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苓膏~
只怪台灣政府? 那當初是便宜行事嗎?
Facebook
台灣的中國移民證明「無中國大陸戶籍」的期限將於今天到期
對於目前居住在台灣大約1.2萬名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來說,他們正面臨一個難題:台灣政府規定他們必須在6月30日以前,提供自己已經放棄中國大陸戶籍的證明文件。如果無法在期限內提交相關證明,這些移民恐怕將失去在台灣的居留權,甚至面臨遭到驅逐出境的風險。
今年4月,台灣總統賴清德政府將中國大陸正式認定為「境外敵對勢力」,隨後陸續發佈多項跟國家安全有關的政策措施,而陸委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宣布上述6月30日的最後期限。賴清德政府表示,這些措施就是要強化台灣對中國影響力滲透的防禦能力,但許多受到影響的移民則擔憂,這些政策實施的結果可能反而會讓他們成為無辜的犧牲者。
掰噗~
囧吱吱
~龜苓膏~
其中,34歲的鞋類設計師張志遠就是受到影響的移民之一。他的母親是中國大陸人,父親是台灣人,他本人則出生於中國大陸,四歲時隨父母搬到台灣定居。從此以後,張志遠在台灣成長、求學,並在台灣服了五年兵役,他早就將台灣視為自己的家鄉。然而這項新政策的實施,讓他跟其他大陸移民同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活困境與不確定性。
4月8日,張志遠的母親收到台灣移民署寄來的一封信,要求她必須提出已經放棄中國大陸戶籍的證明文件,否則可能影響她在台灣的居留權。張志遠在聯繫移民署後也得知,自己也面臨同樣的狀況。無論是在台灣或中國大陸,「戶籍」都代表一個人的合法身份,且跟各種公共服務和權利密切相關。
~龜苓膏~
台灣陸委會表示,這次新措施中受到最大影響的是嫁到台灣的中國籍女性,她們通常出生於中國大陸,並跟台灣籍的丈夫結婚,其中許多人的孩子,例如張志遠,就是在幼年時期隨著母親移居台灣,並且在台灣成長。
台灣移民署統計,目前大約有14萬名中國大陸籍配偶擁有台灣永久居留權。然而這次的措施,可能影響到部分尚未完成戶籍轉換程序的配偶與其家屬。
張志遠的母親梁女士(因為擔心未來可能受到台灣或中國大陸的影響,她要求媒體僅以姓氏稱呼)回憶說:「我收到信以後,連續哭了兩天。我在台灣已經生活三十年,要是現在台灣戶籍被取消,那我豈不是變成一個沒有祖國的人?」雖然她已經在台灣政府規定的最後期限之前提交相關證明文件,但她仍然要求媒體不要公開她的完整姓名,以免未來陷入不必要的麻煩。
~龜苓膏~
為了證明自己和兒子已經不再擁有中國大陸廣東省的戶籍,梁女士專程向公司請了一個月的長假,親自回到中國大陸辦理相關手續。她表示,整個過程中必須向中國政府提交一些敏感的資料,包括他們的台灣身分證件、家庭住址等個人資訊。儘管這樣做可能會有風險,但她知道這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經過這一番波折,今年5月底,她和兒子終於收到台灣移民署的通知,確認他們所提交的文件已經通過審核,被正式承認為放棄中國大陸戶籍的有效證明。
台灣陸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在大約1萬2千名受到影響的中國大陸移民當中,已經有將近5200人成功遞交證明文件,確認自己不再持有中國戶籍。另外約有2400人則申請展延,或向政府單位反映他們在取得證明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龜苓膏~
住在台北的平面設計師林宣月也遇到類似難題。她的母親來自中國江西省,在深圳認識後來成為她丈夫的台灣男子,並在1990年代末搬到台灣生活。到了今年4月,林宣月的母親也收到移民署寄來的信函,要求她提供已經放棄中國大陸戶籍的相關證明。然而長年定居台灣的她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項突如其來的要求。目前她們一家人仍在仔細討論,試圖找出最妥善的解決方法。
林宣月透過簡訊向記者表示:「我理解政府制定這個政策的初衷,是想要保護國家的安全。但問題是政策推出後的執行方式實在太過倉促,對於移民來說很不公平。像我媽媽,她到現在還沒提交任何文件,她的居留身份甚至可能會被取消。這到底意味什麼?難道她過去二十多年在台灣的生活就沒有價值了嗎?
~龜苓膏~
她在這裡養育孩子、辛苦工作、按時納稅,難道這樣還沒資格留下來嗎?現在她竟然還需要重新證明自己『有沒有資格』待在這裡,這讓人感覺很難過也很無奈。」
對此,台灣大學副教授范秀羽指出,有些移民可能在很久以前就遺失自己原本的重要證明文件,也有人認為返回中國大陸與當地政府官員打交道存在一定的個人風險,使得辦理相關證明更加困難。
面對政策公布後引起的強烈民眾反彈,台灣陸委會在政策發布的第二天就做出一些調整,表示針對無法提供正式證明文件的移民,可以改用提交書面聲明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已不再持有中國戶籍。不過,范秀羽副教授特別說明,這種方式只適用於短期內不打算再回中國大陸的移民,因為一旦他們日後再度進入中國境內,這些書面聲明將立即失效,屆時仍需重新處理相關手續。
~龜苓膏~
另外她也強調,目前的戶籍限制措施其實不僅適用於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連在台灣本土出生的公民,如果同時持有中國戶籍,也會面臨相同的管制要求。
陸委會到目前為止尚未明確表示,如果有移民在6月30日的最後期限前未能完成相關證明,是否會將他們強制遣送出境。不過台大副教授范秀羽以及其他法律專家指出,對於失去台灣居留權的移民來說,被遣返中國大陸是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陸委會在聲明中也特別強調,「希望有關人士不要試探政府的決心」。
但上週陸委會也表示,只要那些錯過6月底期限的移民「態度積極,而且願意儘快提出相關需求及解釋原因」,政府不會立即取消他們在台灣的居留權。
~龜苓膏~
另一方面,負責監督陸委會業務的執政黨立法委員黃捷則呼籲,取消移民的居留權應該「只是最後不得已才使用的手段」。
另外,民進黨籍立委沈伯洋進一步解釋,在一般情況下,移民在入籍成為台灣公民的同時,必須主動放棄原有的外國國籍。但因為台灣現行憲法認為中國大陸並非正式獨立的外國,而是「尚未統一的地區」,因此在法律上對於來自中國大陸人士的國籍認定情況相對複雜。
台灣現行憲法最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47年在中國大陸制定,而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則是在1949年內戰失利後撤退至台灣,憲法條文之後也經過多次修正和調整。
~龜苓膏~
「根據目前的法律,我們沒有辦法要求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必須放棄中國國籍,所以我們只能盡量採取比較接近的措施,就是要求他們放棄中國大陸的戶籍。」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解釋說:「這樣做其實是為了管理可能存在的國家安全風險。我知道絕大多數人是真心喜歡台灣,願意成為我們社會的一部分。但我們也必須承認,仍然有少數人士可能會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指使,從事間諜或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我們的職責,就是在這兩種人群之間劃定一條清晰的界線。」
沈伯洋也補充說,這次要求中國移民證明放棄中國大陸戶籍的政策,雖然是依據2004年制定的一項法律條文,但過去從來沒有大規模實施過,直到最近才開始嚴格執行。
~龜苓膏~
目前台灣的立法院內反對黨握有席次優勢,之前更曾經通過投票決定削減部分國防預算。因此沈伯洋指出:「如果我們的執政黨在立法院無法取得多數席次,那麼要推動新的法案就會非常困難。因此在目前情況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徹底地執行現行的法律條文,儘可能來保護台灣的國家安全。」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分析師William Yang認為,這次台灣政府推動的戶籍政策,很可能是為了回應今年3月以來曝光的一系列高層間諜案件。
但他也指出這些案件其實清楚顯示,中國對台灣的滲透已經不只限於中國移民群體,而是深入到整個台灣的社會,甚至牽涉到許多在政府和軍方內擔任要職的台灣本土人士。
~龜苓膏~
他說:「如果台灣政府繼續強調這場運動的必要性,最終將使這些中國移民群體被貼上『不忠誠』的負面標籤。不幸的是,這種作法反而會進一步加劇台灣內部原本已經存在的社會分裂。」
最近台灣政府就驅逐三名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因為他們在網路上發布支持中國武統台灣的宣傳影片。
另一方面,「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主任劉俊良最近忙著協助數十位中國移民趕在政府規定的最後期限前完成相關的手續。他主要協助這些移民尋找必要的證明文件,並幫助他們理解相關的法規要求。
劉俊良指出,台灣政府推出的這項政策不僅執行過程缺乏公平性,而且透明度不足,這進一步加深台灣社會對中國移民的誤解與不信任,讓這些移民最終成為兩岸政治緊張關係下的無辜受害者。
~龜苓膏~
在台灣的立法院,來自金門縣的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特別關注這次政策的影響。她所代表的金門縣跟中國大陸只有數公里之隔,縣內居住不少來自中國的移民。
陳玉珍認為,台灣政府最近針對中國移民實施的這項新措施不僅違憲,也存在法律上的問題。她指出自己已經收到許多當地選民對這項政策的抱怨和申訴。跟目前台灣執政的民進黨立場不同,國民黨普遍主張應該和中國大陸維持更緊密的交流和互動。
陳玉珍表示,許多移民在台灣生活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長期融入當地社區和社會,現在卻突然被要求提交敏感文件或放棄原本的戶籍,因此感到極度憤怒與不滿。雖然台灣政府已經多次聲稱「不要試探政府的決心」,但仍有部分移民拒絕按照新規定配合辦理手續。
~龜苓膏~
陳玉珍表示:「這些人當中,有不少打算跟政府對抗到底,看看誰能堅持得更久,他們真的非常憤怒。」
另外,陳玉珍也進一步警告,政府這種針對中國移民族群的措施,恐怕會讓台灣原本良好的民主與人權形象在中國人民心中遭到損害。
「如果中國一般民眾發現台灣開始放棄過去一直堅持的人權和民主價值觀,他們可能會懷疑民主制度究竟是否如外界所說的那麼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