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苓膏~
紀念一具浮不起來的屍體?我又不是頭殼壞,我只想吃粽子!!!!看白蛇傳(喂)
Facebook
【 端午節,才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
北市議員:「端午節,是紀念屈原!」
我只能說:「對啊,韓國是紀念山神,日本是紀念鯉魚,越南是紀念殺蟲劑,結果就你跟中共在紀念一具浮屍。」
身為台灣人
端午節 = 就是為了吃肉粽
中秋節 = 就是為了吃烤肉
沒別的理由了!
端午節,什麼紀念屈原?(我聽你在叭噗)
不識字兼不衛生(我認真的)
端午節有太多名字,五日節,午日節, 五月天 Mayday (這不是)端午:最常見,意思是「初五」;「端」就是開端。
重五 / 重午:因為「五月五日」數字重疊。 還有,午日節,天中節,浴蘭節,地腥節,解厄節 / 驅瘟節 ...懶得寫了。
~龜苓膏~
有沒有注意到,怎麼後面的名字都怪怪的?
台灣老一輩,沒有端午節這玩意,就叫五日節 /午日節。
原本的午月午日,改成數字紀元之後,變成了五月五日。
這根本不是什麼好日子,OK?
不是自sa,就是牠sa。
沒在開玩笑。
【 先講結論 】
端午節的各國慶典:
韓國:江陵端午祭(祭山神、跳巫舞),2005年入 UNESCO。
日本:端午(こどもの日),掛鯉魚旗、泡菖蒲湯。
琉球:划「哈雷船」,也是水神祭。 越南:五月初五「殺蟲節」,吃糯米、喝酒消毒。
~龜苓膏~
先記住:
這些都比「屈原投江」更普遍,也更符合「惡月避邪」的邏輯。
中國:2009 年,中國成功把「端午節」送進 UNESCO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加強了「屈原=中國文化」的版本。
然後,中國各地瘋狂舉辦龍舟比賽,成為地方觀光產業,電視轉播的大活動。
端午節前後,央視也會強力推播「紀念屈原」「愛國情懷」的節目。甚至連小學課本裡也必定要讀〈離騷〉配上「愛國精神」的註腳。
真是夠了,兩岸一家親。
我小時候連愛河都還沒去過,就得熟讀屈原沉在汨羅江的〈離騷〉?
~龜苓膏~
【 為何叫:“五日節”? 】
五日節的存在,主要是因為五月是惡(ㄨˋ)月。
五月五日,惡上加惡,更是一整年惡中之惡!
為什麼五月是惡月?七月才是鬼月吧?
理由超簡單:
五月左右,整個東亞地區開始變熱變濕,蛇蟲蚊蚋全出籠,百毒齊發。
登革熱、瘧疾、霍亂加在一起,古代人還沒疫苗,能活過夏天就是奇蹟。
只要有一點點公共衛生觀念,就應該懂這基本邏輯。
所以,在五月來臨時,不只中國,整個東亞文化圈,都要想辦法驅邪避毒:
~龜苓膏~
【 韓國的端午節 】
韓國叫它「端午」(단오),女子要洗香草澡,掛菖蒲,還有盪鞦韆比賽。
韓國的端午節(Dano)是農曆五月五日的重要傳統節日,與古代的農耕文化,崇拜山神,有密切相關。
女子洗香草澡(通常用菖蒲和艾草)不僅是美容,更是為了驅邪和淨化身心,據說能增強抵抗力,應對夏季瘟疫傳染病。家家戶戶掛菖蒲在門楣或屋內,菖蒲葉被視為辟邪聖物,散發清香,驅趕蚊蟲。
盪鞦韆比賽(그네뛰기)則是韓國獨特的端午活動,女子穿著傳統韓服在高聳的鞦韆上競技,象徵祈求健康與幸福,晃來晃去,看看會不會晃出一段好姻緣。替婚姻市場,增加曝光率。
此外,韓國端午還有男子摔跤(씨름),和搗製「수리취」(一種發酵糯米食品)的習俗,有點像台灣原住民的祭典中擣麻糬,目的也是促進社區團結,與展現個人力量。
~龜苓膏~
五日節的各項活動,也成為年輕男女展示風采或力量的社交舞台,有助於增加「婚姻市場曝光率」。
【 日本的端午節 】
日本叫「端午の節句」,掛鯉魚旗、泡菖蒲浴,祈願小男孩變壯又變高,百毒不侵。
日本的「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原本是農曆五月五日用於驅邪的節日,後來在江戶時代與武士階層的勇武精神結合,後來演變為「兒童節」(こどもの日),祈望孩子們平安長大,固定在陽曆5月5日。
泡菖蒲浴(菖蒲湯)源於古代的醫療習俗,菖蒲葉有抗菌和清涼作用,據說能增強體質,並驅逐瘟神。(跟韓國女生沒啥兩樣)
掛鯉魚旗(鯉のぼり),則是男孩節的象徵。鯉魚因能逆流而上,而被視為勇氣與成功的化身,家家戶戶會在屋外懸掛彩色鯉魚風箏,祈願男孩健康成長、未來成才。
~龜苓膏~
(老蔣九成九也是抄這一段,口嫌體正直,抗日英雄就抗日英雄吧!老蔣抗日時期,台灣其實是被清廷割讓給日本,日本正在用力打造台灣的基礎建設,城市規劃,教育普及,農業產業交通的現代化)
這些習俗,也反映了日本武士階級,對子嗣強健的期望,所以鬼滅電影才會大賣(?)
此外,日本端午還會吃柏餅(かしわもち),用糯米和紅豆或味噌包裹,外面以柏葉包裝,象徵家族繁榮與長壽。(沒想研究,萬丹紅豆餅天下無敵了,其他勾不起我興趣)
~龜苓膏~
【 琉球的端午節 】
琉球(沖繩)端午節變成划龍舟競賽(ハーリー)(Haarii),是琉球王國時期傳承下來的重要節日,通常在農曆五月四日或五日舉行,與海上祈福,漁業豐收密切相關。參賽者分為「古波」(男性)和「花波」(女性)兩隊,划著裝飾華麗的龍舟,在海上競速,象徵驅逐惡靈,並祈求風調雨順。ハーリー不只是一場比賽,更是社區盛會,伴隨著傳統音樂和舞蹈,展現沖繩人的團結與活力。
Again,這畫面,直接讓我想到蘭嶼達悟族,穿著丁字褲,行船遠至菲律賓。(南島語系的傳遞)
請不要告訴我,沖繩人划龍舟,是接到119報案,從沖繩一路划到汨羅江,只是為了去拯救屈原一命,我不想聽。
當然,它的起源 “可能” 與中國唐代的龍舟文化有關,但與屈原無關,純粹是當地海洋信仰
現代ハーリー已成為國際節日,吸引遊客參與,保留了濃厚的文化特色
~龜苓膏~
【 越南的端午節 】
越南更直白:農曆五月五日就叫「殺蟲節」(Tết Đoan Ngọ),全家一起大掃除,喝糯米酒,把腸胃裡的寄生蟲灌死。
越南的「Tết Đoan Ngọ」(節端午)直譯為「正午節」,是農曆五月五日的一個實用性節日,為什麼有這節日?跟上面各國原因一模一樣。旨在對抗夏季的疾病與蟲害。
大掃除,是端午節的核心活動,家庭會清潔房屋、庭院,甚至用草藥水噴灑環境,清除病菌和蟲卵。
~龜苓膏~
喝糯米酒(rượu nếp)或吃藥草(如雄黃酒)被認為能殺死體內寄生蟲,提升免疫力,這與古代中醫的「祛濕解毒」理念一致。
越南人還會吃水果如李子、桃子,這些「陽性」食物據說能平衡體質。
端午節的粽子(如Bánh tro或Bánh ú)多為簡單的糯米或綠豆餡,與春節豪華加菜版的Bánh chưng(方形粽)區別開來,象徵驅邪除瘟疫,而非節慶美食。
還有,越南人吃粽子,主要是過年才吃,而不是端午。
~龜苓膏~
【 端午節的三大結局 】
(結局一)
大家有注意到了嗎?上面這些衛生習俗,全都比「屈原投江」的說法還要早。
屈原大約戰國末期(西元前3世紀)投江,以死明志。(就算整數2300年)
整個東亞地區所有端午節相關的「驅瘟、殺蟲、避毒」的衛生儀式,至少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存在。
也就是說,中國官方的「屈原說」只是後來找個愛國詩人來湊故事,方便統一敘事,大內宣,大外宣。
反正,光速快四倍的火箭,中國都已經發明出來了!
偉哉中國,還不快收復美利堅五十州國?好好修理川普?
~龜苓膏~
(結局二)
屈原很委屈,我認同。
但真正偉大的是~粽子!
它橫跨中國、日本、朝鮮、越南,連馬來西亞、新加坡的移民社群也都發揚光大。
粽子才是貨真價實的文化輸出,不分你我他,無關投江自殺。
(結局三)
端午節的本質,就是東亞版的「蟲蟲驅逐節」+「防疫大抗戰」。
屈原若知道自己背了兩千年的黑鍋,只會更憂鬱:
「你他內內的,我是個浪漫愛國詩人,你們把我變成除蟲日的吉祥物?紀念我?根本糟蹋我!」
粽子只好安慰屈原:「安啦,這個鍋我背!你在下面繼續愛國,繼續睡!我犧牲自己,餵飽大家的胃!」
~龜苓膏~
#中元節講端午節
#五月才是惡月 #鬼月 #瘟神月
#七月是吉祥月
#有媽媽叫我暑假是鬼月不要帶小孩去玩水
#最可怕的鬼只在人心中
#寫一篇發洩發洩
PS.附上我娘親包到失去理智的粽子:栗子,牛肉,蓮子,香菇,母鴨蛋黃,還有一點點的糯米。
未經本人同意媒體請勿引用萬分感謝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