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se: Son of Rome (2013) Crytek 主角梅流士‧泰圖斯(Marius Titus)在父親遭蠻族殺害之後成為十四軍團的百夫長,銜命進攻不列顛島嶼拯救被綁架的皇子,無役不與的他終於理解究竟誰是造成一切血腥的元兇,於是他決定化身為復仇之鬼大馬克里斯(Damocles),返回羅馬執行正義的復仇。
Gabriel Knight: Sins of the Fathers (2014) Jane Jensen是很早就投入遊戲製作的女性之一(雖然我一直把她記成Roberta Williams)加布列奈特系列是九零年代的點擊ADV偵探作品,第一集以美國南方紐奧良和巫毒為背景,講述落魄的小說家兼古書店店長,以城市中發生的連續宗教殺人案為題材,開始四處打聽查案,進而發現自己家族過往的故事。
Disco Elysium (2019) 個人目前不想很深入去看這個作品,若簡單總結,我會說敘事形式是解離意識流互動小說,風格上是垮世代(Beat Generation)神經兮兮風味的仿福爾摩斯偵探劇,內容談論大量政經意識形態與存在哲學,故事主軸是內省與沉淪,遊玩系統參雜RPG的數值門檻與骰子隨機檢定,美術視覺上則是黯淡灰鬱的抽象/印象景觀。
我和Remedy的連結是透過音樂,自大學時期成為Poets of the Fall的腦粉,Remedy從Max Payne 2開始和他們友好合作一直到現在,已經到了粉絲會開始揣測這個樂團在R家宇宙裡面扮演什麼角色的程度──總之R家遊戲我都有買(除了最近的多人遊戲),只是恐怖遊戲當真苦手,在這之前我只有破完Quantum Break😂😂😂Control也是差點在開頭就要不行,後來勉強ㄍ一ㄥ住了😂😂😂
2025遊戲心得集中噗
消一些收藏庫遊戲,比較沒想法的就下收👇
TheForgottenCity Ryse GabrielKnight DiscoElysium Control Troublemaker
Kena: Bridge of Spirits (2022)
Ember Lab
The Forgotten City (2021)
Modern Storyteller
這個遊戲剛好卡在了亞伯拉罕系宗教的起點,為什麼?不知道😂
會有用?
等有時間再來體驗Ryse: Son of Rome (2013)
Crytek
主角梅流士‧泰圖斯(Marius Titus)在父親遭蠻族殺害之後成為十四軍團的百夫長,銜命進攻不列顛島嶼拯救被綁架的皇子,無役不與的他終於理解究竟誰是造成一切血腥的元兇,於是他決定化身為復仇之鬼大馬克里斯(Damocles),返回羅馬執行正義的復仇。
主要賣點是超有戲劇感的精緻畫面與敘事,加上一點羅馬軍人的武鬥體驗,戰鬥上小小缺陷,但整體而言我覺得很讚。遊戲的時長和節奏超級棒,大概五、六個小時可以破台,感覺就像看了一場比較長的電影。
遊戲裏的凱爾特文化象徵
連獻祭雷神Taranis的wickerman也有出現(一般人看到這個應該會先想到凱吉吧XDD
Gabriel Knight: Sins of the Fathers (2014)
Jane Jensen是很早就投入遊戲製作的女性之一(雖然我一直把她記成Roberta Williams)加布列奈特系列是九零年代的點擊ADV偵探作品,第一集以美國南方紐奧良和巫毒為背景,講述落魄的小說家兼古書店店長,以城市中發生的連續宗教殺人案為題材,開始四處打聽查案,進而發現自己家族過往的故事。
以前美國南方密西西比流域與沼澤地帶接連經過法國、西班牙與英國殖民統治,直到19世紀初才被美國買下。但法國文化在當地,特別是路易斯安那州與紐奧良一帶留下許多文化遺產與深刻的影響。殖民期間,西班牙人與法國人大量轉移黑奴,連帶也將始於非洲的Vodun引入美洲。
不過,對巫毒基本知識這方面的介紹是真的不錯。
這個作品是不是有受到Wes Craven的Serpent & Rainbow的影響🤔
Disco Elysium (2019)
個人目前不想很深入去看這個作品,若簡單總結,我會說敘事形式是解離意識流互動小說,風格上是垮世代(Beat Generation)神經兮兮風味的仿福爾摩斯偵探劇,內容談論大量政經意識形態與存在哲學,故事主軸是內省與沉淪,遊玩系統參雜RPG的數值門檻與骰子隨機檢定,美術視覺上則是黯淡灰鬱的抽象/印象景觀。
這遊戲可以快速切換雙語真的是德政,所有遊戲都應該把這種機制作進去吧???
翻譯⋯⋯只能說是勉強可以理解,造成了我一部分的閱讀疲勞,但為了加速閱讀速度還是選了正體中文。
除了漏翻、錯字和和諧以外比較煩人一點的是在地化語境無法轉化為合乎台灣人(或説任何中文使用者的)詞句結構,常常需要腦內重組、無法直接吸收,還有很多語氣強調用詞翻不出來──這還是我用英聽有辨識到的部分而已,文本上有很多地方是沒配音的🙃文本艱深又量大,會有這種翻譯品質也不太意外😅
因為是偵探遊戲所以選智力開局,不知道選體力系的哈利會不會腦內聲音沒那麼囉唆
遊戲中的哈利可以有很多走向,我當然是選擇當個良心發現的市民,但很多時候會手賤很想去看沒點過的選項,殊不知到最後才發現搭檔阿金默默都記在他的小本本裡面(X
不時要配合哈利的胡鬧、幫忙打圓場、態度可以很硬也很軟、只想幹正事趕快回家的態度真的超讚。
哈利對阿金的深情獻唱(X)真的是尷尬到好好看
玩到最後有點欲罷不能,很想再看到這倆人搭檔
Control (2020)
拖到現在終於破台😌
我和Remedy的連結是透過音樂,自大學時期成為Poets of the Fall的腦粉,Remedy從Max Payne 2開始和他們友好合作一直到現在,已經到了粉絲會開始揣測這個樂團在R家宇宙裡面扮演什麼角色的程度──總之R家遊戲我都有買(除了最近的多人遊戲),只是恐怖遊戲當真苦手,在這之前我只有破完Quantum Break😂😂😂Control也是差點在開頭就要不行,後來勉強ㄍ一ㄥ住了😂😂😂
相較不可直視的古神,更強調日常生活與隨處可及、無所不在的異常,共通的恐怖能歸納為「無法理喻」和「不可阻擋」,追根究底都是投射恐懼,只是概念與物質之差。
詮釋得很不錯。
遊戲裏有幾個蠻眼熟的reference,最知名的大概是美國大使館那個聲波武器疑雲(現實發生過的事)。
Control在各種怪異物品的呈現上主要也是採取環境紙條和博物館模式,有心的玩家經過看了笑一笑,然後就沒了。主線感覺一面想要接軌洛夫克拉夫特、一面想要顧及真正的心理學論述好像有點辛苦。
我一走到這面黑板前馬上就注意到關鍵字,想說「該不會!?!?」
Troublemaker (2023)
來自印尼,用2D美術來掩飾low poly風格的一本道猜拳系搞笑打架遊戲。
故事描述與混混鬥毆而轉學的高中生布廸(Budi),來到新學校仍因為他高強的打架技術而很快就闖出名氣,他又不巧喜歡上了地頭蛇的女朋友,在新朋友半推半就之下,他參加了學校年度的武鬥競賽,各種表現導致他整天被人找麻煩。
我會買這個遊戲純粹出於表面上強烈的SEGA電波──但實品玩起來比較像是R星或睡犬那一類的赤手空拳搏擊戰鬥(就連字體也是R星字體),就是我上面說的「猜拳」。雖然有一些花俏搞笑的技能,但戰鬥深度就是淺嘗輒止而已,操作也蠻卡的。
主要劇情的呈現方式。
這種混用類VN靜態畫再加一點特效的形式我覺得對沒錢的工作組還不錯,真的可以省很多錢達到不錯的效果。
看了這個介面和戰鬥畫面應該就能理解為什麼我說看起來很SEGA🤪
我現在決定看到好的翻譯都要誇誇一下,Control的正體中文版在地化非常自然,完全沒有翻譯腔,很棒
原來要出二代了嗎😮😮😮
感覺是會有兩個主角以上?光看畫面和遊面是進步很多,也越來越像人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