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在AO3上發現一篇已經完結的長篇文章,意外了解到那年代的同人創作歷程。作者說這是很久以前的作品,後來文章裡有描述主角為了搜尋資料在圖書館用微縮膠片查看報紙跟雜誌,我才理解到這篇同人文真的很老,感覺比我的年紀還大(?

作者在那一章的最後note提到他在1993年才在學校第一次上網,1998家裡才真正有網路,而且那時候要使用網路的話就不能打電話,所以其實很難用,但科技進展飛速,一直到搜尋引擎的出現,碰!作者感嘆道:現在的小孩根本不知道那是多大的改變

還有更有趣的一點是,有讀者留言詢問他以前是如何寫作的,作者回答他在18歲獲得一台電腦前都用打字機,不過那時候的電腦其實也很難保存東西
ಠ_ಠ
作者還說以前有類似同人誌合集的東西,超酷
「我沒把我寫的東西發佈到任何地方。當時有印刷版的同人誌,你可以訂閱,然後會收到一本裝訂好的印刷版,裡面有幾篇小說。我學校的一個朋友就是這麼做的,每次收到(大概幾個月一次),我們三個人就會去她家一起讀。真的,三個人一起低頭看著同一頁紙同時讀。我小時候從來不敢訂,因為我爸媽會發現,那絕對不行!還有,還要花錢。這些東西當然不是免費的。」
orange1366
臺灣以前也有郵寄交換小報/zine的喔
ಠ_ಠ
orange1366: 謝謝旅人告知,好有趣⋯⋯
ಠ_ಠ
「谷歌當時有一個「探索網頁」的功能,如果你點擊這個功能,就會跳到一個隨機網頁。我想現在應該沒人會這麼做了,但在當時,人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創建網站,有時你還能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

好好玩的功能,但現在如果這個功能還存在,感覺只會跳到什麼賭場或色情的網站,然後電腦就中毒了
litchi4535
小報還都是手繪,字也都手寫,然後拿去影印,再自己裝訂
cola7454
現在沒有了嗎?! 那個功能叫好手氣
owl3589
還記得以前卡漫社會在園遊會賣小報也可以跟他們訂會把後續送到教室
frog3253
以前台灣要認識同好的方式是交筆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