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蚊戰爭🝱Ϙ小路
@cliatdw
Sat, Aug 2, 2025 1:51 PM
Sat, Aug 2, 2025 1:51 PM
《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
讀了四十頁,發現這實在不適合當睡前讀物
哭了兩次,實在精神渙散了。之後繼續。
對蚊戰爭🝱Ϙ小路
@cliatdw
Sat, Aug 2, 2025 1:53 PM
序言最後說「我由衷盼望本書能以某種微小的方式,幫助你理解自己的痛苦,或那些為生存奮鬥之人、在該戰役中已經敗北之人的痛苦。」
值得一哭。
對蚊戰爭🝱Ϙ小路
@cliatdw
Sat, Aug 2, 2025 1:59 PM
Sat, Aug 2, 2025 2:05 PM
恰好今天看到《腦能量》的理論,認為精神疾病是一種代謝疾病。也就是,當人的身體出現代謝問題,損傷神經細胞產生了種種症狀,根據外顯症狀被分類出種種疾病。因為其中病灶相同,所以精神疾病間的共病狀況頻繁。
我試圖從「憂鬱症是一種繼發性症狀」的角度來看,覺得另有一番新天地。
比如微笑憂鬱,說「他明明下午還好好的」,其實是還沒有病發或惡化,而一旦發作起來,那種排山倒海的痛苦當然是毫無緣由的。
這個問句的重量應該要跟以下這個問題相同:下午都還活的好好的,怎麼晚上忽然心梗走了?
並不是旁人沒有挽救,而是當疾病將人掠走,有時緩有時急而已。
對蚊戰爭🝱Ϙ小路
@cliatdw
Sat, Aug 2, 2025 2:03 PM
我想這種病理性的自殺可以歸為一類,另一類才是激憤性的自殺。前者是由病痛產生難以抑制的、對結束痛苦產生的強大渴望,因此選擇自殺,甚至病痛本身也削弱了人對死亡的恐懼。
這部分的神經已經損毀了,以至於患者更傾向選擇死亡來結束痛苦。
我過去曾說的,有自殺傾向的人較不避諱死亡,也許正是這種損毀的表徵。
對蚊戰爭🝱Ϙ小路
@cliatdw
Sat, Aug 2, 2025 2:03 PM
之後再繼續讀。
對蚊戰爭🝱Ϙ小路
@cliatdw
Thu, Aug 7, 2025 6:36 AM
又想到一個類比。因舊傷復發而暴斃的事情,常有,而鬱症患者自殺應該被視為一種暴斃。
載入新的回覆
讀了四十頁,發現這實在不適合當睡前讀物
哭了兩次,實在精神渙散了。之後繼續。
值得一哭。
我試圖從「憂鬱症是一種繼發性症狀」的角度來看,覺得另有一番新天地。
比如微笑憂鬱,說「他明明下午還好好的」,其實是還沒有病發或惡化,而一旦發作起來,那種排山倒海的痛苦當然是毫無緣由的。
這個問句的重量應該要跟以下這個問題相同:下午都還活的好好的,怎麼晚上忽然心梗走了?
並不是旁人沒有挽救,而是當疾病將人掠走,有時緩有時急而已。
這部分的神經已經損毀了,以至於患者更傾向選擇死亡來結束痛苦。
我過去曾說的,有自殺傾向的人較不避諱死亡,也許正是這種損毀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