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Holland 「並非因為基督徒憎恨她的學問而被謀殺。她與亞歷山大圖書館及其後繼者塞拉皮翁神廟沒有任何關聯。她的死並不意味著古代哲學的終結和「黑暗時代」的開始。」 / 「@ TimONeill007 隨時準備揭穿人們所珍視的神話,並用嚴肅的嘲笑來削弱莊嚴的信條,他確實是當代社交媒體中的愛德華·吉本。
「公元十世紀的拜占庭百科全書《蘇達》( Suda )將三部主要學術著作歸功於她:一部是公元前三世紀學者帕加的阿波羅尼烏斯所著的《圓錐曲線》評注,一部是托勒密《簡易表》的評注,另一部是公元二至三世紀數學家亞歷山大的丟番圖所著的《算術》。她的評註已佚失,但我們保留著她研讀過的阿波羅尼烏斯和丟番圖的部分著作,因此可以大致了解她的學識水平。雖然我們沒有證據表明她本人創作過任何原創著作,但這不應讓人覺得她的學識是二流的——她那個時代的許多學者專注於編輯和評論早期著作,而這些評註通常包含獨到的見解。即便如此,她對數學和天文學的貢獻往往被過度誇大:她是一位享有盛譽的學者,顯然也做出了精湛的著作,但她不應被奉為某種偉大的創新者。
-
在查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傳說有名的被基督教壓迫死得很慘的女哲學家故事,查了一下她是那時有名的新柏拉圖主義者…筆記下 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
「並非因為基督徒憎恨她的學問而被謀殺。她與亞歷山大圖書館及其後繼者塞拉皮翁神廟沒有任何關聯。她的死並不意味著古代哲學的終結和「黑暗時代」的開始。」
/
「@ TimONeill007
隨時準備揭穿人們所珍視的神話,並用嚴肅的嘲笑來削弱莊嚴的信條,他確實是當代社交媒體中的愛德華·吉本。
只是,在他揭穿的神話中,許多都源自吉本本人…」
如果提到她的哲學,我們通常會被告知她是“亞歷山大新柏拉圖學派的領袖”,
這讓人聯想到一所現代風格的學府,擁有建築、管理人員,而希帕提婭則擔任某種正式的院長或校長。但事實並非如此。」
---
希帕提亞是一位自由思想家、懷疑論者,甚至可能是反對宗教的無神論者
希帕提亞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她是星盤和水鏡的發明者
她是亞歷山大「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學院」的院長
她與亞歷山大圖書館有聯繫,甚至是圖書館的最後一位館長
她年輕又漂亮
她因對學習的仇恨而被謀殺
她的去世結束了亞歷山大的知識傳統,標誌著古典文明的結束和黑暗時代的開始。
斯內德克並非唯一一個使用這句偽引語的無神論部落客。洛杉磯西方學院地質學教授唐納德·普羅瑟羅(Donald Prothero) 2012年在“懷疑論博客”(Skepticblog)上發表了一篇對電影《阿戈拉》(Agora) 的熱情洋溢的評論。除了充斥著其他歷史謬誤之外,他自己也對哈伯德這句偽造的「引語」信以為真,甚至懶得去核實。這些所謂的「懷疑論者」在符合自身目的時,並不擅長保持懷疑。
(Wats,第 17-18 頁)」
700年來,統治亞歷山大的希臘精英階層憑藉著作為古代世界重要貿易港口之一的地位,從這座城市的財富中獲益匪淺。亞歷山大由亞歷山大大帝創建,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地中海東部希臘城市網絡之一,後來被羅馬人吞併,並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和出口樞紐,將羅馬帝國與尼羅河、紅海以及更廣闊的世界連接起來。
希帕提亞是一位優秀的學者,以其學識而聞名,但她並不是一位偉大的創新者,也沒有發明任何我們所知的東西。
關於希帕提亞的故事的流行版本往往強調她的數學和天文學造詣,部分原因是我們理解並能與這些學科產生共鳴,但主要原因是它為“理性主義者被無知的宗教狂熱分子殺害”的故事高潮埋下了伏筆。她是新柏拉圖主義學派的哲學家,這一說法要不是隻字未提,就是略加贅述。如果提到她的哲學,我們通常會被告知她是“亞歷山大新柏拉圖學派的領袖”,這讓人聯想到一所現代風格的學府,擁有建築、管理人員,而希帕提婭則擔任某種正式的院長或校長。但事實並非如此。
關於希帕提亞時代的亞歷山大,古代文獻中有一個共識:那裡的居民容易激動,對日常事務充滿熱情,並且傾向於在街頭解決這些問題,而且常常使用野蠻的暴力。埃瓦格里烏斯·斯科拉斯蒂庫斯在記述公元457年基督教牧首普羅特里烏斯被謀殺的事件時寫道:
(《教會史》,I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