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22 AM
Mon, Jul 21, 2025 2:34 AM
1
memo一下別的設計師的經驗語錄
:
-
先提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在台灣這塊地方,差不多7、8成的客戶需要的不是創意,而是銷售、行銷、廣告。
還有客戶他不懂你的專業,不可以預設他懂,他懂就不用你來了
(這是全世界都會有的問題,不是台灣才有。以上是前廣告業老闆傳授的經驗)
因此設計師通常只有幾個選擇:
1. 好好溝通的說服他
2. 配合 (但一切後果由他自負,請你做好切割與任何自保,保護你自己)
3. 這個案在時間與付出上不划算,拒接,不要浪費你的時間
-
各行業設計師經驗語錄
:
做品牌做久了,最怕親友問你怎麼不自己創業。因為你見過太多「夢想包裝」死在起跑線—看似微不足道的五萬塊現金流缺口,足以讓整個美好願景瞬間蒸發。 -
設計師語錄
設計系行業經驗談
設計業心得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22 AM
客戶要你給他「設計感」,但最好別太有設計感
因為「太設計了」=「我看不懂」=「重做」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22 AM
你最熟悉的色彩是 # FF0000(大紅),因為客戶最愛說「再紅一點」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24 AM
你越懂「少即是多」,越明白留白的美學價值。但市場反應永遠是:「這麼空,設計師是不是沒做事?」客戶嘴上說要極簡風格,實際執行時卻要求價格標語、明星代言、三段 CTA、客服 QR Code 全部塞進來。你最終設計的不是視覺作品,是資訊戰現場。
-
個人memo: 注意客戶要的是什麼。以及商業性質廣告一直都是資訊戰,與行銷廣告。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38 AM
你洋洋灑灑寫了一整段職人精神、品牌溫度,對方看完只關心:「可不可以再加一句免運費?」你花三天構思的品牌核心價值,最後被一行「買一送一」完全壓過風頭。
-
個人memo: 客戶有他要的廣告效果和標語
老樣子引導客戶,不然就是配合他
P.S. 你所製作的任何東西,有一半都是客戶的,買斷後都是他的,頂多把東西加進你的履歷和經驗。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40 AM
你知道所有 AI 工具的優缺點,但客戶永遠只會說:
「那個 ChatGPT 不是免費的嗎?為什麼還要找你?」
-
個人memo:
如果是已經登門的客戶,反問對方: 那請問為什麼你來找我呢?
(出自我的美髮師經典語錄,同樣都是那句老話,今天客戶自己行,他就不會出來找人)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41 AM
你越懂永續設計,越知道如何讓產品兼顧環保與美感。但你也知道,超過899元就會被市場嫌貴。那些平時高喊「我支持這個理念」的朋友,最後還是默默下單了別人家更便宜的產品,然後在 IG 限動發「這個很滑」。
-
個人memo: 稍微參考一下這個金額,總之這個金額以後一定會上調,而且是變高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44 AM
你比印刷廠老闆更懂紙材特性,比 PM 更清楚專案時程
但最懂設計眉角的,往往是財務長
他能精準告訴你:你提的那款紙材根本進不到貨、燙金要多等兩天加五千、那個特殊色印刷廠做不出來。他還會貼心提醒你,去年同期的預算是你報價的一半,「能不能想想辦法?」
-
個人memo:
管錢的一直都很厲害啊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45 AM
他們說想聽專業建議,其實是想套你之前那個成功案例的做法。最經典的開場:「我看過你們之前做的那個⋯⋯能不能照那樣做,但要更有創意一點?」你的資歷變成了免費的創意資料庫。
-
個人memo:
這個重要,筆記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55 AM
-
另外推薦一本書:
平面設計發展史 Graphic Design : A Concise History
作者: Richard Hollis
雖是講解平面設計與風格,但這本書把我從大學4年內的洗腦給拉回高中職科的時候。
再加上回去看下傳統LOGO製圖後有一種反璞歸真的感覺
其實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種反洗腦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2:57 AM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我進大學後不停被學校營造的系所行向、和部分老師教授,灌輸設計師是一個什麼高階職業,而且設計師要有創意、要有藝術性質的美感
但他們的目的,一直都是要學生去參加比賽> 得獎> 替學校打廣告喔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3:00 AM
在我破除那個洗腦前,都忘記其實平面設計他就是"廣告",隨發展逐漸往更高階段發展
但目前設計業發展到藝術層級的地方,普遍都是歐洲、北美洲,整個亞洲大概只有日本有到那個級別,台灣這塊領域則是在20年前左右就落後人家50年左右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3:02 AM
台灣直到現在你看普遍客戶的傾向也一樣都是便宜廣告,甚至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行銷也都一樣是速食了,於是先有模板,後有AI,讓AI去處理低階的速食廣告對我這行的人來說也沒什麼不好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3:03 AM
但以美學、以及這個產業的發展來說,就不見得是好
以後會變得如何,也只能在場外觀察了吧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4:50 AM
後面再多廢話一下(?)
我看很多人都走不出"夢"這個檻,如果是年輕人的話很正常,這可能是台灣目前環境下的必經之路
但做到4、50歲,那個人還看不透這個環境,我就只能說是他還沉浸在那個夢沒醒,遇到這種人的話建議不必深交,你和他談話,可能比較多的內容是聽他抱怨做設計窮又苦、創意熱情被當消耗品
但事實上台灣藝文圈內,抄襲借鑑偷創意時有所聞,也不限哪個領域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4:55 AM
不要企圖在現實內實現什麼到處都是絕美美學、獨一無二的創意,這點連領先我們半世紀的歐洲都不一定能做到。
現在世界最尖端的藝術領域都在愁21世紀當代依然做不到這個世紀的新風格,只有不停借鑑過去,重新把復古當潮流。
我不是要消極的表示世界上沒創意,而是美好的創意和靈感原本就很稀有,它是珍稀且可貴,請不要像我過去大學裡的某位教授一樣沉浸在他幻想的大創意、大新藝術世界裡。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4:59 AM
至於上面提到的苦又窮,以我目前見過的例子,抱歉,是這樣抱怨的我們沒本事
你家族沒有那個背景,你家族沒有那個人脈介紹各大企業公司行號的案子給你,你畢業的大學不是頂尖名校,你沒有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擠進全台排行前10內的大公司,你沒有趁黃金時期在公司建立良好人脈與信任。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5:06 AM
當然進台北大公司也不會都是什麼好缺涼缺,有高薪,但有代價,尤其是你毫無特殊背景,只能靠學歷一決勝負的時候。
我前同事先生是留英回來的設計師,回國後去台北某大公司面試,主管一面試就給他下馬威,因為這種人認為歸國派的沒留在國外深造都是在海外混不下去的魯蛇。
同事先生後來還是進這間公司,月薪10萬,但加班到半夜2點跟睡公司從偶爾一次逐漸變成常態。
因為同事先生覺得人生過成那樣實在太沒意義,待不到三年果斷辭職,生活後來過得快樂多
御茶思(SK)
@magnet_300
Mon, Jul 21, 2025 5:20 AM
沒什麼背景啊、人脈介紹啊、在台灣混差不多也就是這樣了,除非你看懂行業利潤這類眉角,同時又不挑,你會的專業剛好又符合目前最新的技術主流,那要混得好就比較容易了。
最後,如果是存心想賺大錢、開名車、住高級社區、渾身奢侈品為主的話,這種人應該去轉行當房仲或業務
跟我抱怨什麼台灣設計難賺,好窮穿不起奢侈品、買不起世界師名家具;現實是全世界"普通的設計工作"都難賺。請問是原研哉、隈研吾或是Jonathan Anderson這一級別的人嗎?
不是的話卻要過他們的生活? <我每次看到這類人的抱怨我就很想問他們這個問題,他到底是覺得他身上有哪個條件可以?
載入新的回覆
-
先提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在台灣這塊地方,差不多7、8成的客戶需要的不是創意,而是銷售、行銷、廣告。
還有客戶他不懂你的專業,不可以預設他懂,他懂就不用你來了 (這是全世界都會有的問題,不是台灣才有。以上是前廣告業老闆傳授的經驗)
因此設計師通常只有幾個選擇:
1. 好好溝通的說服他
2. 配合 (但一切後果由他自負,請你做好切割與任何自保,保護你自己)
3. 這個案在時間與付出上不划算,拒接,不要浪費你的時間
-
各行業設計師經驗語錄:
做品牌做久了,最怕親友問你怎麼不自己創業。因為你見過太多「夢想包裝」死在起跑線—看似微不足道的五萬塊現金流缺口,足以讓整個美好願景瞬間蒸發。 - 設計師語錄 設計系行業經驗談 設計業心得
因為「太設計了」=「我看不懂」=「重做」
-
個人memo: 注意客戶要的是什麼。以及商業性質廣告一直都是資訊戰,與行銷廣告。
-
個人memo: 客戶有他要的廣告效果和標語
老樣子引導客戶,不然就是配合他
P.S. 你所製作的任何東西,有一半都是客戶的,買斷後都是他的,頂多把東西加進你的履歷和經驗。
「那個 ChatGPT 不是免費的嗎?為什麼還要找你?」
-
個人memo:
如果是已經登門的客戶,反問對方: 那請問為什麼你來找我呢?
(出自我的美髮師經典語錄,同樣都是那句老話,今天客戶自己行,他就不會出來找人)
-
個人memo: 稍微參考一下這個金額,總之這個金額以後一定會上調,而且是變高
但最懂設計眉角的,往往是財務長
他能精準告訴你:你提的那款紙材根本進不到貨、燙金要多等兩天加五千、那個特殊色印刷廠做不出來。他還會貼心提醒你,去年同期的預算是你報價的一半,「能不能想想辦法?」
-
個人memo:
管錢的一直都很厲害啊
-
個人memo:
這個重要,筆記
另外推薦一本書:
平面設計發展史 Graphic Design : A Concise History
作者: Richard Hollis
雖是講解平面設計與風格,但這本書把我從大學4年內的洗腦給拉回高中職科的時候。
再加上回去看下傳統LOGO製圖後有一種反璞歸真的感覺其實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種反洗腦
但他們的目的,一直都是要學生去參加比賽> 得獎> 替學校打廣告喔
但目前設計業發展到藝術層級的地方,普遍都是歐洲、北美洲,整個亞洲大概只有日本有到那個級別,台灣這塊領域則是在20年前左右就落後人家50年左右
以後會變得如何,也只能在場外觀察了吧
我看很多人都走不出"夢"這個檻,如果是年輕人的話很正常,這可能是台灣目前環境下的必經之路
但做到4、50歲,那個人還看不透這個環境,我就只能說是他還沉浸在那個夢沒醒,遇到這種人的話建議不必深交,你和他談話,可能比較多的內容是聽他抱怨做設計窮又苦、創意熱情被當消耗品
但事實上台灣藝文圈內,抄襲借鑑偷創意時有所聞,也不限哪個領域
現在世界最尖端的藝術領域都在愁21世紀當代依然做不到這個世紀的新風格,只有不停借鑑過去,重新把復古當潮流。
我不是要消極的表示世界上沒創意,而是美好的創意和靈感原本就很稀有,它是珍稀且可貴,請不要像我過去大學裡的某位教授一樣沉浸在他幻想的大創意、大新藝術世界裡。
你家族沒有那個背景,你家族沒有那個人脈介紹各大企業公司行號的案子給你,你畢業的大學不是頂尖名校,你沒有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擠進全台排行前10內的大公司,你沒有趁黃金時期在公司建立良好人脈與信任。
我前同事先生是留英回來的設計師,回國後去台北某大公司面試,主管一面試就給他下馬威,因為這種人認為歸國派的沒留在國外深造都是在海外混不下去的魯蛇。
同事先生後來還是進這間公司,月薪10萬,但加班到半夜2點跟睡公司從偶爾一次逐漸變成常態。
因為同事先生覺得人生過成那樣實在太沒意義,待不到三年果斷辭職,生活後來過得快樂多
最後,如果是存心想賺大錢、開名車、住高級社區、渾身奢侈品為主的話,這種人應該去轉行當房仲或業務
跟我抱怨什麼台灣設計難賺,好窮穿不起奢侈品、買不起世界師名家具;現實是全世界"普通的設計工作"都難賺。請問是原研哉、隈研吾或是Jonathan Anderson這一級別的人嗎?
不是的話卻要過他們的生活? <我每次看到這類人的抱怨我就很想問他們這個問題,他到底是覺得他身上有哪個條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