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na
[轉][UAV]戰場上的技術現況與現實 (臉書)

軍事迷 | 標準的俄國「天竺葵-2」攻擊無人... on Facebook

一架不到1萬美金..很可能90%電子零件都是大陸輸入+本國廉價勞工...16顆GPS 天線陣列還真的是暴力解

https://images.plurk.com/mznn19m0aBosb2r7R28zj.jpg https://images.plurk.com/6O9KQC9BUvpTKa43v2xm1e.jpg https://images.plurk.com/5YpTiIQk29ycjlt80JV5v0.jpg https://images.plurk.com/1Az3X20HKFSFhXaGpEio99.jpg https://images.plurk.com/4ZwdRrvUNeDpoGz3BkheQ.jpg https://images.plurk.com/6ltEfAcYv8JhFVo4KQgCSS.jpg
Magana
應用篇(?)
Facebook

https://images.plurk.com/7Jn2OjD64FGc7SMxoKpv95.jpg https://images.plurk.com/2zXvlx5PCyC4vwgdwipikC.png

前幾天才公開的跟生產線現況
稱全球最大無人機工廠 俄羅斯罕見發影片介紹
Nihtab
當不對稱作戰的強勢方也用UAV,真的很頭痛。
Magana
Nihtab : 重點是裡面90%零件技術都是深圳來的,現在我們國防部平均採購一架去紅“商規”國產空拍機也要800萬台幣(超過25萬鎂)要跟人家比什麼
68.87億採購6款軍用商規無人機放榜了! 最快明年投入戰備部署 - 自由軍武頻道
那個去紅到底做到多少%也沒有人能保證
ccyew
這價差....
Magana
劍翔無人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科院的版本一架要2500萬 上面可能不到三顆GPS 也不會有gsm
kyosho
連外殼這種簡單的部分也要去紅
結果就是買大陸的來抄外型
Magana
kyosho : 外殼是最簡單的,國內到處都是模具廠其實都會做,問題在於核心電子元件,雖然說飛控是源自美國的開源系統,但是除了核心cpu晶片(ARM或是FPGA)還是軍規IMU以外,舉凡被動元件、無刷馬達、馬達控制器(現在都說“電調”)、大扭力伺服機、二行程(機車)引擎、GPS接收器、電子羅盤、自穩雲台以至於各種電阻電容電感被動元件....等林林總總(不需要奈米製程)的電子零件(含客製化打板廠)幾乎都是來自深圳無人機一條街(?),這些電子零件因為毛利低早就沒在國內生產,現在要另覓商源都要幾倍價格跟其他海外廠或是轉手第三方貼牌的大陸零件進貨取得,有部分可以在國內重新生產的,也常因為量少起步又晚品質還比不過對岸成本還比人家高一個數量級
kyosho
印象magana 最早就是自組開源無人機的說
只是說外殼既然有能力殼蟻製作
卻還要拿人家外型來抄
所有電控系統的確台灣太晚發展了
便宜行事的就是那深圳貨洗產地最快( •᷄ὤ•᷅)
Magana
kyosho : 最早(20年前)還沒流行開源系統,所以是用學長們設計的架構,自行兜感測器以及微控制器寫程式從底層架起來(那時手機arm 架構剛問世,工業主流不是微控就是x86單板電腦),所以真的是“自製”飛控... 當然手工品質不能跟市售品比
https://images.plurk.com/1Tr7YmOj2fFTxacn51V1X.jpg https://images.plurk.com/6IxN5SKtCn0Ebl5rmxcBqZ.jpg https://images.plurk.com/4JODiNw9U4dKxWgwO7Ygtq.jpg https://images.plurk.com/3iUO2aWh3HyJsBi5NOauU4.jpg
直到5年前為了考照重新做飛機的時候才再直接買市面上(其實都是深圳淘寶過來的)現成的開源飛控板 https://images.plurk.com/5p1QoJANvl9Rm6vH86HIV8.jpg
Magana
所以其實20年前,在開源系統問世以前,台灣就有自製無人機的電控系統了(最早的無人機公司成立於2005年,中科院的無人機案更早),只是當年都被當成大號的遙控飛機,政府及產業界對它沒興趣,就一直放置到現在被超車了,政府真的亂撒幣投注大量資源也是烏克蘭戰爭開始之後的事了,還不是國防部而是國安會的指令
kyosho
太後知後覺了
一直被當作玩具對待( •᷄ὤ•᷅)
看來聽公司主管說一個案子那麼多錢
換算下來一台飛機要上千萬
不是歐北卵共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