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靈⭕低浮上
@soupp
Wed, Jul 2, 2025 7:16 PM
Wed, Jul 2, 2025 7:18 PM
3
【厭世 🟩⬜🟪】
打從國際把性別認同障礙從DSM移除的那一刻起這一切早就都瘋了
判決書到底是甚麼刻板印象大禮包 多年來努力消除性別氣質歧視的人都是小丑嗎
ಠ_ಠ - #跨性別 免術換證第九例 女跨男 判決書用詞「髮型男生頭、喜歡遙控飛機、朋友多男生、上男廁」...
@wbsearch404 - 【跨性別/台灣第9例免術】 我以前看這判決書會相信判決書裡的文字,相信對方...
木靈⭕低浮上
@soupp
Wed, Jul 2, 2025 7:19 PM
每當這時候我就想睡一覺然後跟人類一起滅亡 UWU
木靈⭕低浮上
@soupp
Wed, Jul 2, 2025 7:30 PM
Wed, Jul 2, 2025 7:31 PM
每次看到ChatGPT體都很躁
真的,不想改那個明顯到不行的emoji+*列點格式,也至少把那些「不是…而是」的句型改掉好不好?肯定句放前面好不好?
@davelin - 🧠 他們不是要你變紅,而是讓你變冷:淺談統戰的第一步,叫做「去道德化」 我記得某次...
我知道立意都是好,也知道寫的人還是有先講自己的內容觀點再給AI潤飾
但我寧可你自己寫文法有瑕疵的文章出來,由你本人來說服我,而不是GPT = =
木靈⭕低浮上
@soupp
Wed, Jul 2, 2025 7:31 PM
Wed, Jul 2, 2025 7:31 PM
↑你看,人類說話會把肯定句放前面
「我要你本人而不是GPT」
但AI會先放否定句
「我不是要AI的完美文章,我要的是人」
木靈⭕低浮上
@soupp
Wed, Jul 2, 2025 7:36 PM
ㄏㄏ
@wbsearch404 - 【跨性別/女性運動】 「「上周,五名跨性別認同男性(trans-ident...
沁影🍟星間狂想
@Cold1234
Thu, Jul 3, 2025 12:12 AM
Thu, Jul 3, 2025 12:13 AM
真的很討厭現在這種「風潮」,根本就是把性別刻板印象用另一種理由強壓回來,短頭髮是男生才剪的髮型、機械是男生才有的興趣,有傳統觀念上男生才喜歡做的事那代表你的性別認同是男生?反過來的案例在國外也有看到,家長看到年級小的兒子喜歡玩芭比就覺得兒子其實是女生,想要幫他變性,從某方面來說還真是傳統刻板印象大勝利
沁影🍟星間狂想
@Cold1234
Thu, Jul 3, 2025 12:15 AM
說到底不就是還被禁錮在性別刻板印象裡,甚至還有疑似男生才會喜歡女生的反同發言在判決書裡真的很可笑
沁影🍟星間狂想
@Cold1234
Thu, Jul 3, 2025 12:19 AM
甚至以前在歐美看過那種看迪士尼動畫角色的造型跟體格然後決定對方性向(比如壯碩比較「man」的女生是女同或跨、瘦弱的男生是男同或雙性戀然後附註是bottom),雖然當時留言區很多人罵說用外觀跟興趣認定別人的性別性向是很愚蠢的,但想到現在應該有更多人跑回去相信這種東西就頭痛
木靈⭕低浮上
@soupp
Sat, Jul 5, 2025 7:28 PM
Sat, Jul 5, 2025 7:29 PM
沁影🍟星間狂想
: 真~的~就人類努力那麼多年的性別氣質教育,一場跨運就全部大倒退= =
等於變相恐同+恐懼多元氣質,不給孩子機會去認識自己、建立自己的模樣,不給孩子勇氣去成為自己,反而叫他們一旦有所異於常人就變性,這樣就不用面對刻板印象的框框?這種倒反因果、扼殺幼苗的社會就是他們想要的未來嗎?
老實說我覺得歐美很多這種「風潮」其實只是抓準青少年徬徨、需要一個「答案」+網路世代的自我價值焦慮、 想要覺得自己「特別」→給一個🏳️⚧️標籤直接滿足一切需求,逃避隔壁真正的問題所在(家庭/精神疾病/個人氣質/同儕關係…),鼓勵把一切歸因於「因為我身心不同性別」,這種態度不管在醫學上還是文化上都是在毒害後代跟毒害整個社會
載入新的回覆
打從國際把性別認同障礙從DSM移除的那一刻起這一切早就都瘋了
判決書到底是甚麼刻板印象大禮包 多年來努力消除性別氣質歧視的人都是小丑嗎
真的,不想改那個明顯到不行的emoji+*列點格式,也至少把那些「不是…而是」的句型改掉好不好?肯定句放前面好不好?
但我寧可你自己寫文法有瑕疵的文章出來,由你本人來說服我,而不是GPT = =
「我要你本人而不是GPT」
但AI會先放否定句
「我不是要AI的完美文章,我要的是人」
等於變相恐同+恐懼多元氣質,不給孩子機會去認識自己、建立自己的模樣,不給孩子勇氣去成為自己,反而叫他們一旦有所異於常人就變性,這樣就不用面對刻板印象的框框?這種倒反因果、扼殺幼苗的社會就是他們想要的未來嗎?
老實說我覺得歐美很多這種「風潮」其實只是抓準青少年徬徨、需要一個「答案」+網路世代的自我價值焦慮、 想要覺得自己「特別」→給一個🏳️⚧️標籤直接滿足一切需求,逃避隔壁真正的問題所在(家庭/精神疾病/個人氣質/同儕關係…),鼓勵把一切歸因於「因為我身心不同性別」,這種態度不管在醫學上還是文化上都是在毒害後代跟毒害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