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Huan-yu Chen on Facebook

為什麼這次抽血事件,醫界譁然,因為當今人體試驗,完全不是像師大這樣做事,師大離正常社會行情太遠,粗暴又難看。
我家人長輩有參與醫學中心(彰基)的研究計畫成為受測者,而且參加兩個計劃,也是接受抽血。邀約受試時,我全程在旁。
IRB文件寫得很清楚,從研究目的開始,到檢體使用範圍及使用單位、保存地點及銷毀期限,都要交代(如圖)。結果這次師大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血液被抽去哪裡用、不知存放在哪裡!
我們碰到的研究助理,本身曾任慢性病個管衛教師,也任職過醫院的出院小組,不是研究生。這點對長輩差很多,助理有辦法用國台語雙聲道,一項一項慢慢跟長輩解釋,確認完全聽懂。所以我家長輩欣然接受。

台師大
Deva
而且資料要提供計劃主持人,也就是醫師本人之聯繫方式,包括個人(公務)手機,揭露得很完整,也清楚告知我們中間隨時可退出並要求銷毀檢體。
更重要的是,侵入性檢查會有風險,風險也要提醒(如圖),雖然我家長輩參與的風險極小,抽一次血而已。但是,師大這次完全不同喔,一天抽血3次,連續14天,這個血管承受的風險不揭露給受試者的話,連心血管科醫師都無法接受。倘若有學生血管因此受損,我認為師大可能還有傷害的民刑事責任
我家長輩的主持醫師也有把我們自己受測的初步結果親口告知說明、且列印出來給我們,我認為這是他們回饋受試者的方式,在研究中先行提供對當下治療有幫助的訊息,告知受試者。
Deva
至少醫界是嚴謹地在做事,而且受試者會感受到研究者的尊重,所以這次醫界看到師大這樣做事,幾乎都傻眼。
過去我自己在做研究的時候,有進到臨床進行訪談。當時IRB還沒有實行到社會科學來,但醫院有要求我填寫一份切結書,即遵守研究倫理的基本規範。這其實是清大社會所的基本常識,是我們日常(不用IRB)就會做到的事,屬於基本的研究倫理。
而師大對受試者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還敢說自己是運動科學,根本是暗黑科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