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閱讀]《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

作者:背筋

網路論壇的匿名討論、懸而未解終成懸案的各式報導、來自讀者的投書、詛咒影片中的神祕片段、意義不明的詭異圖片⋯⋯。

圍繞近畿某個地區誕生的各種詭異資訊與怪談,在追查的同時,令人恐懼的事實逐漸浮上檯面。隨著好奇心驅使翻動書頁,跟著書中的報導抽絲剝繭。

但是會不會,不知不覺中,你也來到了近畿的某處,身陷其中──

書介:
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

因為本月以此原作改編的電影上映,趁著勢頭將小說讀完了。

電影預告:
《詛咒》恐怖大導白石晃士最新懼作【近畿.禁忌】KINKI 正式預告 8/22(五)全台上映|菅野美穗、赤...

※以下馬上有作品最終暴雷,對此介意者還請不要點開閱讀。

Novel Book
DarkAsk
之前看到有不少人介意這點,因此在最前面先點出來,本作為「偽實錄」,也就是以假裝是「真實紀錄」的方式撰寫以營造恐怖感,而最終最終的「謎底」(事實上也沒解釋到核心構成),或者說本作的最終一嚇,是「我被詛咒/作祟了,為了分攤/擴散詛咒,必須把這件事傳遞出去,真的很抱歉」拉讀者入局的寫法,雖然說不上老套,但也不是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意。

之前看過不少人頗介意這種有點噁心人的寫法,所以直接先點出來,介意這種「嘿,讀了這本書的人中了我的幻術是我擴散作祟的目標」的,可以不要去讓自己讀了感覺不舒服。

雖然這點讓人討厭,但並不是說就是一本不好的作品,對於不介意的人來說,那種威脅到自身現實的餘韻確實是挺有味道的,說好聽是打破第四道牆,但對容易疑神疑鬼的人來說,就不是那麼自在了。
DarkAsk
「偽紀錄片」一直是種很有意思的手法,在1938年新聞傳達還仰賴廣播的時代,廣播劇《世界大戰》就以仿新聞的方式引起了大規模的恐慌與癱瘓,讓許多人信以為真「火星人入侵」這個虛構事件。

1999年電影《惡夜叢林》採用了手持攝影機拍攝,劇烈搖晃到幾乎無法正常觀賞的「不專業」畫面,讓觀眾產生身歷其境的錯覺,進而以為可能真有其事;執導本書電影版的導演白石晃士,其2005年上映初作《ノロイ》亦是偽紀錄片,以已故虛構作家所留下的影片等資料所組成煞有其事的「擬似真實故事」,近年則是有2022年的《薩滿》及2023年台灣所拍攝的《咒》等。

延伸閱讀:
@DarkAsk - [雜談]原本想寫一點關於電影《薩滿》的雜感,在動筆之前稍微看了看網路上的幾篇解析,...
@DarkAsk - [雜談]關於《咒》的跨國文化影響的猜想。 在電影《咒》上了串流平台後,再次掀起了熱...
DarkAsk
回到小說範疇,提及日本恐怖小說中的「偽實錄」,就會想到小野不由美在2012年出版的《殘穢》。

@DarkAsk - [閱讀]《殘穢》。 作者:小野不由美 恐怖小說家募集恐怖怪談,沒想到數件相距多年的...

就如《惡夜叢林》等「偽實錄」作品,這類作品首重擬真,而作家或是編輯的身份能合理地解釋故事的主視角(或說是作者本人),怎麼會接觸到這方面的事件,為何要執著地追尋下去,以及哪裡來的人脈與情報來源去探究真相。

在19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曾經興起過「神秘學熱潮(オカルトブーム),心靈現象、幽浮、外星人、超能力、都市傳說、陰謀論等等神秘學資訊突破了小眾圈子,稱為大眾朗朗上口的閒聊題材,許多自稱靈媒、超能力人士變成綜藝節目的熱門座上賓,諸多雜誌也應運而生,最著名的當數神秘雜誌《ムー》。

延伸閱讀:
《神秘學雜誌總編談陰謀論》看他們家的雜誌就會產生免疫力?沒看的人才會被陰謀論牽著走 | 宅宅新聞
DarkAsk
《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後略稱《近畿》)的主視角即為此類雜誌的專欄作家,與《殘穢全文為主角擬似小野不由美娓娓道來的自述寫法不同,《近畿》分章節摘取了非常多樣的文字媒介方式表現,包括了主角的筆記、雜誌內容、在雜誌資料室整理出的未發表紀錄、收到的讀者投書、網路論壇的網友討論、其他調查者的報告、採訪逐字稿等等,閱讀起來依可接受與不可接受可以感覺非常新鮮或是不習慣。

故事由主角某個後輩新入職了某雜誌的編輯開始,因被授予權限放手獨立負責一期雜誌,野心勃勃地想做出點成績,巧合的從諸多被做爛的無聊題材中,發現了被忽略、調查不足以致於沒有刊載價值、解讀不出有非常怪異等資料碎片有著微妙的共通點,因而埋頭下去想再調查補齊缺失的部份來製作一期刊物,主角則是一同協助調查。
DarkAsk
內容簡介就只提開頭,後續請自行閱讀。

雖然前面對「拉讀者入局」的寫法頗有微詞,內容媒材的頻繁變換可能讓人讀來不習慣,但撇開這兩點,確實有相當耳目一新的恐怖感,這個表現方式以恐怖小說這個類型來說是成功的,否則若是單單講起小說本身,就是個廣域、多線、長期作祟的故事而已。

如同《殘穢》的層層遞進,《近畿》也是幾乎沒有爆點,除了在後半揭露原來⋯⋯是⋯⋯,另外還加入了不知所云與重複呢喃的瘋狂感,或許能說帶點《克蘇魯神話》故事的感覺,是個可以一讀的恐怖作品,但如同《殘穢》這個故事以堆疊醞釀的恐怖感以致用畫面難以表現,《近畿》電影可能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不知道表現得如何。

值得一提的點是,書中許多情節其實是取材自真實事件,像是集體恐慌、神秘的女童失蹤等都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然後再融合收入故事線中,強化了故事給人的真實感。
DarkAsk
講完優點(咦?),來講講缺點。

《近畿》其實有點像《殘穢》的變體版,某處的怪異是由另一個怪異的殘留所引起的,一層層追上去,直到最後才指出最初來源,《近畿》的故事在最後「算是」有給個交代,但是就跟許多恐怖小說一樣,前面往往寫得玄之又玄,到最後一開卻讓人覺得「就這?」,嗯,這是作祟的根源,但它為何這麼猛就不得而知。

這樣「強調真實」的故事,用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或說民俗學的角度去看,往往感覺到一些不自然之處,就如同以前說過的,看多了「真貨」的故事,在看到「假貨」時就會感覺到不對勁,例如說出現不符合《金枝》中巫術定律的敘述。

當意識到這點,就會察覺到後半某些段落有「為了噁心人」、「為了嚇人」而如此安排的斧鑿痕跡。
DarkAsk
是說之前有想過,有機會在跑團時想寫個《ムー》雜誌的編輯或作家角色,能夠完美解釋探究謎團的動機,以及所具備的知識與人脈。
~欣迪~
其實我看完原著倒不感覺被詛咒,反而是那種無由來的惡意,令人感到戰慄。
~欣迪~
惡意(或是稱為邪惡磁場)盤旋在近畿地方,起源大概是山中的某個水壩。沾染到的就會受到影響。
DarkAsk
在考慮要不要把背筋的下一部作品《關於污穢之地的聖地巡禮》也讀一讀。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