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为什么说ChatGPT的“智能”是幻觉?物理学大神一语道破天机」 | Stephen Wolfram ...
文科腦與理科腦型ai
用上下文情境訂向量,向量越近再排序相似群組,這個很有趣
「國王」-「男人」+「女人」=「皇后」XDD
Dian・小黛
老實說,我自己在讀這篇時,覺得首先必須釐清的問題是:

『智能/智慧(Intellengence)』在作者的定義裡是什麼
Dian・小黛
在這篇裡,作者是深度數學計算模型ai的開發者,影片的創作者歸納他的觀點,把AI分成了:

A. 相對少量計算,能夠處理淺層自然語言組織(包含情境判讀)的『文科腦AI』

B.計算量大,能夠處理複雜數學運算的『數理腦AI』
Dian・小黛
我覺得很有趣,一半應該是因為現在這份工作的相關領域知識,也會接觸到很多『試圖解構、並辨識構成人類智能的元素』。

這讓我想精確化自己內心的問題:

1. 透過獎勵懲罰訓練、以文字接龍運算與情境判讀,而具備一定水準社會溝通能力 ,是
a.具備智力
b.具備智力的某一面向
c.仍然不算具有智力

哪一種?
Dian・小黛
我可能沒有過往那種「人類精神與智慧能力是天造所賜,所以是個奧秘而不可打開的盒子」的傳統包袱

而在這個時代的轉折點、關鍵時刻,我認為很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

過往「把人與動物區分開」的『語言系統』被打破、甚至解碼了,黑盒子已經被撬動了一角;

那『智慧』究竟還剩下什麼,是我們還未能定義與掌握的?
Dian・小黛
作為一個文科腦,其實我的過往學習與內在運作,既包含了這支影片裡提到的:
資訊攝入

內在系統分類歸檔」(近似於GPT運算用的向量)

情境上下文判讀與套用

輸出安全容許值範圍內的回應

這些社交調整外,還包含了其他東西。
Dian・小黛
舉例來說:

資訊判讀的篩選、精簡、重點抓取
作者立場的出發點判讀
與內在先備知識做有意義連結
產出基於有意義連結的新知識/新邏輯模型
修正或補全原本的先備知識
運用不同的邏輯模型,跟不同立場脈絡的人溝通
Dian・小黛
用比較可愛的科技詞彙來說
我的文科腦,為了把內在百科全書做成lite可攜式、可即時回應版本,做了非常多的簡化,包括大量細節省略。

(我連年表都不背了,別指望我記數據吧,除非數據的變化 『就是』 觀點的基石,此情況等同數據的資訊即為需記憶的綱領)

我只會大概去記綱領,以及那知識「在哪裡可找到」,所以我非常喜歡丟來源reference,也是以備自己未來查找。
Dian・小黛
這一類智力最有價值的部分,
其實是「抓取/創造/修正『邏輯與價值觀』模型」的調整能力。

比起無腦應和、隨風起舞,打造自己的核心原則系統,並判讀他人與自己系統的差異,來建立溝通,是遠遠更難的。

但我不會因此就覺得能夠對話、能夠抓重點『不是智力』,這些都是是更高階能力的基礎。

而現在,GPT有deep think功能,從高中生的智力等級,現在是一流大學生的智力等級

我想,這大概也表示,「抓取/創造/修正『邏輯與價值觀』模型」的能力正在訓練中吧。
Dian・小黛
我最近設計課程時,也一直在思考,「學習策略」和「社會技巧」,

本質上是什麼?入門起始點、方法論是什麼?

從小到大,便利商店架上,太多人際厚黑學、暗黑心法、古聖先賢輝映人際交往技巧⋯⋯

我從來不覺得那些東西有半點價值過,講得都很水、很飄、很「已設定之情境限定」。
Dian・小黛
有什麼是務實的、可操作、不論立場皆可適用(且不需訴諸減肥一樣的狼性)的
Dian・小黛
Dian・小黛
哦對,補充

還有一種可能的語境,作者和影片創作者所述,認為GPT不具備的『智能/智慧/intelligence』,

是指『共情能力』和『同理心』,這些傳統上被認為『使得人表現得像人』的情緒感性能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這會比較符合科技界常出現的「不要對AI移情」的評論,aka

「它只是個 電鍋 文字頻率計算器,對它移情什麼的真的太恐怖了😱」
作為底層沒說出口的真心話(ry
Dian・小黛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