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契·麥格農
M1艾布蘭系列主戰坦克的核心優勢不再僅限於其火力、裝甲或機動性,而是其作為戰術鏈核心節點的能力。(例如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戰術鏈是指坦克與其他作戰平台(如攻擊直升機、無人機、步兵戰鬥車及指揮控制系統)通過數據鏈實現實時情報共享、協同作戰的整合能力。中華民國陸軍目前的訓練模式尚未完全適應這一轉變,就算升級裝備,也難以發揮M1的全部潛力。

坦克已不再是單純的地面突擊武器,而是一個多維作戰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M1系列搭載的先進傳感器、火控系統及網路化作戰能力,使其能夠與AH-64直升機、MQ-9無人機,甚至F-35戰鬥機進行協同作戰。

中華民國陸軍的訓練仍過於聚焦於單一平台操作,缺乏跨軍種、跨平台的聯合戰術學思維。
亞契·麥格農
範例:2003 Thunder Run M1提供地面火力壓制,第3步兵師透過直升及支援迅速突圍。

旅級戰鬥上Brigade Combat Team指揮可以用Command Post of the Future (CPOF)去下令調整坦克部署,軍情供給高戰略目標打擊順序。但在烏克蘭戰場上FBCB2也有遇到電子戰干擾的問題,國軍完全沒考慮。M1E3改進方向就是抗無人機還有抗電戰。

烏克蘭在實戰中也展示了RQ-20 Puma即時回傳敵軍裝甲位置,去減少暴露時間,當然這考驗指揮官的盤算能力了,烏克蘭指參基本上都是低能兒。連SINCGARS都沒辦法理解。

次世代旅級作戰非常考驗指揮官的整體戰術學能力,我敢打包票,全中華民國陸海空軍沒有一個有,就算有也不會續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