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爽人♫
前一段時間在一些因緣際會下,去了學校的心理諮商一段時間

簡而言之是一個滿好的過程,也滿慶幸遇到一個向性不錯的心理師。過程中(重新地,再次地)察覺到那些不喜歡與厭惡的事物,其實都源於自己在價值觀和人格的判斷。

而且最後諮商師瘋狂誇誇我是一個對自己非常勇敢和坦誠的人,每次透過問題引導我的時候都能盡量純粹地回答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即使是一些可能以我的標準來說非常不堪或過分的負面情緒。諮商師還說好幾次的回答坦承到他都有點驚訝,或許這確實是我的優點之一吧,也被不少親近的朋友如此說過。
♩三多爽人♫
諮商師講了一段話印象很深刻:並不是說我的種種基於人格上的判斷、堅持或對不好事物的厭惡是不好的。因為假若我沒了這些東西,搞不好今天我坐在諮商室的原因就是哭訴為何當初沒有堅持我自己。而我平時更可以做的事情是:察覺這些情緒的線是來自哪裡,走向何處,以及當情緒和自己的人格產生衝突的時候,可以多多慢下來觀察。增進對自己的自我理解,讓自己的人格可以自然地發展成精神。
♩三多爽人♫
不要厭惡自己的過去,經驗都是真實的。

雖然這句也是平時被自己講到爛,但這次又有新的體悟。
嘗試用不同的角度詮釋自己的過去本身就是心理保養自己的做法之一呢
♩三多爽人♫
談了太多東西,實在難以簡單寫完,但也是非常難忘的六週
有機會再慢慢打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