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1:53 AM
Sun, Aug 31, 2025 2:22 AM
41
5
13
100生物圖鑑
001
黃口攀蜥 /
002
台灣巨斧螳螂 /
003
艷紅鹿子百合 /
004
大赤鼯鼠 /
005
斯文豪氏攀蜥
-
一直以來對拍攝動植物,但沒有形成查詢與整理的習慣感到可惜,年中去了一趟澎湖後,由於地景植被的視覺印象非常不同,回來大查一輪並畫圖做筆記後,開始有了想做圖鑑的想法;也隨著七、八月參加城市狩獵認識生物,以「下次可以自己辨認」的心情,開始編纂自己的認識圖鑑。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01 AM
Sun, Oct 12, 2025 12:19 PM
001
黃口攀蜥(臺灣特有亞種)
Diploderma polygonatum xanthostomum
-
-
口腔內部呈現黃色的超可愛蜥蜴!沒想到人生在山上第一隻抓上手的是一直很想見到的夢幻逸品,可惜沒看到他張嘴巴,摸起來有點像西瓜皮,硬硬粗粗的,尾巴也硬硬的,我也獲得了「那個會在山上抓蜥蜴的朋友」的稱號。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07 AM
Sun, Oct 12, 2025 12:19 PM
002
台灣巨斧螳螂(臺灣特有種)
Titanodula formosana
-
-
看到倒木旁的草叢突然有像是什麼在跳躍的動靜,本來以為是蜥蜴或石龍子,靠近時突然跳出超大螳螂(大概有8到9公分長),大到跟朋友覺得是不是不要接近他比較好,翠綠色與優雅的鐮刀與身體線條十分美麗,鐮刀下緣的黃褐色是辨認他的check point。
-
#002 台灣巨斧螳螂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20 AM
Sun, Oct 12, 2025 12:19 PM
003
艷紅鹿子百合(臺灣特有種)
Lilium speciosum var. gloriosoides
-
-
在大溪爬山時,聽聞山友說最近鹿子百合開了,大小百岳加起來只有三處能看到的峭壁精靈。發現他的位置在一片古海沉積的大岩壁上,由於太遠了沒辦法拍得很清楚,也是十分需要眼力才能找到,朋友與我直接錯過山壁上一叢比較明顯的,聽山友的話立刻丟下行李跑回去看。山友說這邊的花是《發現台灣》的導演魏德聖種的,我們想著究竟是魏德聖種的還是齊柏林種的,朋友表示:「每個山友都有自己的故事(?」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35 AM
Sun, Oct 12, 2025 12:19 PM
004
大赤鼯鼠(臺灣特有亞種)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
-
第二次報名城市狩獵,選擇的是城市中的飛鼠行程,兩次參與下來感到比較特別的是對聽覺的衝擊,像是有些青蛙叫聲很像鳥鳴,飛鼠叫起來也不太像哺乳類,好像將刻板印象中的生物聲響重新丟入混沌地帶。當天非常幸運,看到感情很好的飛鼠情侶,正在和白鼻心親子對峙而發出警戒叫聲的飛鼠,沒事叫一下表示安心的飛鼠(?),還看到了三次飛鼠滑翔,他們成體像貓一樣大,滑翔起來視覺很震撼。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36 AM
Sun, Aug 31, 2025 8:30 AM
#004 大赤鼯鼠(警戒叫聲)
#004 大赤鼯鼠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39 AM
老師的專業解說:
1. 大赤鼯鼠為台灣特有種中最大的鼯鼠,喜歡吃嫩葉與果實,平時獨居,不喜歡和同類住太近,如果太近可能會導致棄巢;同時他們也是次級造洞者,不過這附近的低海拔比較沒有初級造洞者,主要依靠菌與蟲形成的洞來造巢。
2. 大赤鼯鼠的天性是好奇的,中央山脈附近的族群裡,我們觀測的地點(打個碼)的族群因為適應了都市環境、不怕手電筒而適合觀察;相對來說新店的族群因為環境比較不安定,不會像大安族群常常理毛,也較容易飛行;部分族群居住於原住民可以狩獵的區域而成為狩獵對象,看到手電筒較警惕,會以為是獵人。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40 AM
Sun, Oct 12, 2025 12:20 PM
3. 行為上大赤鼯鼠覺得附近安定時會發出類似腳踏車煞車的安全叫聲,並不一定是族群交流,比較像覺得安全沒事叫一下;警戒叫聲則高頻而兇猛(尾音上揚),白鼻心與貓頭鷹為大赤鼯鼠幼體的天敵,碰見天敵會發出警戒聲,附近其他的大赤鼯鼠也會收到訊息。另外,由於大赤鼯鼠成體與白鼻心差不多大(大概像一隻貓),白鼻心比較不會攻擊成體。
4. 構造上大赤鼯鼠具有飛膜,目前觀察到最多能飛行150公尺左右,且滑翔的技能不比飛行差,遇見天敵的他們可以在空中急轉彎或俯衝,進而躲進樹叢中跑走,反而鳥類迴轉沒有這麼快。天敵之一的白鼻心有時候會跟蹤大赤鼯鼠,結果發現該鼠每天會飛過峽谷(河谷?)覓食再回家,進而使白鼻心追蹤失敗。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40 AM
5. 求偶成功的公母會一起行動,不過公大赤鼯鼠求偶不成也會跟蹤母大赤鼯鼠。
6. 大赤鼯鼠能協助構成林相,由於吃嫩葉時經常有許多拔了不吃丟地上的狀況,使樹木的枝條橫向生長,保護了森林的濕氣。去年這一帶因為颱風倒了很多樹,靠這裡有許多大赤鼯鼠重建了森林。
7. 小飛鼠會降落失敗掉到地上(?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47 AM
Sun, Oct 12, 2025 12:19 PM
005
斯文豪氏攀蜥(臺灣特有種)
Diploderma swinhonis
-
-
同樣是在看飛鼠時發現的,現場也有情侶蜥蜴跟當地王者等級的蜥蜴(老師說這種等級睡覺可以睡的很隨便),長得跟黃口攀蜥很像,之前查網路圖片覺得不好區分,目前是看兩者背後的紋路、斯文豪氏攀蜥身側的黃色誠實訊號與口部附近是否有雜斑來辨認。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2:48 AM
Sun, Aug 31, 2025 2:56 AM
(睡得很隨便的那位,由城市狩獵拍攝)
-
老師的專業解說:
1. 斯文豪氏攀蜥身側的黃線稱為誠實訊號,越粗代表身體越強壯。求偶第一關時,母蜥蜴不會靠近沒有黃線的公蜥蜴,而公蜥蜴也會伏立挺身表達自己很強壯;對天敵這麼做時則代表了威嚇。
2. 公瞪羚也會在獅子與豹靠近時,藉由跳跳跳在母瞪羚面前展現強壯,但是沒抓準距離會直接被抓走。
3. 斯文豪氏攀蜥通常睡覺時面向基部,不過當地王者等級的斯文豪氏攀蜥因為太強而可以睡得很隨便。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3:00 AM
-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3:01 AM
Sun, Aug 31, 2025 4:04 AM
(目前在Notion上做的圖鑑,好療癒)
-
目前先以認識100個動植物為目標,寫自己的觀察為主,如果有專業講師,再附上老師的解說,非常期待登錄到100的那一天。隻偶你應該也會整理在澎湖看到的植物,澎湖超特別,是一種被外來種覆蓋或人工改造的奇特小島,順便分享自己摔進仙人掌叢的故事(???)。另外,內容也有可能有辨認錯誤或是錯誤認知的問題,如果寫錯了可以跟我說。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3:02 AM
城市狩獵的資訊,大推:
TPHA Ecotourism 台北城市狩獵 on Facebook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3:02 AM
-
桂喵/好きってことさ
@katsuracat
Sun, Aug 31, 2025 3:08 AM
城市狩獵感覺好有趣!可惜我搬到中南部了🥹
氷室
@chyauay0432
Sun, Aug 31, 2025 3:15 AM
桂喵/好きってことさ
哇啊,如果有機會來北部我可以跟你一起去,之前他們有開蘭嶼的團,可惜沒有跟到,還在想的時候就沒有了。
載入新的回覆
001 黃口攀蜥 / 002 台灣巨斧螳螂 / 003 艷紅鹿子百合 / 004 大赤鼯鼠 / 005 斯文豪氏攀蜥
-
一直以來對拍攝動植物,但沒有形成查詢與整理的習慣感到可惜,年中去了一趟澎湖後,由於地景植被的視覺印象非常不同,回來大查一輪並畫圖做筆記後,開始有了想做圖鑑的想法;也隨著七、八月參加城市狩獵認識生物,以「下次可以自己辨認」的心情,開始編纂自己的認識圖鑑。
Diploderma polygonatum xanthostomum
-
-
口腔內部呈現黃色的超可愛蜥蜴!沒想到人生在山上第一隻抓上手的是一直很想見到的夢幻逸品,可惜沒看到他張嘴巴,摸起來有點像西瓜皮,硬硬粗粗的,尾巴也硬硬的,我也獲得了「那個會在山上抓蜥蜴的朋友」的稱號。
Titanodula formosana
-
-
看到倒木旁的草叢突然有像是什麼在跳躍的動靜,本來以為是蜥蜴或石龍子,靠近時突然跳出超大螳螂(大概有8到9公分長),大到跟朋友覺得是不是不要接近他比較好,翠綠色與優雅的鐮刀與身體線條十分美麗,鐮刀下緣的黃褐色是辨認他的check point。
-
Lilium speciosum var. gloriosoides
-
-
在大溪爬山時,聽聞山友說最近鹿子百合開了,大小百岳加起來只有三處能看到的峭壁精靈。發現他的位置在一片古海沉積的大岩壁上,由於太遠了沒辦法拍得很清楚,也是十分需要眼力才能找到,朋友與我直接錯過山壁上一叢比較明顯的,聽山友的話立刻丟下行李跑回去看。山友說這邊的花是《發現台灣》的導演魏德聖種的,我們想著究竟是魏德聖種的還是齊柏林種的,朋友表示:「每個山友都有自己的故事(?」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
-
第二次報名城市狩獵,選擇的是城市中的飛鼠行程,兩次參與下來感到比較特別的是對聽覺的衝擊,像是有些青蛙叫聲很像鳥鳴,飛鼠叫起來也不太像哺乳類,好像將刻板印象中的生物聲響重新丟入混沌地帶。當天非常幸運,看到感情很好的飛鼠情侶,正在和白鼻心親子對峙而發出警戒叫聲的飛鼠,沒事叫一下表示安心的飛鼠(?),還看到了三次飛鼠滑翔,他們成體像貓一樣大,滑翔起來視覺很震撼。
1. 大赤鼯鼠為台灣特有種中最大的鼯鼠,喜歡吃嫩葉與果實,平時獨居,不喜歡和同類住太近,如果太近可能會導致棄巢;同時他們也是次級造洞者,不過這附近的低海拔比較沒有初級造洞者,主要依靠菌與蟲形成的洞來造巢。
2. 大赤鼯鼠的天性是好奇的,中央山脈附近的族群裡,我們觀測的地點(打個碼)的族群因為適應了都市環境、不怕手電筒而適合觀察;相對來說新店的族群因為環境比較不安定,不會像大安族群常常理毛,也較容易飛行;部分族群居住於原住民可以狩獵的區域而成為狩獵對象,看到手電筒較警惕,會以為是獵人。
4. 構造上大赤鼯鼠具有飛膜,目前觀察到最多能飛行150公尺左右,且滑翔的技能不比飛行差,遇見天敵的他們可以在空中急轉彎或俯衝,進而躲進樹叢中跑走,反而鳥類迴轉沒有這麼快。天敵之一的白鼻心有時候會跟蹤大赤鼯鼠,結果發現該鼠每天會飛過峽谷(河谷?)覓食再回家,進而使白鼻心追蹤失敗。
6. 大赤鼯鼠能協助構成林相,由於吃嫩葉時經常有許多拔了不吃丟地上的狀況,使樹木的枝條橫向生長,保護了森林的濕氣。去年這一帶因為颱風倒了很多樹,靠這裡有許多大赤鼯鼠重建了森林。
7. 小飛鼠會降落失敗掉到地上(?
Diploderma swinhonis
-
-
同樣是在看飛鼠時發現的,現場也有情侶蜥蜴跟當地王者等級的蜥蜴(老師說這種等級睡覺可以睡的很隨便),長得跟黃口攀蜥很像,之前查網路圖片覺得不好區分,目前是看兩者背後的紋路、斯文豪氏攀蜥身側的黃色誠實訊號與口部附近是否有雜斑來辨認。
(睡得很隨便的那位,由城市狩獵拍攝)
-
老師的專業解說:
1. 斯文豪氏攀蜥身側的黃線稱為誠實訊號,越粗代表身體越強壯。求偶第一關時,母蜥蜴不會靠近沒有黃線的公蜥蜴,而公蜥蜴也會伏立挺身表達自己很強壯;對天敵這麼做時則代表了威嚇。
2. 公瞪羚也會在獅子與豹靠近時,藉由跳跳跳在母瞪羚面前展現強壯,但是沒抓準距離會直接被抓走。
3. 斯文豪氏攀蜥通常睡覺時面向基部,不過當地王者等級的斯文豪氏攀蜥因為太強而可以睡得很隨便。
(目前在Notion上做的圖鑑,好療癒)
-
目前先以認識100個動植物為目標,寫自己的觀察為主,如果有專業講師,再附上老師的解說,非常期待登錄到100的那一天。隻偶你應該也會整理在澎湖看到的植物,澎湖超特別,是一種被外來種覆蓋或人工改造的奇特小島,順便分享自己摔進仙人掌叢的故事(???)。另外,內容也有可能有辨認錯誤或是錯誤認知的問題,如果寫錯了可以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