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2:15 PM
2
關於止血帶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2:16 PM
戰術止血帶目前已經開始納入臺灣急救體系內,是必備且必學的工具,臺灣比較大宗在使用的是 CAT。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2:17 PM
以下皆簡稱「戰術止血帶」為「止血帶」。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2:21 PM
止血帶經由美軍數據驗證,能大幅提高四肢大出血傷患的生存率,且數據也顯示止血帶的使用在 2 小時內都不會顯著提高組織壞死截肢或是血栓的機率,而止血帶的設計操作上只需要不到 30 秒就能有效止住大出血,是止血速度最快的方法,所以現在教學四肢大出血皆改為優先選擇打上止血帶。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2:32 PM
Sun, Jul 20, 2025 2:34 PM
四肢大出血通常會是動脈出血、可見的大量出血、斷肢,未能控制大出血的傷患可能會在出血開始後的三分鐘內死亡。
關於止血帶有沒有替代方案?有。那是否可以不使用止血帶?答案是不建議。
有幾個原因:
1. 操作時間,替代方案會需要比止血帶更久的操作時間。
2. 操作難度,替代方案比止血帶更難上手,且不容易綁好。
3. 道具的入手難度,除非有特意整理在一起,不然很難在短時間內立刻蒐集完可以用上的工具,且這個過程一樣需要花時間。
4. 有效程度,因為結構上的問題,替代方案很難做到跟止血帶同樣程度的壓力,很有可能在大出血時會加壓無效。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2:34 PM
Sun, Jul 20, 2025 2:36 PM
補充:
止血帶替代方案不能使用有彈性的布料或塑膠布,也不能使用面積太細的布料。
線跟繩子絕對 NG,它們無法有效止血,反而因為表面積壓力過度集中,可能會造成組織壞死。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2:37 PM
止血帶不能重複使用。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3:25 PM
現在不教止血點止血。
以前推止血點止血,是因為當時並沒有數據可以說明使用止血帶不會造成組織壞死跟血栓,但實務上止血點止血難上手,而且個體差異的關係不一定好找跟按對位置;所以有數據支持後,現在都是教止血帶了。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3:27 PM
止血帶的好處:
1. 操作簡單、快速。
2. 可以自己操作。
3. 打上後不需要再關注它,可以空出手或人力去做其他項目。
替代方案沒辦法由傷患獨立操作,且比較容易有鬆脫的風險。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3:33 PM
止血帶只適用「
四肢
的
大出血
」。
可見的小出血 → 加壓止血,通常正確按壓一段時間後就會止住,如果一直止不止才視情況看是否打止血帶。
軀幹大出血 → 加壓止血。
腋下、鼠蹊部等關節處大出血 → 填塞止血。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3:35 PM
填塞止血其實用一般紗布很難有效止住,所以通常會是使用有止血藥的止血紗布來進行填塞。
透明
@woodkoLi
Sun, Jul 20, 2025 3:39 PM
會塞到身體裡的紗布最好要有記號線,避免塞進去之後找不到、忘記拿出來、被留在身體裡。
透明
@woodkoLi
Mon, Jul 21, 2025 10:55 AM
Mon, Jul 21, 2025 10:58 AM
目前臺灣可以買到的美國止血帶是 CAT 跟 SOF。
兩者的原理一樣,差在旋桿固定方式跟是否使用魔鬼氈。
黑熊的 SOF 比較便宜一點,但 CAT 比較好收納,而且 CAT 操作更簡單直覺一點,我自己摸過兩者也是覺得 CAT 打上去比較不需要思考,所以我會比較推薦一般民眾準備 CAT。
SOF 的優點是不使用魔鬼氈,加上三角扣,讓 SOF 的旋桿加壓程度不會被卡槽限制住。
魔鬼氈有可能因為污染或是溫度變形,只是我自己操作的結果是 CAT 沒那麼容易失效,所以我覺得可以不用考慮這個問題。
透明
@woodkoLi
Sat, Jul 26, 2025 11:15 PM
@night831030 - 最近在好幾個地方同時看到關於止血帶的事情 把我自己曾經當戰傷救護教官的小東...
載入新的回覆
關於止血帶有沒有替代方案?有。那是否可以不使用止血帶?答案是不建議。
有幾個原因:
1. 操作時間,替代方案會需要比止血帶更久的操作時間。
2. 操作難度,替代方案比止血帶更難上手,且不容易綁好。
3. 道具的入手難度,除非有特意整理在一起,不然很難在短時間內立刻蒐集完可以用上的工具,且這個過程一樣需要花時間。
4. 有效程度,因為結構上的問題,替代方案很難做到跟止血帶同樣程度的壓力,很有可能在大出血時會加壓無效。
止血帶替代方案不能使用有彈性的布料或塑膠布,也不能使用面積太細的布料。
線跟繩子絕對 NG,它們無法有效止血,反而因為表面積壓力過度集中,可能會造成組織壞死。
以前推止血點止血,是因為當時並沒有數據可以說明使用止血帶不會造成組織壞死跟血栓,但實務上止血點止血難上手,而且個體差異的關係不一定好找跟按對位置;所以有數據支持後,現在都是教止血帶了。
1. 操作簡單、快速。
2. 可以自己操作。
3. 打上後不需要再關注它,可以空出手或人力去做其他項目。
替代方案沒辦法由傷患獨立操作,且比較容易有鬆脫的風險。
可見的小出血 → 加壓止血,通常正確按壓一段時間後就會止住,如果一直止不止才視情況看是否打止血帶。
軀幹大出血 → 加壓止血。
腋下、鼠蹊部等關節處大出血 → 填塞止血。
兩者的原理一樣,差在旋桿固定方式跟是否使用魔鬼氈。
黑熊的 SOF 比較便宜一點,但 CAT 比較好收納,而且 CAT 操作更簡單直覺一點,我自己摸過兩者也是覺得 CAT 打上去比較不需要思考,所以我會比較推薦一般民眾準備 CAT。
SOF 的優點是不使用魔鬼氈,加上三角扣,讓 SOF 的旋桿加壓程度不會被卡槽限制住。
魔鬼氈有可能因為污染或是溫度變形,只是我自己操作的結果是 CAT 沒那麼容易失效,所以我覺得可以不用考慮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