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09 PM
7
眾赫啊,生日快樂。
(全知讀者視角下有雷收)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11 PM
Sun, Aug 3, 2025 3:19 PM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13 PM
我其實不太做這種事,為了角色的生日發噗?尤其我又不是坑特定角色的人。
但看完第十二集的最後一刻仍在你的生日的話,肯定是某種命運吧。所以,我還是決定發這個噗。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18 PM
帶著小孩看完電影之後,又狠下心來不顧一切地把漫畫跟小說都看一次。畢竟已經不是第一次閱讀,讀起來的速度快多了,直接先看到漫畫連載到的段落再接著小說看,也讓整個過程花費的時間少了一些。
但果然還是看得我眼前花亂,我還記得其中一個晚上我已經沒辦法再讓眼睛對焦在手機的電子書頁上,所有字都糊散開來,彷彿我也身處在那個故事構成的世界裡。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20 PM
不,或許我確實就是寄託所有在文字與故事之中也說不定。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34 PM
條漫曾經陪我度過很長的時間。有幾個月或是幾年的時間裡,我無法成眠的夜晚,必須仰賴著這些不停滑動捲軸帶來的故事,讓別人的生活取代我腦內的思考,直到我瀕臨清醒的邊緣,直接墜入睡眠的深淵。
故事對我來說是讓我可以躲避現實的存在。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42 PM
在看過那麼多故事之後,我逐漸麻痺於其中的套路與呈現,但我還是會看下去。每當朋友提起某個作品時,我的反應常常是「啊我看過⋯⋯但我不記得細節了。」
在那些故事裡,我有印象深刻的故事、特別鍾愛的故事,但就像其他喜歡的東西一樣,我會依照對象推薦他適合的類型,而不會主動提那是我最喜歡的故事。
而全知讀者視角對我來說,則是完全不同的意義。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45 PM
我深知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經典,就像小時候哈利波特陪著我長大,而那個魔法世界成為我至今腦內永遠存在的世界一樣。
全知讀者視角就是仰賴著故事滋養努力活到現在的我,被彷彿用靈魂共鳴一般的小說。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48 PM
而這經驗或許並不與其他人相通。當試著描述這故事對我來說有多特別時,我想講的不是那些旅程、後設手法、巧妙運用套路與吸引讀者的鉤子等寫作⋯⋯
而是他對於一個人過度仰賴閱讀與寫作這兩件事時、過度需要投身故事才能修補自己時,我無法細細描琢的那些巨大孤獨與荒涼。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3:52 PM
每一個故事都有傳遞自己價值的方法與主軸,而全知讀者視角傳遞的方法是故事。這正好就是我所需要的。
我想那是為什麼它會成為我心中的經典,因為在此時此刻此生的我,仰賴的就是這樣的故事。而那並不與別人的人生經驗悲歡相通。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4:02 PM
Sun, Aug 3, 2025 4:27 PM
我其實對這個作品應該有很多話可以說,應該可以仔細地解構它,拆解與讚嘆在多早之前埋下的伏筆與它對應了過往哪些故事的設計。可以對作者需要吸收與採納多少文化的知識與神話,再把它們轉用其中進行吹捧。可以用無數的字來描寫我有多喜歡這裡面的配角們塑造的方式,他們的分明形象與種種討喜之處。
但我只是一個又讀了好多字,在好多世界線徘徊流連,最後還是得上班應付工作的一個讀者。我只是一個很喜歡這個故事,也許不是全部,但每一次重讀總是再被其中一些篇章感動的讀者。
也是一個被它鼓勵之後,又覺得自己仍能寫些什麼短短的東西的作者。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4:03 PM
留幾張我覺得未來可以用上的圖。
九紅
@burgundy_
Sun, Aug 3, 2025 4:03 PM
最喜歡秀英了。
載入新的回覆
(全知讀者視角下有雷收)
但看完第十二集的最後一刻仍在你的生日的話,肯定是某種命運吧。所以,我還是決定發這個噗。
但果然還是看得我眼前花亂,我還記得其中一個晚上我已經沒辦法再讓眼睛對焦在手機的電子書頁上,所有字都糊散開來,彷彿我也身處在那個故事構成的世界裡。
故事對我來說是讓我可以躲避現實的存在。
在那些故事裡,我有印象深刻的故事、特別鍾愛的故事,但就像其他喜歡的東西一樣,我會依照對象推薦他適合的類型,而不會主動提那是我最喜歡的故事。
而全知讀者視角對我來說,則是完全不同的意義。
全知讀者視角就是仰賴著故事滋養努力活到現在的我,被彷彿用靈魂共鳴一般的小說。
而是他對於一個人過度仰賴閱讀與寫作這兩件事時、過度需要投身故事才能修補自己時,我無法細細描琢的那些巨大孤獨與荒涼。
我想那是為什麼它會成為我心中的經典,因為在此時此刻此生的我,仰賴的就是這樣的故事。而那並不與別人的人生經驗悲歡相通。
但我只是一個又讀了好多字,在好多世界線徘徊流連,最後還是得上班應付工作的一個讀者。我只是一個很喜歡這個故事,也許不是全部,但每一次重讀總是再被其中一些篇章感動的讀者。
也是一個被它鼓勵之後,又覺得自己仍能寫些什麼短短的東西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