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33 AM
245
228
[心得]這次颱風災情嚴重,是審視災難社會學中「風險社會」與「社會韌性」的時機
「風險社會」:理解社會中各階層遇到的風險不同,會因社會流動改變
「社會韌性」:遇到災害時,三種部門(公、私、非營利)的動員能力與恢復力
災害下社會不只物理援助,也要留意心理健康。借題謾罵嘲笑的網友、大撒幣的政客、或是亂槍打鳥的詐騙,趁人心脆弱時橫行,是一種心理機制的負面應用、也是救災與復原的「人禍」
「風險社會」理論中,風險較高的群體就容易被騙而破壞「社會信賴」。解法是「社會韌性」,當災害防救的群體建立起信賴,虛擬網路流言或撒錢也無法改變這種實體的互助網絡
因此,捐帆布捐錢捐物資是物理援助,替台電打氣防詐闢謠阻止謾罵則是心理援助,都是加強台灣的「社會韌性」,一開始也許很混亂但會漸漸形成秩序,不要氣餒,量力而為即可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40 AM
台灣是天然災害風險較高的地區,我們日常久累積了許多厲害到不行的經驗,遇到就拿來用,不用嫌麻煩不用慌,真的
@kellerlin - 地震應變知識 ●餘震會頻繁發生,注意防災警報(請打開警報聲不要關掉) ●躲震時...
也可以參考鄰近的日本遇到類似的事情怎麼做
@kellerlin - [新聞]日本1/1石川縣能登地區7.6大地震災難防救相關統整 ※知識來源以推特...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42 AM
截「防制人禍」的部分,也要注意自己不要變成人禍(拖走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43 AM
注意地震災後相關犯罪
●
注意防止宵小/小偷/偷竊、扒手、搶劫、偷窺/偷拍、性騷擾性侵害等災後犯罪行為,優先注意老弱婦孺身心障礙防護
●
不要哄抬物價發災難財
,若遇到截圖拍照檢舉或報警
●注意地震造謠,
地震無法預測只能震後同步通知給還沒傳達到震波的地方來避難
●注意地震假募款真詐財,
相信政府單位的公告並監督執行狀況,並注意截止日期跟量力而為
●注意電視新聞、網路媒體內容農場、社群媒體(LINE低卡噗浪FB推特DC論壇等)的假消息、
拿其他地震影音魚目混珠、Ai造假受災影音,未經查證的「短影片」跟「聽說」都不要轉也不要相信不要假報案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46 AM
●可以捐血者請分批幾週後捐血,不要一頭熱
●當義工運送物資或捐款前,
請先打電話確定對方需不需要
,對方回絕不要暴怒
●非常重要:
不要送舊衣服跟過期食品
給社福單位或災區造成嚴重困擾
●
不要謊報或誇張災情,不要開車擠進災區想幫忙,不要把拍攝災區當娛樂或流量
●不要自立假救援單位、假志工、或是假義工、假救助、假專業造成真的職業專業救難人員困擾,
現場請聽從救難人員指示不要居功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47 AM
地震災後身心調適
●優先關心並照顧受傷或不安的家人親友,整理家裡清點損失,整理避難包調整心態以應付餘震
●若一直感到不安,關掉電視報導、拔數據機斷網、跟留言說明後把手機關機
●
不要去煩受災戶不要去煩受災戶不要去煩受災戶
●去影印身分證護照戶籍謄本影本土地房屋有的沒的所有權狀影本,記得連同印章放在避難包裡
●受災後可以申請災後補助、救助、扶助的就都去申請看看,記得申請表單跟災後照片都要影印拍照留證明,對之後還要鑑定判別跟申請,都會有幫助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49 AM
有關台灣人的防災壞習慣
●震後不要瘋狂囤積生鮮食材,跟日常一樣買三天內可下廚家戶內可食用完的份量就好
●不要恐慌大量下單購買超過一人三天份的防災器材或救難食品罐頭乾糧,只會過期而且浪費
●不要傳驚悚受災影音嚇人或衝流量
●不要亂捐款!!!!!!!!!!!捐物資不是在做資源回收!!!!!!
●不要怒罵救難人員、不要嘲笑責怪受害者、不要恐嚇受災戶、不要威脅他人捐款
●看到非救難醫護社福的政治人物出現在電視上講話或指責政府求曝光,可能是作秀沾光(人血饅頭),請轉台或忽略
●農林漁牧業者巡視時先注意道路是否安全再行前往不要逞強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49 AM
●外食注意瓦斯桶瓦斯管線是否正常、店內有無毀損或是有無瓦斯外洩
●多體恤服務災區的餐飲店家與外送員,不要因久等而爆怒
●避難時的食衣住行都需節儉共用不要暗坎,別人免費提供物資或服務時請說聲謝謝(對啦有些成年人不知道要有禮貌)
●須排隊時優先讓給老弱婦孺身心障礙的陌生人,不要插隊或嘲諷酸人上網公審
●不要上網發表幸災樂禍、詛咒仇恨等言論,看到這類言論請檢舉不要跟他吵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1:52 AM
如果這是一個考核表,每次颱風天或是地震,看台灣社會大眾的反應,大概都能滿江紅了。如何能讓這些狀況愈來愈少,或是自己不要成為滿江紅的一員,就是最大的進步了吧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Jul 12, 2025 2:02 AM
說真的,趁風災打家劫舍漲價或散佈謠言好像是每年颱風的定番欸,都不知道大家颱風天火氣很大只想把這種人拿去種嗎,看到網路還有造謠的無聲檢舉很煩欸
whiter4946
@whiter4946
Sun, Jul 13, 2025 8:51 AM
你好,想要詢問一下,不確定是否是這裡,我曾經得知過internet archive的資訊。但我發現,在那個網站上,某些敏感關鍵字的連結是空的。想詢問一下,不知道有沒有其它適合的方式,保存網頁
whiter4946
@whiter4946
Sun, Jul 13, 2025 8:53 AM
目前我的想法是,單純的複製貼上需要的文字。盡量避免使用,需要網路的超連結
kellerlin
@kellerlin
Sun, Jul 13, 2025 9:52 AM
whiter4946
:
1.這個問題跟本串豪毫不相關,再擱來會刪除唷
2.你很久以前問過,當時我也回答了,ググれ plz
whiter4946
@whiter4946
Sun, Jul 13, 2025 9:58 AM
了解,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
載入新的回覆
「風險社會」:理解社會中各階層遇到的風險不同,會因社會流動改變
「社會韌性」:遇到災害時,三種部門(公、私、非營利)的動員能力與恢復力
災害下社會不只物理援助,也要留意心理健康。借題謾罵嘲笑的網友、大撒幣的政客、或是亂槍打鳥的詐騙,趁人心脆弱時橫行,是一種心理機制的負面應用、也是救災與復原的「人禍」
「風險社會」理論中,風險較高的群體就容易被騙而破壞「社會信賴」。解法是「社會韌性」,當災害防救的群體建立起信賴,虛擬網路流言或撒錢也無法改變這種實體的互助網絡
因此,捐帆布捐錢捐物資是物理援助,替台電打氣防詐闢謠阻止謾罵則是心理援助,都是加強台灣的「社會韌性」,一開始也許很混亂但會漸漸形成秩序,不要氣餒,量力而為即可
●注意防止宵小/小偷/偷竊、扒手、搶劫、偷窺/偷拍、性騷擾性侵害等災後犯罪行為,優先注意老弱婦孺身心障礙防護
●不要哄抬物價發災難財,若遇到截圖拍照檢舉或報警
●注意地震造謠,地震無法預測只能震後同步通知給還沒傳達到震波的地方來避難
●注意地震假募款真詐財,相信政府單位的公告並監督執行狀況,並注意截止日期跟量力而為
●注意電視新聞、網路媒體內容農場、社群媒體(LINE低卡噗浪FB推特DC論壇等)的假消息、拿其他地震影音魚目混珠、Ai造假受災影音,未經查證的「短影片」跟「聽說」都不要轉也不要相信不要假報案
●當義工運送物資或捐款前,請先打電話確定對方需不需要,對方回絕不要暴怒
●非常重要:不要送舊衣服跟過期食品給社福單位或災區造成嚴重困擾
●不要謊報或誇張災情,不要開車擠進災區想幫忙,不要把拍攝災區當娛樂或流量
●不要自立假救援單位、假志工、或是假義工、假救助、假專業造成真的職業專業救難人員困擾,現場請聽從救難人員指示不要居功
●優先關心並照顧受傷或不安的家人親友,整理家裡清點損失,整理避難包調整心態以應付餘震
●若一直感到不安,關掉電視報導、拔數據機斷網、跟留言說明後把手機關機
●不要去煩受災戶不要去煩受災戶不要去煩受災戶
●去影印身分證護照戶籍謄本影本土地房屋有的沒的所有權狀影本,記得連同印章放在避難包裡
●受災後可以申請災後補助、救助、扶助的就都去申請看看,記得申請表單跟災後照片都要影印拍照留證明,對之後還要鑑定判別跟申請,都會有幫助
●震後不要瘋狂囤積生鮮食材,跟日常一樣買三天內可下廚家戶內可食用完的份量就好
●不要恐慌大量下單購買超過一人三天份的防災器材或救難食品罐頭乾糧,只會過期而且浪費
●不要傳驚悚受災影音嚇人或衝流量
●不要亂捐款!!!!!!!!!!!捐物資不是在做資源回收!!!!!!
●不要怒罵救難人員、不要嘲笑責怪受害者、不要恐嚇受災戶、不要威脅他人捐款
●看到非救難醫護社福的政治人物出現在電視上講話或指責政府求曝光,可能是作秀沾光(人血饅頭),請轉台或忽略
●農林漁牧業者巡視時先注意道路是否安全再行前往不要逞強
●多體恤服務災區的餐飲店家與外送員,不要因久等而爆怒
●避難時的食衣住行都需節儉共用不要暗坎,別人免費提供物資或服務時請說聲謝謝(對啦有些成年人不知道要有禮貌)
●須排隊時優先讓給老弱婦孺身心障礙的陌生人,不要插隊或嘲諷酸人上網公審
●不要上網發表幸災樂禍、詛咒仇恨等言論,看到這類言論請檢舉不要跟他吵
1.這個問題跟本串豪毫不相關,再擱來會刪除唷
2.你很久以前問過,當時我也回答了,ググれ p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