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那@失敗的塗鴉
@lunajill
Mon, Jun 30, 2025 5:50 AM
43
3
昨天開會,遇到一位前輩老師說他相信歷史是詮釋。以前我會認同這樣的想法,但現在卻不。
歷史是詮釋嗎?它當然絕對有詮釋的部分。對歷史的詮釋來自於當代的需求--通常是出於政治性的需求。但這不代表歷史沒有事實的層面。我們無能探求歷史的事實或真相,不代表它不存在。
因為比如説大罷免不是假的,國民黨偽造連署不是假的,公民自發去簽署連署不是假的,黃國昌無恥到變造法庭聲影在先立法說這種行為無罪在後不是假的。這些在現在不是詮釋,是事實,而一想到後人會有人覺得這些都只是詮釋,老實說真是令人火冒三丈。
路那@失敗的塗鴉
@lunajill
Mon, Jun 30, 2025 5:56 AM
我並不討厭發言都那位前輩老師,相反地某程度上我是尊敬他的。寫這些並不是為了批判他。但我確實厭煩於相信敘述而排斥事實存在的說法,特別是持續講這些話語誤用/挪用到現實之中。
敘述當然是存在的,誤導性的敘述也是如此,但分不出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敘述,並不代表事實就不存在,只代表認知的主體無能分辨事實與敘述之間的差別。
當然了,確實存在敘述可以對抗敘述的時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足以互相抗衡的敘述,同樣必須建立在足以互相抗衡的事實上。
淡路鰻魚
@duoeel
Mon, Jun 30, 2025 6:03 AM
Mon, Jun 30, 2025 6:04 AM
詮釋也得基於發生過的事實吧,前輩老師的講法感覺像是「真的發生過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不重要,隨便怎麼解釋都行」,感覺是不想接受現實但又無法明說,只好幫自己搭個下台階這樣
路那@失敗的塗鴉
@lunajill
Mon, Jun 30, 2025 6:07 AM
操縱敘述的基礎方法首先是否認,另一種則是選擇性的剪取事實。這是幾乎所有人都無師自通的兩種手法。諷刺的是,否認—「真的做過什麼但不承認」一是最不適用於此種辯解的方式,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大概也是正統推理小說的趣味之所在)
問題一般出現在「選擇性的剪取事實」。因為我們不可能不剪取,否則這話有完沒完了?但如何確保被揀取的事實彼此之間的因果關係?如何讓他人認同這些因果關係?問題通常出在這裡。
路那@失敗的塗鴉
@lunajill
Mon, Jun 30, 2025 6:10 AM
淡路鰻魚
: 我也覺得詮釋之前必須先發生事實。但他不是在幫自己搭台階,他只是拿來當引言說明他自己的觀點。我開的會議和政治議題沒有關係,只是單純不再相信這樣的觀點,但當場的環境也不適合開展討論,所以回來忍不住寫一下而已。
淡路鰻魚
@duoeel
Mon, Jun 30, 2025 6:17 AM
原來是這樣
淡路鰻魚
@duoeel
Mon, Jun 30, 2025 6:18 AM
之前看NHK的歷史偵探,有一集介紹吉田松陰,他其實超激進,還搞過暗殺,但出於政治需要,後來都著重於他身為教育家的那一面
masayoguyver
@masayoguyver
Mon, Jun 30, 2025 11:06 AM
我想知道歷史是詮釋是否是歷史系或專業歷史研究者的共識?沒有批評的意思,只是想確定這是否是歷史研究圈的共識
路那@失敗的塗鴉
@lunajill
Mon, Jun 30, 2025 11:12 AM
masayoguyver
: 那位老師不是歷史研究者,不過我們談論的話題確實是與歷史有關。但我覺得台灣的歷史研究者應該沒有這樣的共識吧,只是這種觀點在台灣確實某個程度挺流行這樣。
masayoguyver
@masayoguyver
Mon, Jun 30, 2025 11:14 AM
謝謝回答
載入新的回覆
歷史是詮釋嗎?它當然絕對有詮釋的部分。對歷史的詮釋來自於當代的需求--通常是出於政治性的需求。但這不代表歷史沒有事實的層面。我們無能探求歷史的事實或真相,不代表它不存在。
因為比如説大罷免不是假的,國民黨偽造連署不是假的,公民自發去簽署連署不是假的,黃國昌無恥到變造法庭聲影在先立法說這種行為無罪在後不是假的。這些在現在不是詮釋,是事實,而一想到後人會有人覺得這些都只是詮釋,老實說真是令人火冒三丈。
敘述當然是存在的,誤導性的敘述也是如此,但分不出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敘述,並不代表事實就不存在,只代表認知的主體無能分辨事實與敘述之間的差別。
當然了,確實存在敘述可以對抗敘述的時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足以互相抗衡的敘述,同樣必須建立在足以互相抗衡的事實上。
問題一般出現在「選擇性的剪取事實」。因為我們不可能不剪取,否則這話有完沒完了?但如何確保被揀取的事實彼此之間的因果關係?如何讓他人認同這些因果關係?問題通常出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