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7:45 AM
16
11
我覺得最幹的事情是,在談開發影響瀕危草鴞保育時,一堆不理智的全肯定民會拿遊蕩犬貓議題來質問,平時在談餵食癖的問題時,又有貓狗保在叫怎麼不去關注開發案對原生生態的影響。
然後上述兩者都會以扯入其他議題(比方說桃園藻礁、南投民間鄉焚化爐、苗栗石虎公園、台中垃圾山、高雄馬頭山廢棄物填埋⋯⋯),試圖用「你沒有關心到我提出的這個事件」來斷定對方是否具備談論議題的資格。
真的很受不了。
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7:52 AM
還有一點,環團是有異質性的。
比方說,光是遊蕩貓狗議題裡面參與的團體,其光譜從挺挺動物到TOEC這類都有。
拜託論述時不要說「環團都怎樣怎樣」。
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8:10 AM
然後也不要直接就把野保這一方貼上「左膠」標籤,誰不知道環境保護和產業開發勢必有取捨?
問題是這次談論的草鴞跟石虎一樣,在保育上的地位是護傘種,然而:
1.先前承諾過的(比方說橋頭那邊好了)異地補償看不到實質成效
2.草生棲地的生態重要性一向不被重視(民眾覺得荒煙蔓草有什麼好保護的)
3.外來入侵種aka流浪貓狗問題的處理亂七八糟(花大錢蓋貓狗收容所+鏟掉原生種的家)
上述積累下來,長年關心原生保育議題的野保人會對當局產生不信任的心理本來就很正常。
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8:14 AM
而且就算是野保人,對於噗首舉出的那些議題,各人所持的立場也不一定都會一樣(最明顯的就是藻礁)。
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8:21 AM
喔對,那些把關心草鴞議題與「中共同路人」掛鉤的帳號也很好笑。
當中的確有趁機來亂的網軍(畢竟rage bait真的很好操作),但也不乏盲目的支持者,剛好藉此告誡自己在社群上不要對不熟的議題大放厥詞。
隔行如隔山是真的。
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8:44 AM
順便講一下,不管是草鴞還是石虎議題,很多時候會看到有人說「既然數量這麼少,怎麼不趕快養起來保護」、「外面這麼危險,為什麼還要野放讓牠們死」,甚至還有人說「怎麼不把牠們納為寵物」。
簡答如下:
1.當一個物種的野外族群面臨極大生存壓力(例如工程干擾、極端氣候等),致使數量持續急遽減少,甚至面臨滅絕危機,那我們勢必得透過各式保育手段,像是救援、移置、安置圈養等助其存續。
當物種棲息環境與人居位點高度重疊、外在壓力不斷,導致域內保育(棲地維護)無法成功讓族群量復原時,域外保育(專業機構人為圈養)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強,希望藉此爭取更多時間讓原棲地恢復,或是找尋其他新棲地,以保護該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8:44 AM
維護物種存續時,優先做的一定是域內保育,養起來保護aka域外保育是種「無奈之下不得不的最後選擇」,不能把它作為常態化的手段,且最終目標仍會是讓物種回歸野外。
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8:45 AM
2.「納為寵物」若指涉的是馴化、人為擇選/育種的概念,那這其實是從根本抹殺該物種作為「原生種/野生動物」的存在意義。
3.原生種救傷需秉持的原則與目標是「助其恢復健康、復健訓練至能自力生存並野放」,簡言之就是「令其回歸自然/原生環境」,讓人類介入產生的影響越小越好,不要去干擾野動原本的習性與族群的自然消長。
系統
@systemnim
Sun, Sep 21, 2025 9:17 AM
想想上面的東西還是不要發在threads好了,近期沒有溝通的力氣了🫠
到戶外充滿的心靈電力,只要遇上議題就消耗得超快(
載入新的回覆
然後上述兩者都會以扯入其他議題(比方說桃園藻礁、南投民間鄉焚化爐、苗栗石虎公園、台中垃圾山、高雄馬頭山廢棄物填埋⋯⋯),試圖用「你沒有關心到我提出的這個事件」來斷定對方是否具備談論議題的資格。
真的很受不了。
比方說,光是遊蕩貓狗議題裡面參與的團體,其光譜從挺挺動物到TOEC這類都有。
拜託論述時不要說「環團都怎樣怎樣」。
問題是這次談論的草鴞跟石虎一樣,在保育上的地位是護傘種,然而:
1.先前承諾過的(比方說橋頭那邊好了)異地補償看不到實質成效
2.草生棲地的生態重要性一向不被重視(民眾覺得荒煙蔓草有什麼好保護的)
3.外來入侵種aka流浪貓狗問題的處理亂七八糟(花大錢蓋貓狗收容所+鏟掉原生種的家)
上述積累下來,長年關心原生保育議題的野保人會對當局產生不信任的心理本來就很正常。
當中的確有趁機來亂的網軍(畢竟rage bait真的很好操作),但也不乏盲目的支持者,剛好藉此告誡自己在社群上不要對不熟的議題大放厥詞。
隔行如隔山是真的。
簡答如下:
1.當一個物種的野外族群面臨極大生存壓力(例如工程干擾、極端氣候等),致使數量持續急遽減少,甚至面臨滅絕危機,那我們勢必得透過各式保育手段,像是救援、移置、安置圈養等助其存續。
當物種棲息環境與人居位點高度重疊、外在壓力不斷,導致域內保育(棲地維護)無法成功讓族群量復原時,域外保育(專業機構人為圈養)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強,希望藉此爭取更多時間讓原棲地恢復,或是找尋其他新棲地,以保護該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3.原生種救傷需秉持的原則與目標是「助其恢復健康、復健訓練至能自力生存並野放」,簡言之就是「令其回歸自然/原生環境」,讓人類介入產生的影響越小越好,不要去干擾野動原本的習性與族群的自然消長。
想想上面的東西還是不要發在threads好了,近期沒有溝通的力氣了🫠
到戶外充滿的心靈電力,只要遇上議題就消耗得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