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ليلي
書名:從法國康城看世界電影 (2024)
作者:黃國兆
心得:★★★★☆
https://images.plurk.com/4Z76vX8OmSRpqKfFafH2KZ.jpg https://images.plurk.com/4DkgUYSnxAwDwj6JwzJJG6.jpg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 Ernest Hemingway, A Moveable Feast

Lily書籍記錄
Lily ليلي
Lily ليلي
mémo de l’hôtel où je vais séjourner plus tard !
Hôtel Barrière Le Majestic Cannes(舊電影宮)
Hôtel Carlton(新電影宮)
Lily ليلي
才翻了幾頁就看到兩處錯字
Lily ليلي
作者:黃國兆
責任編輯:黎漢傑
出版: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發行: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海外總經銷: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
版次:2024 年 7 月初版
Lily ليلي
Les trois grands festivals de cinéma internationaux en Europe
(The three majo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in Europe)
Lily ليلي
Festival de Cannes
(Cannes Film Festival)
(坎城影展)
(戛納電影節)

• Pays (Country) : France
• Période (Date) : chaque année en mai (every May)
• Année de création (Founded) : 1946
• Prix principal (Top award) : Palme d’Or (Golden Palm)(金棕櫚獎)
Lily ليلي
• Caractéristiques (Features) : Art et tapis rouge avec des stars (Artistic films and red carpet with stars)
• Site officiel : https://www.festival-cannes.com/
Lily ليلي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 de Berlin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Berlinale))
(柏林影展)

• Pays (Country) : Allemagne
• Période (Date) : chaque année en février (every February)
• Année de création (Founded) : 1951
• Prix principal (Top award) : Ours d’or (Golden Bear)(金熊獎)
Lily ليلي
• Caractéristiques (Features) : Thématiques sociales et politique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mes)
• Site officiel :
Home
Lily ليلي
Festival du film de Venise
(Venice Film Festival)
(威尼斯影展)

• Pays (Country) : Italie
• Période (Date) : chaque année en août-septembre (every August–September)
• Année de création (Founded) : 1932
• Prix principal (Top award) : Lion d’or (Golden Lion)(金獅獎)
Lily ليلي
• Caractéristiques (Features) : Ancienneté historique et premières de films artistiques (Long-standing history and artistic film premieres)
• Site officiel : Biennale Cinema 2025 | Homepage 2025
Lily ليلي
法國的康城國際電影節是在1946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翌年創辦的。當年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是描述法國地下軍抵抗納粹德軍的《鐵路戰鬥隊》(La Bataille du Rail),而奪得最佳導演獎的則是該片的法國導演雷納•克里蒙(ReneClement)。為了抗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舉辦的康城電影節,本來定於1939年創辦,但因德國納粹的入侵而暫時擱置。《鐵路戰鬥隊》能夠在第1屆康城影展獲獎,意義非常重大。可以這樣說,當年的康城瀰漫著一片歌舞昇平的自由氣氛。
Lily ليلي

Le 31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78)


El recurso del método (1978)
Coproduction : Cuba / Mexique / France
Réalisé : Miguel Littín (Chili)

拉丁美洲革命電影推薦。
Lily ليلي
L’albero degli zoccoli (1978)
Pays : Italie

影片主要是敘述19世紀末期意大利北部的一個農莊。是一部沒有色情,沒有暴力,沒有資產階級思想,沒有教條主義的好電影。

31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78)
Lily ليلي

Le 32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79)
Lily ليلي
Apocalypse Now (1979)
Pays : États-Unis

據說本片是由240多個小時的毛片剪到目前的2小時20分版本,即是說,剪片比例是100:1。

刷新3項紀錄:
1. 電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參展並獲大獎。
2. 第一部以工作拷貝參展並獲大獎的影片
3. 唯一能在影展再獲金棕櫚大獎的導演(5年前曾以 TheConversation 得獎)。

32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79)
Lily ليلي
卡爾登和馬蒂尼斯酒店裡裡外外都是電影廣告牌和海報,活像巴黎五光十色的戲院區和紅燈區(許多名士來到康城亦是抱有同樣的「觀光」目的),當然,氣派自是前者高貴,最低限度一進一出的人士多是衣履煌然,昂視闊步。

沙灘旁邊經常有許多發明星夢的美女(?)希望有星探、製片、導演賞識而設法製造一些哄動的場面(脱光衣服是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棕櫚大道也佈滿海報和廣告牌,使人目不暇給。

康城的開幕禮影片往往不會是轟動性的大片,因為許多重要人物在電影節開始了數天後才駕臨康城,反而是頒獎禮和閉幕影片更為重要。
Lily ليلي
Jaguar (1979)
Pays : Philippines

馬尼拉貧民窟為背景。
Lily ليلي

Le 33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80)


黑澤明在回答記者問題時的尖酸態度也有失風度(雖然有些問題的確問得多餘)。座上有位影評人問他為甚麼有好幾場戰爭場面要用夜景來拍,他語帶譏諷地說因為這樣才可省錢,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負氣的說話。
Lily ليلي
Le Saut dans le vide (1980)
Pays : Italie

深度心理劇。
Lily ليلي
Mon oncle d'Amérique (1980)
Pays : France

本片雖是劇情片,但有些許紀錄片的片段,和法國老電影的鏡頭。優美、典雅的法國情調。
獲選為第 33 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並獲得評審團特別大獎。
Lily ليلي
一般法國影片所具有的浪漫情調已經被某些美國影片的社會寫實主義所代替。
Lily ليلي
États-Unis 今年參加比賽的影片。

西部片:The Long Riders (1980)
戰爭片:The Big Red One (1980)
歌舞片:All That Jazz (1979)
諷刺喜劇:Being There (1979)
文藝悲劇:Out of the Blue (1980)
Lily ليلي

Le 35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82)
Lily ليلي
《阿Q正傳》 (1981)
Pays : Chine(首次參加競賽。)

當岑範提到他以前的作品越劇電影《紅樓夢》在中國大陸有2億人次觀眾的時候,那些記者和影評人都瞠目結舌。電影藝術可以促進文化交流,但電影文化的交流亦需要其他文化藝術的支持(例如文學作品)。當某些法國人仍然無知得把香港視作日本地方,當大部分外國觀眾仍然未聽過魯迅的名字,我們怎可以要求他們了解魯迅筆底下的阿Q精神和中國在世紀初的社會狀況呢?
Lily ليلي
Yol (1982)
Pays : Turquie

導演 Şerif Gören(主要署名導演)與 Yılmaz Güney(實際編劇與靈魂人物,他當時在監獄中,由戈倫代為執導)。
影片呈現了當時土耳其社會的壓迫、傳統與現代的矛盾,以及政治暴力的陰影。
強烈的社會批判與寫實風格。

土耳其影片《自由之道》是在最後一分鐘才宣佈參展。它跟艾曼諾• 奥米的《木屐樹》和哥普拉的《現代啟示錄》一樣是後來居上的勝利者,連影展的官方場刊也沒有把《自由之道》列入比賽影片名單,但卻讓它捧去了金棕櫚大獎。

這是康城影展有史以來,第一次讓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奪得最佳影片大獎。

Fitzcarraldo (1982)
Pays : Allemagne de l’Ouest

驚喜、野心之作、絕無沉悶。
Lily ليلي
@petitstoryboard - 這幾天持續不斷的各種掃蕩,廣播劇 918 事變、廣播劇 921 地...

Parsifal (1982)
Pays : Allemagne de l’Ouest (RFA (République fédérale d’Allemagne))

只要不是對歌劇反感的電影觀眾,只要不是過於苛求的歌劇粉絲,對這部影片應該感到滿意。

Chung Kuo, Cina (1972)
Pays : Italie

在中國拍攝的紀錄片引起軒然大波。
中国 (纪录片)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部被禁30年的纪录片,揭开1972年幕后真相!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揭秘:常不听安排到处拍――中新网
Lily ليلي

Le 36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83)
Lily ليلي
《戦場のメリークリスマス》(1983)
pays : Japon

同性戀武士片。
Lily ليلي
本片最引人注目的演員,一個是現在已貴為國際級大導演的北野武(當年演《戰場上的聖誕快樂》只是玩票性質),一個是年僅18歲的松田龍平。松田優作是我最喜歡的日本演員之一,演過《細雪》、《其後》,還有烈尼•史葛的《黑雨》;很難想像《黑雨》中極為強悍的殺手,有這麼一個陰柔的兒子。大島渚找他演眾人迷戀的美男角色,的確獨具慧眼。松田龍平身裁高佻,但櫻唇鳳眼,不用細意打扮,已是渾身上下散發女性魅力。

在大島渚和北野武出席的記者會上,有西方記者詢問日文有沒有同性戀這個名詞。可見西方觀眾,對東方文化認識之淺薄。中國文化有數千年歷史,有關同性戀的記載,亦有數千年歷史,但正如本片在康城的外文名字—Tabou(禁忌),同性戀自古有之,只不過不宣之於口而已。
Lily ليلي

Le 43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90)
Lily ليلي
如果你也是車迷的話,你一定看車看得眉飛色舞。康城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最昂貴的超級汽車、最卑微的迷你汽車、最新款的轎車、最古典的老爺車、最殘破的舊車……通通可以在馬路上行走。

同樣道理,最富有的電影大享、最潦倒的窮導演、最新嫩的影評人,都可以在電影宮看同一場電影。這是自由社會的可貴。今年康城電影節特別強調「電影無分國界」(Cinéma sans frontières) 一一或「沒有國界的電影」。
Lily ليلي

Le 46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93)
Lily ليلي
《霸王別姬》 (1993)
Pays : Chine

46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93)

《霸王別姬》由香港湯臣影業公司出品港星張國榮及大陸演員張豐毅等主演。製片人徐楓原希望本片能代表台灣參加康城影展,但台北當局以片中有大陸演員,一度舉棋不定,終在侯孝賢決定以《戲夢人生》參展後,「放棄」《霸王別姬》。由於不同因素,本片迄今未能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上映。
Lily ليلي
《戲夢人生》 (1993)
Pays : Taïwan

侯孝賢的《戲夢人生》在電影節閉幕前兩天才放映。一如他以前的作品,沒有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聲勢上遠遠不及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再加上拍攝手法異常冷靜抽離,不諳台灣歷史的觀眾難起共鳴。從放映時觀眾的反應以及記者會的熱烈程度看來,《霸王別姬》顯然更得人心。

以我所見,《戲夢人生》放映時頗多觀眾離場,但我不認為侯孝賢應該遷就觀眾的口味而改變自己的風格。電影一向都有商業、藝術之分,而康城同樣可以看到商業或藝術的分別。
Lily ليلي
看到《霸王別姬》大受歡迎,當然高興,但看到侯孝賢的《戲夢人生》頗受冷落,不免覺得可惜。

記者會時有人向該片出品人邱復生提問:「你拍戲的目的是甚麼,是否要賺更多的錢?為甚麼要在侯孝賢身上浪費金錢?」(大意)邱先生答得非得體:「我跟侯孝賢都是那個年代的人,我很喜歡《童年往事》這種影片,我覺得我應該為他提供更好的拍片條件,我希望有更多人來『浪費』金錢。」沒錯,有這樣的製片人,這樣的導演和演員,往後我們還會見到「霸王」再克康城,而「戲夢」也可成真。
Lily ليلي

Le 47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94)
Lily ليلي
《活著》 (1994)
Pays : Chine
Lily ليلي

Le 48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95)
Lily ليلي
獲得金攝影機獎(新人獎)的是伊朗影片《白汽球》(TheWhite Balloon)。該片導演謝化 • 潘納希(Jafar Panahi)曾經是基阿魯斯達米的副導演,而劇本亦出自基氏的手筆。影片就像基氏的作品一樣,對兒童的心理層面和內心世界,描寫得特別清晰透澈。伊朗電影可以肯定是亞洲影壇的一支生力軍。

片段節錄《亞洲週刊》,1995年6月11日

2025年正在以伊戰爭(以色列、伊朗)的今天回頭看到這段記錄,不勝唏噓……
以伊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Lily ليلي
Ulysses' Gaze 1995
Pays : Grèce

Plan-séquence(一鏡一場)的拍攝方式。
反應巴爾幹半島戰禍的作品。
Lily ليلي

Le 51ᵉ Festival de Cannes (1998)
Lily ليلي
羅蘭•祖夫(Roland Joffe)曾以《戰火浮生》獲金棕櫚獎,新作《愛人再見》(Goodbye Lover)作不競賽展出(HorsCompetition),一部不俗的商業片,由高安兄弟編劇,影片人物和橋段令人想起《雪花高離奇命案》。散場時竟然沒有一個人拍掌,荷里活片的不思進取,舊瓶新酒,法國人說deja-vu,此之謂也。

英文:Hollywood
港譯:荷里活
台譯:好萊塢
Lily ليلي

Le 58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05)
Lily ليلي
Joyeux Noël (2005)
Pays : France
Lily ليلي

Le 60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07)
Lily ليلي
《盲井》 (2003)、《盲山》 (2007)
Pays : Chine

後者:中國貧困山區、農村,拐賣(買賣)人口的故事。
Lily ليلي
4 luni, 3 săptămâni şi 2 zile (2007)
Pays : Roumanie

墮胎議題。
60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07)
Lily ليلي
英語片幾乎全線敗北,是歷年僅見。
Lily ليلي

Le 61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08)
Lily ليلي
之一:美與醜的靈感

今年由於主辦奧運的勢頭,中國命中注定是要出風頭的了,先是百年一遇的雪災,然後是藏民騷亂,波及奧運聖火傳遞,最悲的是四川大地震,新聞所見,簡直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偏偏賈樟柯的參賽影片《二十四城記》又是以四川成都為背景,正好平衡了許多老外對四川的無知。四川是中國內陸最富饒的地區,人口超過1億,面積比歐洲還要大,幾乎每十個中國人,就有一個四川人。

賈樟柯鏡頭對準的,仍然是平凡的、草根的老百姓,轉變中的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但輪廓鮮明,性格活現。

紀錄片的直描手法,卻加入了陳沖、呂麗萍、趙濤等職業演員,去當被訪問者的「替身」。成發集團的國企廠房是這齣影片的真正舞台。
Lily ليلي
(書立)上面說的 「四川面積比歐洲還要大」 是錯誤的。

• 四川省面積:約 48.6 萬平方公里
• 歐洲總面積:約 1,018 萬平方公里

四川比「很多」歐洲國家大,但不是比「整個」歐洲大。

四川(48.6 萬 km²)比德國(35.7 萬 km²)、英國(24.4 萬 km²)、意大利(30.1 萬 km²)都大。

四川人口接近 8,300 萬(過去確實超過 1 億,後來因行政區調整減少),約佔中國人口的 6%。
Lily ليلي

Le 64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11)
Lily ليلي
The Tree of Life (2011)
Pays : États-Unis

64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11)
memo:必看!
Lily ليلي
武俠 (2011)
Pays : Hong Kong, Chine

高品質、有質感的武俠片。
Lily ليلي
Le Havre (2011)
Pays : Finlande

劇本、對白尤為精彩。
Lily ليلي

Le 72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19)
Lily ليلي
Lily ليلي

Le 76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23)
Lily ليلي
在打工糊口的辛勤勞碌中,青春不知不覺就溜走了。
Lily ليلي
Kuru Otlar Üstüne (2023) 《春風勁草》
Pays : Turquie

女教師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精彩演出。
三角關係是精彩的戲肉。
Lily ليلي
Perfect Days (2023) 《我的完美日常》
Pays : Allemagne

懷舊、淡淡的哀愁、又是新的一天,生活依舊如常進行。
Lily ليلي

Le 77ᵉ Festival de Cannes (2024)
Lily ليلي
以我的親身體驗,出任影展評審的各國人士,通常都非常落力為自己祖家的影片拉票,例如我碰過的印度、伊朗、韓國評審,都會義無反顧地為各自的祖國拼命向其他評審遊說(如果有作品入選的話)。這種奉行愛國主義的評審,不在少數。

不過,我早年在亞太影展遇到赫赫有名的日本影評家佐藤忠男,他曾經一臉嚴肅的表示:「我致力表揚的,是私下認為最好的作品,而不是自己祖國的電影(大意)。」這種公正無私的評審態度,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Lily ليلي
說到 politically correct(政治正確),康城沿用數十年的Quinzaine des realisateurs(導演雙週)突然變了 Quinzaine descineastes(電影人雙週),似乎又是女性平權的傑作。

法文中的realisateur(導演)是男性,女性是 realisatrice,而 cineaste 是中性的。但問題是 cineaste 的意思可以是電影工作者,或者是電影愛好者,卻不一定是指電影導演,這似乎有違法國電影導演會 (La societe des realisateurs de films)創辦「導演雙週」的初衷。
Lily ليلي
不過,原來 SRF已經正名為 La societe des realisatrices etrealisateurs de films,即「法國女性導演及男性導演會」。

女性主義的泛濫,簡直令人啼笑皆非!怪只怪,當初創造及修訂法文文法和詞彙的學者,為甚麼要把事事物物都要分男性、女性,如果是中性,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無可否認,以我個人的經歷和認知,今屆康城影展的選片以至評選結果,都向左膠大愛主義所一向推崇,以至推波助溯的女性平權,女性主義等等被認為是政治較為正確的取態傾斜,已經到了非如此無法拿獎的局面(見拙文《第77屆康城影展現況報道》)。
Lily ليلي
只是,我們必須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今屆康城影展圓滿閉幕之後,馬上就是歐洲議會選舉。這次選舉結果讓我們看到歐洲極右勢力的抬頭,相信很大程度是回應「過左」思潮和「政治過於正確」的一種本能反應。

展望未來,全球即使不爆發大型戰事,在意識形態方面的紛爭亦會令國際社會不得安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