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fredo
阿特曼的《納許維爾》是滿神的,就像看賈克大地拍《遊戲時間》那樣。Altman在九零年代和之後生涯晚期的作品在當時我有追看一些,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可能太難進入,這種多線多角色的結構他後來拍了很多次,算是作者特色但可能沒有哪部有拍到納許維爾的水平。(但都太久沒看了)

alfredo
這片感受上最好的地方就是片中的歌曲,它們既是擔任敘事之用,也同時是一種景觀式的紀實材料,也是讓劇情在停歇時凝結意義的中心。雖然裏面安排了一個BBC記者擔任外來者表現出看不清美國內在視角的荒謬性,但做為外國人觀眾如我同樣也是霧裡看花。

alfredo
我記得第一次看時,黃建業一邊放一邊不時暫停講解各個角色的意義和趣味,其實是滿破壞這部片的觀賞體驗,但如果他不介入,爛爛投影畫質和字幕,可能也會直接把觀眾推開。這部片可能就是有種混雜複雜戲劇和多層文化註解之間的張力在,你不知道該多投入,又或是該多抽離。

alfredo
可能Complete Unknown的其中一種可能的理想拍法,就是玩納許維爾這種形式實驗,但難度太高應該沒有人想試。這部感覺也有點美國化的「法國新浪潮」,虛浮的形式概念被賦予了堅實的文化細節。

alfredo
有人說PTA的心靈角落或不羈夜,我覺得差很多。比如《納許維爾》脫衣舞那場唱的歌,和最後演唱會的歌是同一首,這種刻意之中佯裝的不經意,PTA就拍不出來。一般導演會經不住角色線和表演的誘惑,讓每個人都有話要說,但Altman的電影人物是沒有意圖的。

alfredo
可能也不需要怎麼控制演員,感覺Altman就是把角色性格背景都設計好,讓演員去發揮。他專注在把氣氛拍出來就好了,當然不是說這樣很容易,創作者要有很強的Vision才能知道要拍什麼,要怎麼組裝,其實劇本和剪接也很重要。

alfredo
A ★★★★★ review of Nashville (1975)

alfredo
這篇短評寫的local celebrity的意像是滿好的,因為這片中角色大多是虛構的情況下,我不太能看出這些歌星到底紅到什麼等級。其實裏面的大小名人可能彼此都不認得但可能聽過彼此,在社交場合就會出現一些微妙的互動。可能真的要多看幾次才會體會到這些細節。

alfredo
https://www.criter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