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3 PM
27
23
Facebook
文長,颱風天慢慢看,看完你就知道應該做什麼選擇。
節錄
以下我分別說明:
經濟超乎預期的好,是因為政府在前一年編列預算時,會參考來年的經濟成長率,經濟成長就可多支出一些、經濟衰退就得注意增加額度。
2020年中,行政院編列預算時,主計總處邀請中央研究院與相關機構的多位外部專家學者進行評估,當時專家學者們預測 2021年經濟成長為 3.9%。
但實際過完一年,發現時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6.28%…所以,進行經濟活動過程中的稅收都跟著增加,企業獲利大增、稅收也跟著增加;經濟好股票上漲投資股票變多,股利稅、證交稅都跟著增加,因此才會讓稅收高於預算這麼多,這是因為整體經濟都在成長,進入正向循環!
掰噗~
@baipu
覺得
Sun, Jul 6, 2025 3:13 PM
真是解了我多年的疑惑!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3 PM
稅改工程: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對政府收支制度進行改革:
支出面上,編列預算方式較過去政府不同,採取「零基預算」,這方式較能節省經費。
收入面上,政府收入來自人民,因此稅制非常重要。第一任行政院長林全在任內將稅制改革完成。
而蔡政府不只收錢,還保障納稅者的權利,如果有稅收不合理,蔡政府還健全納稅者的稅務訴訟制度。上任不到一年,2016年底政府公布《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公布後1年施行。
2017年底,行政法院都設有稅務專業法庭,由具有稅務案件專業法官證明書且每年接受稅務專業訓練、在職研習之法官組成。由該領域專業的法官經手,所以對民眾提起稅務行政訴訟較有保障。
所以,我才會說蔡政府任內頻繁發生的「超徵」(稅收高於預算)是:經濟超乎預期的好,以及林全院長任內推動稅改工程的結果。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4 PM
但原本蔡英文總統並沒有普發現金的計畫,她要拿這筆錢來建設、投資台灣,為了達成她在2020年當選,向民眾表示「留下一個更好的台灣」的政見!
結果,因為在野黨當時在立法院批評政府「違法課稅」、要求「普發1萬」,加上民進黨在2022年地方選舉遭受打擊,最終蔡英文總統拍板定案,於 2023 年元旦向國人報告:
「由於全球經濟處於高度不確定性,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必須將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國人與產業。」蔡英文總統最後表示,「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4 PM
因此,當年超徵的4500億,其中700億歸屬地方政府,剩餘3800億做以下分配:
1000億元,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
1000億元,支應七項方案政策,降低台灣民眾生活開銷、協助提升產業競爭力及相關保障、協助增加台灣旅遊入境人次,包含:興建社會住宅、租屋補助、房貸補助、獎勵危老改建、公共運輸補助(Tpass)、低收與中低收入擴大補助、長照加碼、平價幸福餐盒、 減徵大宗物資稅負、補貼油電價、產業貸款利息補貼、灌溉與相關農水路建設、養殖產業升級(溫網室更新)、綠色生態環境給付(補貼綠色農地)、擴大農保及農民職災保險投保金額及給付、企業獎勵員工來臺旅遊、修學旅行、郵輪及包機獎助…等。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5 PM
1800億,預留以備不時之需,假使全球經濟再次下跌,政府將可釋出第二波、第三波銀彈,避免彈盡糧絕!(但柯文哲還是批評預留1800億是「典型詐欺」)
這是蔡政府任內三次關於發錢的細節,前兩次是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問題,所以政府選擇較能提升經濟成長率的「發行消費券」來刺激經濟。
而蔡政府最後一次發錢是因為超徵,也就是稅收高於預算,這本是好事一件,全世界的政府都希望超徵,台灣連續多年超徵,超徵總金額破 2 兆台幣,但國民黨當時怎麼批評?
說政府「違法課稅」並要求「普發現金1萬」!「普發1萬」四字讓民眾鬼遮眼,民眾已經不在乎相關討論。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5 PM
但如果是政府違法課稅,怎麼可以普發現金?被警察開罰單,但發現是違法開單,應該向監理單位提出申訴,而不是把你繳納的罰金平分給大家吧?所以,蔡英文政府還要想到將納稅者行政訴訟制度弄得更保障納稅人。
超徵就要普發現金嗎?請各位回想一下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超徵有沒有普發現金?
讓我們先回憶一下「超徵」跟什麼有關?稅收與預算。因此,稅收跟預算的關係只有三種可能:大於(超徵)、等於跟小於(短徵),而「等於」幾乎不可能發生,要前一年編預算完全命中隔年經濟發展狀況跟各行各業與個人稅收,常理判斷就知道機率微乎其微。
所以,馬英九執政只有超徵跟短徵兩種可能,而馬英九八年執政,有五年超徵,當時超徵國民黨完全沒有提議普發,也沒人說是政府違法。尤其2014-2015兩年份加起來2800多億,也可以普發1萬,但國民黨那時候沒有這樣做。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5 PM
這是因為,依照《公共債務法》規定,超徵稅收將優先用於減少舉債、增加還債!所以財政部、主計總處每次遇到超徵議題的回答都是這個「還債」!
而根據政大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前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表示「超徵就是指實際徵收到的稅金,多於政府預算編列的數額,不代表政府多收人民的稅金,並不是指政府非法徵稅。」
也就是說,超徵是合法稅收,政府要怎麼使用,只要符合法規都可以。我買一瓶養樂多,被課稅5%;經濟好收入變多,我多買一瓶,一樣課徵5%,但總稅額增加,所以經濟好、稅收變多容易產生超徵 ,一切都合法也沒有一定要普發現金!
試想,超徵要普發現金,那請問「短徵」時政府有沒有再跟國人、企業多收一次稅?沒有。像是 2009年因為金融風暴,稅收少於預算2500餘億,這稱為短徵,但並沒有因為短徵,政府就要求多繳稅。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6 PM
但國民黨完全不是將這樣的事實跟民眾說明,而是去抹黑、瞎扯,但國民黨自己執政卻沒有將超徵拿來普發現金,完全因為自己討厭民進黨討厭到毀憲亂政、把自己的家毀掉都沒差!
而國民黨每次都提「普發1萬」,實際所需金額約為2350餘億,但1萬這個數字怎麼來的?沒有任何討論或科學研究來佐證,就漫天喊價!
然而,此時民眾早已鬼遮眼,被「普發1萬」四字鬼迷心竅。使得,原本打算不普發現金的蔡總統,在國民黨的「普發1萬」咒語之下,民眾紛紛將壓力對著民進黨。
最後,蔡英文與蘇貞昌商討後拍板定案,蔡政府退一步:原本不普發現金變成普發現金,國民黨隨便喊的1萬改為6000元。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6 PM
而國民黨究竟讓誰得利?我先說結論,只有國民黨得利,卻不利國家債務發展。
因為,國民黨先抹黑超徵是違法,再跟著喊普發現金1萬,最後選舉時他們高舉是國民黨讓政府還錢於民。
以上這些是不是很耳熟能詳?沒錯,因為今年又發生了,去年超徵5283億元,是歷史新高,所以國民黨依樣畫葫蘆。
先抹黑「政府違法」,再喊「普發1萬」讓民眾鬼遮眼,然而這次由於立法院民進黨沒有過半,所以國民黨跟民眾黨聯手,直接硬幹!(反正只要政府能生出這筆錢就好~~~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6 PM
如果這件事有利於人民、社會、國家,政黨提議後政策推動成功,民眾給予選票支持,由此形成正向循環,這本來就是民主國家的運作方式:以選票獎勵優秀政治人物、優秀政黨,使其取得權力施政,推行有利於人民、社會、國家的政策,形成正向循環!
但國民黨對超徵議題的操作,完全不顧國家、社會、人民,抹黑合法稅收是違法課稅、超徵沒有一定要普發現金,但國民黨這樣搞之後,現在超徵就是先吵要不要普發現金,開啟惡果!
像2024年超徵金額創歷史新高,為應對川普政府對各國啟動關稅與國際環境不確定性,行政院規劃4100億「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然而國民黨與民眾黨似乎只想普發現金。
這導致,為了發1萬給每位台灣人,我們得犧牲國軍、犧牲國家安全、犧牲產業發展、犧牲教育、犧牲補貼勞保、健保、台電。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7 PM
這是因為4100億裡:
1500億是為了興建各式庫存設施;建立用水、用油、供電備援能量;規劃新建巡防艦艇。
1670億元中的200億用於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1000億補貼台電配合政府三年凍漲政策 ;100億挹注勞保;200億挹注健保;協助弱勢120億;老屋修繕50億。
930億元支持產業,貿易融資利息減碼、輸出保護優惠、外銷貸款優惠、研發補助、租稅優惠、爭取海外訂單…項目過多,其他請瀏覽下方留言處的新聞報導。
簡而言之就是,如果選擇普發1萬,就沒有以上這些政策,尤其其中1500億攸關國防與海巡,國民黨才刪、凍中央政府總政府預算,導致國防與海巡量能嚴重萎縮。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7 PM
還有,凍漲三年的電費可能得一次漲足(健保、勞保沒有撥補,也得增加保費),這將導致通貨膨脹再起。許多民眾不希望漲電價又要拿一萬,我跟各位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必須放棄其中一個,當然是選擇對你而言價值較高者、機會成本較低者!
如果選普發1萬,代表電費必然漲價,之後萬物齊漲,我想這代價太高。而且你選擇普發1萬,未來可能要付出高於1萬的金錢,因為藍白通過《財劃法》修正,中央政府資金被挪走3700多億,所以很多福利政策都會停辦,光是我的租屋補助一個月3840元,領1萬我一年還倒貼3.6萬!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8 PM
而超徵(稅收較預算高)不應該拿來普發現金,因為超徵不代表該會計年度有賸餘!為何超徵還不算當年度有賸餘?這是因為編列預算是在前一年的年中,但如果該年發生重大災變(經濟、戰爭、國防設備或自然災害),前一年中編列預算根本無法預測,所以才有「特別預算」。
所以,必須將總預算加上「特別預算」的歲出低於「租稅」、規費、罰款所得…等的歲入,才能稱為歲計賸餘(代表該會計年度收入多餘支出)。
因此,直接將超徵普發現金給民眾,實際上導致政府在該會計年度計算歲出與歲入時可能產生短絀,導致政府必須舉債支應。
但國民黨有在意嗎?國民黨也準備提《預算法》第81條之1修法,主張將「還稅於民」機制入法,作為未來普發現金的普通法源。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8 PM
然而,立法權沒有編列預算的權力,立法院如此修法逼行政院將原本可隨意使用的超徵金額,只能拿來普發現金,此違憲法權力分立原則。
但因為國民黨、民眾黨老早就透過修法將憲法法庭癱瘓,所以當憲政機關間出現爭議、混亂後,就沒有辦法透過憲法法庭恢復憲政秩序。
如果這樣通過,以後政府將更可能發生財政短絀,就得舉債支應…所以,國民黨這一年多,根本沒有以台灣利益、人民利益為優先。
國民黨擴權法案、癱瘓憲法法庭、財劃法修法、都是為了增加民進黨執政的阻礙與困擾,為了反民進黨縱使影響人民也沒差!所以,民進黨執政超徵要普發、但國民黨執政超徵沒差;喊超徵要普發現金,但卻忽略考慮短徵時是否收一次稅?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8 PM
且因為憲法法院判決立法院擴權法案違憲,結果立法委員不思反省,反而修法讓憲法法院癱瘓,如此導致權力分立原則遭受破壞,十足毀憲亂政!
國民黨行為的分析
而我要說,從去年初選舉後,國民黨這一系列作為是有計劃的毀憲亂政:由於藍白掌握立法院/立法權,因此透過自身掌握的立法權來瓦解整個自由民主憲政體制。
立法權為權力分立的核心,是因為在現代政治演化過程,從人治進入法治,法治是現代政治的特色,公民選舉代表組成立法權,通過立法產生的法律,使得其他兩權得以運作,所以「法」構成現代政治運作的核心,像是:行政、立法與司法,三個權力都跟法有關(行政權必須依法行政、司法權必須依法審判)。
而權力分立出自於孟德斯鳩的著作《論法的精神》(法:De l'esprit des lois),從書名就能看出權力分立制度的核心。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9 PM
立法權由公民選舉民意代表組成,當來自各地的代表彙集開會討論表決通過,這意思是該法律是間接獲得全國民意的支持。而立法過程的民主程度絕對會影響民眾是否支持該法。
因為,如果你想通過福國利民的法案,為何不遵守民主程序?必然有試圖隱瞞民眾的內容,所以,這屆立法院,藍白聯手試圖通過的各式法案都有這樣的操作。
首先,要注意立法院是「委員會中心主義」,這是因為法案內容五花八門,如果要全體委員直接討論、表決,將導致立法效率出現問題,所以立法院才設計不同的委員會,將法案分類送至不同委員會,在委員會進行實質討論。
但這屆藍白過半的立法院,法案在程序委員會時,召委沒有進行逐條審查就直接宣布保留送出,且執政黨的提出的法案被無視,只有藍白兩黨的法案列入排審。
~龜苓膏~
@Turtle56
Sun, Jul 6, 2025 3:19 PM
沒有討論、忽視執政黨提案,這都是不民主的,尤其執政黨民意完全被忽視,這代表我們國家有一大半的民意被忽視。
而各位知道一個秘密嗎?國民黨常常說他們席次多,所以要民進黨少數服從多數,但其實
民進黨在區域立委的得票數高於國民黨,民進黨區域立委總得票多國民黨62萬票,兩黨得票率分別為
45.17%、40.42%!
所以,其實票多的不一定就會贏,會因為選舉制度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還有選區重劃產生的傑利蠑螈扭曲公正選區結果!
召開院會時,全院表決前突然跑出一個「整合版」、「極機密版」,取代那些經過委員會討論、審查的法案,不討論又黑箱還破壞委員會中心主義,成為這屆立法院的樣貌。
載入新的回覆
節錄
以下我分別說明:
經濟超乎預期的好,是因為政府在前一年編列預算時,會參考來年的經濟成長率,經濟成長就可多支出一些、經濟衰退就得注意增加額度。
2020年中,行政院編列預算時,主計總處邀請中央研究院與相關機構的多位外部專家學者進行評估,當時專家學者們預測 2021年經濟成長為 3.9%。
但實際過完一年,發現時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6.28%…所以,進行經濟活動過程中的稅收都跟著增加,企業獲利大增、稅收也跟著增加;經濟好股票上漲投資股票變多,股利稅、證交稅都跟著增加,因此才會讓稅收高於預算這麼多,這是因為整體經濟都在成長,進入正向循環!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對政府收支制度進行改革:
支出面上,編列預算方式較過去政府不同,採取「零基預算」,這方式較能節省經費。
收入面上,政府收入來自人民,因此稅制非常重要。第一任行政院長林全在任內將稅制改革完成。
而蔡政府不只收錢,還保障納稅者的權利,如果有稅收不合理,蔡政府還健全納稅者的稅務訴訟制度。上任不到一年,2016年底政府公布《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公布後1年施行。
2017年底,行政法院都設有稅務專業法庭,由具有稅務案件專業法官證明書且每年接受稅務專業訓練、在職研習之法官組成。由該領域專業的法官經手,所以對民眾提起稅務行政訴訟較有保障。
所以,我才會說蔡政府任內頻繁發生的「超徵」(稅收高於預算)是:經濟超乎預期的好,以及林全院長任內推動稅改工程的結果。
結果,因為在野黨當時在立法院批評政府「違法課稅」、要求「普發1萬」,加上民進黨在2022年地方選舉遭受打擊,最終蔡英文總統拍板定案,於 2023 年元旦向國人報告:
「由於全球經濟處於高度不確定性,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必須將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國人與產業。」蔡英文總統最後表示,「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
1000億元,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
1000億元,支應七項方案政策,降低台灣民眾生活開銷、協助提升產業競爭力及相關保障、協助增加台灣旅遊入境人次,包含:興建社會住宅、租屋補助、房貸補助、獎勵危老改建、公共運輸補助(Tpass)、低收與中低收入擴大補助、長照加碼、平價幸福餐盒、 減徵大宗物資稅負、補貼油電價、產業貸款利息補貼、灌溉與相關農水路建設、養殖產業升級(溫網室更新)、綠色生態環境給付(補貼綠色農地)、擴大農保及農民職災保險投保金額及給付、企業獎勵員工來臺旅遊、修學旅行、郵輪及包機獎助…等。
這是蔡政府任內三次關於發錢的細節,前兩次是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問題,所以政府選擇較能提升經濟成長率的「發行消費券」來刺激經濟。
而蔡政府最後一次發錢是因為超徵,也就是稅收高於預算,這本是好事一件,全世界的政府都希望超徵,台灣連續多年超徵,超徵總金額破 2 兆台幣,但國民黨當時怎麼批評?
說政府「違法課稅」並要求「普發現金1萬」!「普發1萬」四字讓民眾鬼遮眼,民眾已經不在乎相關討論。
超徵就要普發現金嗎?請各位回想一下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超徵有沒有普發現金?
讓我們先回憶一下「超徵」跟什麼有關?稅收與預算。因此,稅收跟預算的關係只有三種可能:大於(超徵)、等於跟小於(短徵),而「等於」幾乎不可能發生,要前一年編預算完全命中隔年經濟發展狀況跟各行各業與個人稅收,常理判斷就知道機率微乎其微。
所以,馬英九執政只有超徵跟短徵兩種可能,而馬英九八年執政,有五年超徵,當時超徵國民黨完全沒有提議普發,也沒人說是政府違法。尤其2014-2015兩年份加起來2800多億,也可以普發1萬,但國民黨那時候沒有這樣做。
而根據政大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前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表示「超徵就是指實際徵收到的稅金,多於政府預算編列的數額,不代表政府多收人民的稅金,並不是指政府非法徵稅。」
也就是說,超徵是合法稅收,政府要怎麼使用,只要符合法規都可以。我買一瓶養樂多,被課稅5%;經濟好收入變多,我多買一瓶,一樣課徵5%,但總稅額增加,所以經濟好、稅收變多容易產生超徵 ,一切都合法也沒有一定要普發現金!
試想,超徵要普發現金,那請問「短徵」時政府有沒有再跟國人、企業多收一次稅?沒有。像是 2009年因為金融風暴,稅收少於預算2500餘億,這稱為短徵,但並沒有因為短徵,政府就要求多繳稅。
而國民黨每次都提「普發1萬」,實際所需金額約為2350餘億,但1萬這個數字怎麼來的?沒有任何討論或科學研究來佐證,就漫天喊價!
然而,此時民眾早已鬼遮眼,被「普發1萬」四字鬼迷心竅。使得,原本打算不普發現金的蔡總統,在國民黨的「普發1萬」咒語之下,民眾紛紛將壓力對著民進黨。
最後,蔡英文與蘇貞昌商討後拍板定案,蔡政府退一步:原本不普發現金變成普發現金,國民黨隨便喊的1萬改為6000元。
因為,國民黨先抹黑超徵是違法,再跟著喊普發現金1萬,最後選舉時他們高舉是國民黨讓政府還錢於民。
以上這些是不是很耳熟能詳?沒錯,因為今年又發生了,去年超徵5283億元,是歷史新高,所以國民黨依樣畫葫蘆。
先抹黑「政府違法」,再喊「普發1萬」讓民眾鬼遮眼,然而這次由於立法院民進黨沒有過半,所以國民黨跟民眾黨聯手,直接硬幹!(反正只要政府能生出這筆錢就好~~~
但國民黨對超徵議題的操作,完全不顧國家、社會、人民,抹黑合法稅收是違法課稅、超徵沒有一定要普發現金,但國民黨這樣搞之後,現在超徵就是先吵要不要普發現金,開啟惡果!
像2024年超徵金額創歷史新高,為應對川普政府對各國啟動關稅與國際環境不確定性,行政院規劃4100億「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然而國民黨與民眾黨似乎只想普發現金。
這導致,為了發1萬給每位台灣人,我們得犧牲國軍、犧牲國家安全、犧牲產業發展、犧牲教育、犧牲補貼勞保、健保、台電。
1500億是為了興建各式庫存設施;建立用水、用油、供電備援能量;規劃新建巡防艦艇。
1670億元中的200億用於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1000億補貼台電配合政府三年凍漲政策 ;100億挹注勞保;200億挹注健保;協助弱勢120億;老屋修繕50億。
930億元支持產業,貿易融資利息減碼、輸出保護優惠、外銷貸款優惠、研發補助、租稅優惠、爭取海外訂單…項目過多,其他請瀏覽下方留言處的新聞報導。
簡而言之就是,如果選擇普發1萬,就沒有以上這些政策,尤其其中1500億攸關國防與海巡,國民黨才刪、凍中央政府總政府預算,導致國防與海巡量能嚴重萎縮。
如果選普發1萬,代表電費必然漲價,之後萬物齊漲,我想這代價太高。而且你選擇普發1萬,未來可能要付出高於1萬的金錢,因為藍白通過《財劃法》修正,中央政府資金被挪走3700多億,所以很多福利政策都會停辦,光是我的租屋補助一個月3840元,領1萬我一年還倒貼3.6萬!
所以,必須將總預算加上「特別預算」的歲出低於「租稅」、規費、罰款所得…等的歲入,才能稱為歲計賸餘(代表該會計年度收入多餘支出)。
因此,直接將超徵普發現金給民眾,實際上導致政府在該會計年度計算歲出與歲入時可能產生短絀,導致政府必須舉債支應。
但國民黨有在意嗎?國民黨也準備提《預算法》第81條之1修法,主張將「還稅於民」機制入法,作為未來普發現金的普通法源。
但因為國民黨、民眾黨老早就透過修法將憲法法庭癱瘓,所以當憲政機關間出現爭議、混亂後,就沒有辦法透過憲法法庭恢復憲政秩序。
如果這樣通過,以後政府將更可能發生財政短絀,就得舉債支應…所以,國民黨這一年多,根本沒有以台灣利益、人民利益為優先。
國民黨擴權法案、癱瘓憲法法庭、財劃法修法、都是為了增加民進黨執政的阻礙與困擾,為了反民進黨縱使影響人民也沒差!所以,民進黨執政超徵要普發、但國民黨執政超徵沒差;喊超徵要普發現金,但卻忽略考慮短徵時是否收一次稅?
國民黨行為的分析
而我要說,從去年初選舉後,國民黨這一系列作為是有計劃的毀憲亂政:由於藍白掌握立法院/立法權,因此透過自身掌握的立法權來瓦解整個自由民主憲政體制。
立法權為權力分立的核心,是因為在現代政治演化過程,從人治進入法治,法治是現代政治的特色,公民選舉代表組成立法權,通過立法產生的法律,使得其他兩權得以運作,所以「法」構成現代政治運作的核心,像是:行政、立法與司法,三個權力都跟法有關(行政權必須依法行政、司法權必須依法審判)。
而權力分立出自於孟德斯鳩的著作《論法的精神》(法:De l'esprit des lois),從書名就能看出權力分立制度的核心。
因為,如果你想通過福國利民的法案,為何不遵守民主程序?必然有試圖隱瞞民眾的內容,所以,這屆立法院,藍白聯手試圖通過的各式法案都有這樣的操作。
首先,要注意立法院是「委員會中心主義」,這是因為法案內容五花八門,如果要全體委員直接討論、表決,將導致立法效率出現問題,所以立法院才設計不同的委員會,將法案分類送至不同委員會,在委員會進行實質討論。
但這屆藍白過半的立法院,法案在程序委員會時,召委沒有進行逐條審查就直接宣布保留送出,且執政黨的提出的法案被無視,只有藍白兩黨的法案列入排審。
而各位知道一個秘密嗎?國民黨常常說他們席次多,所以要民進黨少數服從多數,但其實 民進黨在區域立委的得票數高於國民黨,民進黨區域立委總得票多國民黨62萬票,兩黨得票率分別為 45.17%、40.42%!
所以,其實票多的不一定就會贏,會因為選舉制度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還有選區重劃產生的傑利蠑螈扭曲公正選區結果!
召開院會時,全院表決前突然跑出一個「整合版」、「極機密版」,取代那些經過委員會討論、審查的法案,不討論又黑箱還破壞委員會中心主義,成為這屆立法院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