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最近的感悟是語言教學的安排一切都具有他的意義,一個人至少要到B1,對基本單字、每個時態與句構有一定熟悉度,才能再往上加入不受控制的實際語境。
從前我會覺得為何要把學生框在設計好的場域,不是反而造成學生實際使用時的困惑嗎?
但現在回頭一看開始覺得因為有基礎,才能接受不規則,我個人覺得像一些理科,從最規律的部分講起,才能逐漸接受那些例外。
ಠ_ಠ
同時學生也要願意離開文法規範。
我認為在我的基礎教育學習過程中(大學前),台灣還是有點太重視文法,反而顛倒了學習語言的目的,導致學生學習是考試導向,偏離語言學習初衷,就會不斷在語句裡尋找正確文法。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