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人類觀察
在yt如果遇到攻擊性留言,很高的機率往下多看幾個留言,就會看到一樣的帳號在到處引戰。
引戰內容通常只是單純反對、貶低、還給你加上他自己想像的人設,不會提到自己是因為有什麼困境才會反對。
這種人沒有要尋求理解......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當留言者沒有透露過自己的個資時,有時會無法理解他們編造的素材來自哪裡?為何貶低得這麼確切?尤其他們深知這個名詞一出來就有羞辱的效果。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但作為離那個名詞很遠的當事人,只會覺得這是哪來的靈感?
這就要說回他們為何跳過「尋求理解」的解釋,直接定義你、給你下結論、貼標籤。

他們可能曾經解釋過自己的困境,但是只得到更大的指責和羞辱,導致其他議題再次觸發跟當時類似的感受時,會出於防衛機制跳過「解釋自己」,來避免再次受到更深層的傷害和屈辱。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同時也建立出「羞辱他人」的資料庫。
在防衛的同時,把當初別人丟給他的惡意,用某種意義包裝成反對立場,並且無視對方的解釋和尋求理解的行為,單純進行反覆且類似的攻擊。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排除釣魚、刷存在感的挑釁言論。)
受到對方妄想出來的貶低攻擊且感覺被誤解的一方,會解釋並尋求理解。
沒有見效是因為這是單方面的尋求理解,對方已經經歷過尋求理解反而遭受羞辱的挫敗,同樣的錯誤他不會再犯第二次,所以絕對不會透露自己的脆弱不安、需要尋求幫助的一面。
這也導致這兩方人,絕無真正理解的可能。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這種防衛狀態不只出現在網路各種議題底下,也發生在一般人的家庭之中。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一般人可能在尋求理解的階段不被理解而感到挫敗而已,但有部分人不只是不被理解,可能在透露自己的脆弱無助時得到更多的傷害和羞辱,因此感受到這個世界只剩惡意。
成為可憐的自己與可惡的他人。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最放不下那些傷害的也是自己,那些惡意被永久的收藏在心裡,成為資料庫,在日後用來反擊這個他覺得充滿惡意的世界......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這只是結合以前看的心理學書籍和個人遭遇和觀察的一部分結論。
是出於好奇才開始思考為何某些留言會毫無根據卻講得煞有其事,尤其是對一個陌生人,如何能評價對方的爸媽感情狀態、虛構對方沒有的挫敗經歷和生活習慣?

只能說靈感源於生活......
既然不是我的生活,那就是對方的生活,或對方最害怕的那種生活吧。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說到這,還是覺得應該給願意透露自身困境的人一點善意。
即便不想給出善意,也可以選擇沉默,而不是基於自身比較好過的優越感給出嘲諷和羞辱。

這個困境是指受到生活、職場、家庭、課業等他人無法理解的壓迫,而不是犯法後落入的困境。
有違法的情況是另外的範疇。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下次再看到讓自己一頭霧水的惡意標籤,不用急著解釋自己,通常貼標籤的人也不是真的想理解。
只是想把自己經歷過的惡意,無差別百倍奉還給這個世界吧。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無論哪種議題、哪種立場,一旦出現某些惡意標籤,也是對話應該終止的訊號。
因為從這個時候開始,解釋和尋求理解可能只是單方面,惡意標籤就像對方的矛與盾,不是用來尋求你的理解和認同,只是怕被打不能還手而已。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如果是很重要的人,你一直解釋自己也沒用,應該試圖解構對方在尋求哪方面的認同。

有時根本不是尋求你對某個議題的認同,而是你對他這個人的認同感、肯定度、是否瞧不起他、是否曾給他貼過某種他不想要的標籤。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當然如果沒那種心力,也可以直接尊重對方的想法和立場,結束話題。(如果這個話題並不會對你造成實際傷害的話)
金魚仙子賣故事(・ω・)b
面對會造成實質傷害的爭執,當然是用緩兵之計爭取逃走或遠離的時間更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