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Tue, Sep 9, 2025 8:31 AM
Tue, Sep 9, 2025 8:34 AM
聽東默農編劇的導讀有感:關於是否有必要去賣這個萌
影片的內容很長,我且就著感受比較深刻的部分去談。影片中提到,一個較為精煉的場景,通常會服務多條線索。他的比喻是一場雨,為主角解決求雨的問題,也解決了與伴侶之間信任的危機。
畢竟戲劇是限時的,編劇沒那個空間去描寫主角的日常,除非那些情節具重要意義。所以,東編劇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那一段作用只用來賣萌,它就是無用的段落。表現主角個性或者交代背景,並不足以支撐一個場景(類似這樣)
但這種手法在網絡小說很常見,為了賣萌而寫一段,甚至整個故事目的就是賣萌。
小說的確沒有時間限制,但我們消耗的是讀者的耐性。一些自嗨的情節,如果無助劇情推進,又因為每個人的萌點可能有不同,作者覺得很爽的部分,讀者有可能已經覺得很煩。
這畢竟是小說,身為一個文手,我會問:連賣個萌也不行嗎?
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Tue, Sep 9, 2025 8:41 AM
也許,可以把賣萌的部分濃縮進能推動劇情的段落去。
當然,也會有些作者認為他就是想單一一點,就是想一個場景只說一件事。以至於他們花一大個段落在補充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或者花一大段寫食物有多好吃。
小說是相對自由的,所以有時候我也會反問自己,這一篇故事到底要怎樣定位。倘若我執意要這樣寫,那我就必須接受自己的讀者會跳著看的事實。
說書人小光
@crazyaskaakira
Tue, Sep 9, 2025 9:09 AM
有時候也不是不懂,某天突然靈光一閃,腦海中出現主角們站在某大樹下的畫面。情緒上來時就會覺得這個畫面非用不可,但那其實是沒經過沉澱的東西,它可能極具感情色彩,但絕對不能反過來讓劇情去服務它。(不然真的很容易出bug)
自己的做法是放在靈感櫃裡沉澱一下,等某天它能配合劇情發展再拿出來。也許有些文手會放進後記,番外等等,我覺得也是不錯的方法
載入新的回覆
影片的內容很長,我且就著感受比較深刻的部分去談。影片中提到,一個較為精煉的場景,通常會服務多條線索。他的比喻是一場雨,為主角解決求雨的問題,也解決了與伴侶之間信任的危機。
畢竟戲劇是限時的,編劇沒那個空間去描寫主角的日常,除非那些情節具重要意義。所以,東編劇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那一段作用只用來賣萌,它就是無用的段落。表現主角個性或者交代背景,並不足以支撐一個場景(類似這樣)
但這種手法在網絡小說很常見,為了賣萌而寫一段,甚至整個故事目的就是賣萌。
小說的確沒有時間限制,但我們消耗的是讀者的耐性。一些自嗨的情節,如果無助劇情推進,又因為每個人的萌點可能有不同,作者覺得很爽的部分,讀者有可能已經覺得很煩。
這畢竟是小說,身為一個文手,我會問:連賣個萌也不行嗎?
當然,也會有些作者認為他就是想單一一點,就是想一個場景只說一件事。以至於他們花一大個段落在補充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或者花一大段寫食物有多好吃。
小說是相對自由的,所以有時候我也會反問自己,這一篇故事到底要怎樣定位。倘若我執意要這樣寫,那我就必須接受自己的讀者會跳著看的事實。
自己的做法是放在靈感櫃裡沉澱一下,等某天它能配合劇情發展再拿出來。也許有些文手會放進後記,番外等等,我覺得也是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