈求一切早日回復。
🔶相關工作會議及紀錄|
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
⚫ 7/26花蓮分署立即成立堰塞湖應變小組,完成查證、通報下游留意災害風險
⚫ 7/26、7/27、8/4空勤總隊直升機空勘3次,掌握堰塞湖狀況,並降落壩頂評估裝設水位計
⚫ 7/26起航遙測分署執行航拍取像任務17次,完成航照影像解算與立體建模,計算堰塞湖蓄水量與上升速率
⚫ 7/26〜8/3完成堰塞湖量體分析、災害風險初步評估、建立防災預警機制
⚫ 8/1林業保育署召開專家工作會議,研商後續應變處置重點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32 AM
⚫ 8/6花蓮分署邀集下游單位召開防災分工協調會
⚫ 8/7林業保育署廖副署長率隊現勘並拜會花蓮縣政府,協商疏散撤離及應變作為,饒秘書長指示請消防局主政協調各局處積極應處
⚫ 8/11花蓮縣政府召開保全戶疏散撤離因應作為研商會議
⚫ 8/12林業保育署召開第一次專家諮詢會議
⚫ 8/12因應楊柳颱風,花蓮縣政府啟動預防性疏散避難,完成697人撤離工作
⚫ 8/12〜8/15花蓮分署於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召開4場地方說明會
⚫ 8/14堰塞湖應變小組會議解除警戒管制
⚫ 8/20林業保育署召開第二次專家諮詢會議、湖區架設水位計
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
⚫ 8/27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設三工作分組,分別研訂重要工作項目並設定管制時程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33 AM
⚫ 8/28花蓮分署召開河道疏濬協調分工會議,達成9月底前疏濬60萬噸總量目標
⚫ 8/27-9/4花蓮分署深山特遣隊9人徒步前往探勘下切至湖區路線
⚫ 9/8農業部專案小組工作分組會議,決議請就各類天候情境(包括地震)分別訂定警戒標準,適時發布警訊
⚫ 9/9內政部召開專案會議,研商地震超越基準值後,如何既有警戒機制與警報發布手段,讓民眾收到訊息快速自主疏散撤離
⚫ 9/11林業保育署召開地震之預警與發布機制研商會議,於超越震度基準時立即由縣府消防局發送細胞廣播簡訊予民眾
⚫ 9/15行政院政務會議馬太鞍溪堰塞湖應處報告案,向院長簡報說明完整因應作為及成果
⚫ 9/17花蓮縣政府召開疏散撤離專案小組分工會議,確認由縣農業處主政、相關局處配合辦理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33 AM
⚫ 9/19農業部專案小組召開第2次會議,並依據專家建議請花蓮縣政府進行警戒區疏散作業
⚫9/20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會議,因氣象預報雨量可能達600毫米,依據專家建議,擴大疏散範圍,並請花蓮縣府進行疏散作業
⚫9/21上午11:00發布黃色警戒與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依據政府指示採取避難措施
⚫9/22 上午7:00發布紅色警戒,並於7:00、09:00、12:30 分別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依據政府指示採取避難措施
⚫ 9/23 00:00時起,共發布7次紅色警戒通報單予花蓮縣府,並於6:00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採取避難措施;14:50 堰塞湖溢流後,於 15:00、16:30再度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儘速避難。
影片請開聲音
多瓦悠蘭🌈KUMA島
@dowayoland
Wed, Sep 24, 2025 10:36 AM
真要炸只能喊快逃
那個水體跟土沙重量不是開玩笑⋯⋯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10:38 AM
多瓦悠蘭🌈KUMA島
: 那個除非是已經抱著全滅心理準備?🫨🫨🫨🫨🫨
多瓦悠蘭🌈KUMA島
@dowayoland
Wed, Sep 24, 2025 1:58 PM
那個不只橋連路都會撐不住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2:20 PM
多瓦悠蘭🌈KUMA島
: 路基也會跟著毀掉的意思?🥹
多瓦悠蘭🌈KUMA島
@dowayoland
Wed, Sep 24, 2025 2:39 PM
對,那個衝擊會很可怕
甚至會直接影響到生態系統
John Smith
@john_smith_us
Wed, Sep 24, 2025 3:22 PM
@john_smith_us - 黨不想做事,說了一堆不能引爆的原因,解釋啥炸壩體可能會潰堤,他娘的,要...
預計想開車旅遊w阿D
@destiny596
Wed, Sep 24, 2025 3:55 PM
John Smith
: 所以你是水利專家了?
John Smith
@john_smith_us
Wed, Sep 24, 2025 3:56 PM
預計想開車旅遊w阿D
:
@john_smith_us - 李鴻源出來打球啊!
預計想開車旅遊w阿D
@destiny596
Wed, Sep 24, 2025 3:59 PM
John Smith
: 恩,所以我是在問你的專業度,請問你是水利專家嗎?
John Smith
@john_smith_us
Wed, Sep 24, 2025 4:00 PM
預計想開車旅遊w阿D
: 所以你是國文老師嗎 ?
預計想開車旅遊w阿D
@destiny596
Wed, Sep 24, 2025 4:07 PM
John Smith
: 因為我認為治理堰塞湖這種要有專業度的人回答會比較好,所以才問問啊
John Smith
@john_smith_us
Wed, Sep 24, 2025 4:12 PM
預計想開車旅遊w阿D
: 處理方式很多種,大家都能找資料啊,所謂專家也會錯啊。
John Smith
@john_smith_us
Wed, Sep 24, 2025 4:14 PM
所以這次的專家有控制水的大小、流向嗎 ?
John Smith
@john_smith_us
Wed, Sep 24, 2025 4:17 PM
公視直接說是潰壩了耶
馬太鞍溪堰塞湖為何潰壩?監測團隊告訴你|公視P# 新聞實驗室
預計想開車旅遊w阿D
@destiny596
Wed, Sep 24, 2025 4:21 PM
潰壩的話不就整個光復都淹頂了嗎?
預計想開車旅遊w阿D
@destiny596
Wed, Sep 24, 2025 4:22 PM
Wed, Sep 24, 2025 4:23 PM
John Smith
: 我記得水利署專家也不止一位吧,印象中專案還有台大交大的人,全部都得到這種結果的話,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Anja
@anjaxhedi
Wed, Sep 24, 2025 4:37 PM
(毫無建設性的槓精丟出去了,就醬。)
Anja
@anjaxhedi
Thu, Sep 25, 2025 5:28 AM
串友po了國外模擬實驗炸堰塞湖的影片,下面也有其他人提供台灣實驗跟實際發生可能的慘況。
Ruiui (@rui.ui9) on Threads
鋼鐵極米
@jimmy1019
Thu, Sep 25, 2025 8:17 AM
其實解釋那麼多,想聽得早就聽了,不想聽的你再解釋個十年他也不會聽...
Anja
@anjaxhedi
Thu, Sep 25, 2025 10:27 AM
是po給看得懂但還沒接觸到資訊的人看的。
至於那種自己丟的影片都已經說了目前無解只能疏散但還堅持要炸堰塞湖的槓精,阿姨me年紀大了沒空在那邊浪費生命,只能丟出去節省大家的時間。
要炸的話我覺得下午看到的地獄留言很有參考價值,歡迎它洽詢苟泯黨之後親自上陣:
「炸堤這個國民黨很有經驗,因為上一次他們炸過花園口」
Anja
@anjaxhedi
Thu, Sep 25, 2025 3:27 PM
為什麼要開這噗,曹老師這個po文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因為需要你我把正確的資訊傳遞出去,剛剛學長才貼了一張他在群組與人爭辯的圖,據說對方都是中夭抖陰餵養的;我們必須要協助導正,不然最終還是所有人一起承擔。😮💨
Facebook
晚上出門走讀,經過一位坐在路邊台階上的阿北,正在講電話,我就聽到兩句:
「要派兵去炸,這是行政院的權責,怎麼會是地方政府…」
我只能說,人家很成功…
載入新的回覆
[請各位務必協助轉發正確資訊]
林保署清楚告訴你,為何不能用炸的,無法一開始就把水放掉 (以為是游泳池嗎),然後為何那邊任何機具都難以抵達,為何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強制疏散與遷移。連直升機都無法停穩的地方,有人在那邊異想天開自作聰明說要用炸的?是要讓下游的人全滅嗎?
= = =
謝謝林保署的專業科學說明。
也感謝林保署和空勤總隊冒著生命危險做監測工作。🙏
建議可以到FB看原文,林保署很認真的用有限的資源做了影片解釋堰塞湖成因和為何難以處理的緣故,相當清楚易懂。
【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現況更新】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帶來無可挽回的傷痛,希望家園能早日復原,不要再有新災情🙏
大家可以把堰塞湖想像成是一個土砂堆積而成的臉盆,原先裝了9,100萬噸水,水滿之後開始向外溢流,溢流同時也會帶走堆積在盆邊的土砂,因此盆緣會出現破口並逐漸下切與沖刷,今天早上觀測到堰塞湖的壩體因此下切了80米,估計昨日下午有6,800萬噸水流出,目前堰塞湖剩餘水量約2,300萬噸。
由於造成堰塞湖的堆積土方達2億立方公尺,向前延伸堆積起長達2,300公尺的壩體,經過穩定度公式計算,在水滿外溢前,暫時沒有立即潰壩風險,但一旦溢流,則壩體會遭水流沖刷而有加速破壞的風險。
🪓why不要事先用工程手段破壞壩體或引流減少蓄水量?
堰塞湖位處偏遠山區的深谷,根本無路可及,連人員步行的路徑都沒有,當然就無法運送工程重機具,我們的工作人員是由空勤總隊直升機接運,才能搶時間在壩體安裝水位監測儀器,加上堰塞湖邊坡仍持續有土石崩塌,人員停留稍久都險象環生,遑論在上頭萬一遭受地震及豪大雨的生命危險。
💡訂定警戒及建議疏散撤離機制
除了安置水位計及即時監視鏡頭,掌握水位資訊,分析堰塞湖量體、災害風險初步評估,我們也以4種不同情境,分別訂定警戒及建議疏散撤離的防災預警機制,繃緊神經密切監測可能的溢流時間,並在八月楊柳颱風來襲時,就通報花蓮縣政府進行過首次疏散,也同步發送簡訊,提早對下游居民提出預警。這次的樺加沙颱風,就是依颱風大豪雨情境,設定警戒疏散範圍,並在9月21日通知花蓮縣政府進行疏散。
天災帶來傷痛,我們會竭盡所能降低傷害,祈求一切早日回復。
🔶相關工作會議及紀錄| 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
⚫ 7/26花蓮分署立即成立堰塞湖應變小組,完成查證、通報下游留意災害風險
⚫ 7/26、7/27、8/4空勤總隊直升機空勘3次,掌握堰塞湖狀況,並降落壩頂評估裝設水位計
⚫ 7/26起航遙測分署執行航拍取像任務17次,完成航照影像解算與立體建模,計算堰塞湖蓄水量與上升速率
⚫ 7/26〜8/3完成堰塞湖量體分析、災害風險初步評估、建立防災預警機制
⚫ 8/1林業保育署召開專家工作會議,研商後續應變處置重點
⚫ 8/7林業保育署廖副署長率隊現勘並拜會花蓮縣政府,協商疏散撤離及應變作為,饒秘書長指示請消防局主政協調各局處積極應處
⚫ 8/11花蓮縣政府召開保全戶疏散撤離因應作為研商會議
⚫ 8/12林業保育署召開第一次專家諮詢會議
⚫ 8/12因應楊柳颱風,花蓮縣政府啟動預防性疏散避難,完成697人撤離工作
⚫ 8/12〜8/15花蓮分署於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召開4場地方說明會
⚫ 8/14堰塞湖應變小組會議解除警戒管制
⚫ 8/20林業保育署召開第二次專家諮詢會議、湖區架設水位計
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
⚫ 8/27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設三工作分組,分別研訂重要工作項目並設定管制時程
⚫ 8/27-9/4花蓮分署深山特遣隊9人徒步前往探勘下切至湖區路線
⚫ 9/8農業部專案小組工作分組會議,決議請就各類天候情境(包括地震)分別訂定警戒標準,適時發布警訊
⚫ 9/9內政部召開專案會議,研商地震超越基準值後,如何既有警戒機制與警報發布手段,讓民眾收到訊息快速自主疏散撤離
⚫ 9/11林業保育署召開地震之預警與發布機制研商會議,於超越震度基準時立即由縣府消防局發送細胞廣播簡訊予民眾
⚫ 9/15行政院政務會議馬太鞍溪堰塞湖應處報告案,向院長簡報說明完整因應作為及成果
⚫ 9/17花蓮縣政府召開疏散撤離專案小組分工會議,確認由縣農業處主政、相關局處配合辦理
⚫9/20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會議,因氣象預報雨量可能達600毫米,依據專家建議,擴大疏散範圍,並請花蓮縣府進行疏散作業
⚫9/21上午11:00發布黃色警戒與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依據政府指示採取避難措施
⚫9/22 上午7:00發布紅色警戒,並於7:00、09:00、12:30 分別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依據政府指示採取避難措施
⚫ 9/23 00:00時起,共發布7次紅色警戒通報單予花蓮縣府,並於6:00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採取避難措施;14:50 堰塞湖溢流後,於 15:00、16:30再度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儘速避難。
影片請開聲音
那個水體跟土沙重量不是開玩笑⋯⋯
甚至會直接影響到生態系統
至於那種自己丟的影片都已經說了目前無解只能疏散但還堅持要炸堰塞湖的槓精,阿姨me年紀大了沒空在那邊浪費生命,只能丟出去節省大家的時間。
要炸的話我覺得下午看到的地獄留言很有參考價值,歡迎它洽詢苟泯黨之後親自上陣:
「炸堤這個國民黨很有經驗,因為上一次他們炸過花園口」
晚上出門走讀,經過一位坐在路邊台階上的阿北,正在講電話,我就聽到兩句:
「要派兵去炸,這是行政院的權責,怎麼會是地方政府…」
我只能說,人家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