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9:42 AM
Mon, Jun 30, 2025 4:45 PM
一九八四【讓我們保持清醒的文學聖經,全新中文全譯本】線上看,文學線上看 | BOOK☆WALKER 台灣...
書名:《一九八四》
作者:喬治.歐威爾
譯者:游騰緯
出版社: 漫遊者
結論:雖然還沒看過其他譯本,但我覺得這個版本很流暢且平實,很順(但也很震撼)地就看完了。在現在這樣的局勢看這本整個很有戚戚焉,尤其是「新語」的部分一直會讓我想到台灣現在用語習慣改變的現象。覺得歐威爾根本就是預言大師。
當記憶、情感、思想等都可以被量化、被記錄時,它們同時也成為了可以被篡改的資料,只為了去服務某種精神。當過去只剩下不牢靠又被扭曲思想過的記憶,過去還是存在的嗎?
Ting的閱讀心得
劇透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0:18 AM
Sun, Jun 29, 2025 8:03 PM
黨的一個口號是:「控制過去,就能控制未來;控制現在,便能控制過去。」而過去在本質上雖然可以被改變,但不曾改變;但凡被現代認定的真實,曾來都是真實的,並且永遠是真實的。這一點也不困難,只要不斷蓋過自己的記憶就行了。他們稱之為「現實控制」。用新語來說就是「雙重思想」。
雙重思想的概念貫穿了整本書,黨知道一切,卻灌輸你黨希望你相信的東西。只要黨說是真實的,那就是真實。黨說那件事沒發生過,那段歷史就不存在。你知道,你不能說,但你選擇相信黨,只有在需要時偶爾提起,並再次忘記。例如六四。
歷史、知識和常識會促進思想,而思想便會引導質疑。若將這些改成只有黨的版本,那就沒有人有辦法質疑黨,因為沒有相關資料可以對證,也就是小時候所認知的歷史和經驗都不會存在⋯⋯作者的設定固然很厲害,然而在某些國家,這似乎也是存在的⋯⋯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1:15 AM
Sun, Jun 29, 2025 8:03 PM
我們會讓大家無法犯下思想罪,因為到時候已經沒有言語能夠用來表達了。每一個可能需要的概念都只會用一個詞來表達,它的含義被嚴格定義,其他所有附屬含義則會被抹除、被遺忘。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1:15 AM
Sun, Jun 29, 2025 11:16 AM
新語的目的,是為了要減少詞彙;只要詞彙能減少,就能限縮形容黨外意識的言語,進而降低了思想的可能性和發揮。當思想被侷限到只要是和黨有關的,機械性地反應「該說的話、該做的事」,沒有自己的思想,便是「思想純正」。
其實我滿認同語言和思想是如此互通的,思想要有語言才能建立和被言說。而每一國的語感和習慣方言,也反應出他們的個性、思維和文化。當這些文字逐漸被取代,如壞(bad)被不好(ungood)取代,那人們便會忘記原本的詞語脈絡和用法是什麼,少了變化和言語的複雜性,也就少了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近期看到許多用語被簡化,被支化,有時讓我一時想不起原本的用語是什麼,都會感到很恐慌,就真的會有一種過去的習換和醍醐味被取代和被消失的感覺。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1:53 AM
Sun, Jun 29, 2025 7:35 PM
溫斯頓是一個對於黨的一切都很厭惡的黨工,他在真理部專門竄改新聞,只要現況不符合過往新聞的預判,他就要一一改寫過去的新聞,並將原本的新聞扔到記憶洞,好讓過去的紀錄隨著時間而變動。他曾經見證過歷史真實的一面,但卻也眼睜睜地看著那一面被篡改,將唯一能證明歷史的照片扔到了記憶洞。
他做著有「黃金國度」的夢,幻想著有兄弟會和
那本書
存在,準備推翻這個每天都在戰爭又被電幕監視的黨。他在電幕前盡可能扮得像個黨工,控制著表情。全面的監控令他失去自由,也難以孤身一人。他將僅存的自我書寫於一本日記內,幻想著那位反對黨的黨內高官歐布萊恩能看到那本日記,帶領他加入兄弟會。
一開始的他像是個人間清醒的角色,或說是作者有意要讓人這樣的感覺?他帶領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觀,而在隱晦的文字烘托下,他厭惡且深怕著,有人會去看穿他而告發他。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2:22 PM
Sun, Jun 29, 2025 7:38 PM
電幕的設定我也很有感。現今的 meta 系統早已是個社群上充滿電幕的時代了,只是審查地沒有電幕那麼兇(也滿兇的其實)。人們為了避免推文被無預警下架,或是帳號被刪,各種諧音改字樣樣來。而這也像是催化成某種「佛地魔」的現象,就是沒辦法自由地打出某些字;也會讓人習慣有那些「不得不錯」的字是常態。而這些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思想和發文邏輯,想要流量,就不能正確地打那些字,會不會以後的某天沒有人知道正確的字怎麼寫?
而現在的手機除了定位外,似乎也有監聽的功能,常常我們提的要買什麼、去哪裡,下一秒社群app就會提供剛剛只用「講」的話,連過往搜尋相關的紀錄都沒有。這其實是很可怕的事,尤其在中國或部分的中國貨,它們是真的會收集個資連結到政府的。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2:26 PM
Sun, Jun 29, 2025 12:27 PM
而思想警察延伸出的教育也讓人不寒而慄。小孩子認為為黨去監視、檢舉說夢話的爸媽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從小就被餵養這樣的觀念,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就是這樣,且不會想到萬一他們這麼做,就會讓自己成為孤兒。而夾在時代變動中的家長就會很為難,因為舊的習慣可能會令他們犯下思想罪,而他們不得不教小孩黨給予的東西。
孟母會三遷,就是因為知道環境對小孩的重要性。而現在若短影音是被環境默許,甚至鼓勵的狀態,那樣小孩看短影音而學到錯誤與無脈絡知識的風險就會變高,尤其當小孩一到學校這樣的一個小社會,父母對他們的掌握度就會降低,小孩也會因為逐漸認知到自我意識而和父母對抗。我在看第一章的時候是真的滿感慨的。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12 PM
Mon, Jun 30, 2025 10:08 AM
「兩分鐘仇恨」所營造氣氛是讓人就算不同意,也會身入其中,沒有人不會被影響到,沒有人是置身事外的。製造仇恨,帶動情緒,透過群體的渲染力,就算仇恨的對象不是葛斯坦,內在的各種不滿都得以抒發。
我在《國有器官》看到一句話,就是由於中共一直散播法輪功不好的事,讓人仇恨,人們就不會去關注法輪功。而若一直有人不斷散播台灣國會政治很吵很亂、綠共之類的,也會讓人不太想關心政治,就會直覺地覺得國會都在打架,政治好髒不想碰。仇恨真的是一個很好操控的武器,因為沒人願意碰自己討厭的東西,但若有個機會讓大家抒發自己的憤怒,那所有人都願意做,因為適當的發洩有益身心健康。只是現在大家不得不關心政治,不然台灣岌岌可危⋯⋯
看這部很難不聯想到現在的狀況。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22 PM
Sun, Jun 29, 2025 7:39 PM
當溫斯頓終於和茱莉亞相認相識後,他發現茱莉亞也是反對黨的一切,唯有活得裝得像親黨派的人,才能勉強活下去。但茱莉亞是個不太重視脈絡、過去和未來的人,他只想享受當下,不寄望未知的希望,不積極去反抗黨,因為注定會失敗。
但也因為茱莉亞那樣的不在乎,溫斯頓才能好好梳理自己吧?第二章的他逐漸讓我們看到他的內心、他的缺點和過往的黑暗面、他害怕的東西和渴望的東西。他像個普通人,有缺陷,有慾望。
我很喜歡因為黨禁止個人情感,而他們之間的愛情和慾望,都是在對抗黨的概念。然而對於一個有縝密組織的黨,個人的愛就像一吹即滅的小火苗,雖然燦爛、炙熱、小心翼翼,卻也脆弱。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27 PM
Sun, Jun 29, 2025 7:39 PM
溫斯頓終於和朝思暮想的歐布萊恩見面了(我真的覺得他對於歐布萊恩的憧憬太崇高太重了,就像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般),他承諾會給他
那本書
,書中詳細地寫了黨的三個理念源由:
戰爭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無知即力量
在
那本書
只有不完全地寫了第一和第三,第二則是之後歐布萊恩告訴溫斯頓。我的理解是,這三者都是為了鞏固黨的利益和階級。原本的階級大致都是:高等人掌握權力,中等人抗爭而成為新的高等人,低等人繼續在前途無光的環境生存。而黨則是讓老大哥的精神成為高等人,中等人是完全服膺於老大哥,低等人照舊。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1:59 PM
Sun, Jun 29, 2025 7:40 PM
持續地戰爭,除了為爭奪那幾塊定位曖昧的國家,也是為了持續鞏固這樣的階級意識。戰爭讓人無暇顧及生活,只有幫助戰爭的產業更容易生存,因此資源短缺。外加思想的限制,人們的視野也只能限縮在眼前的生存了。
當你在黨內,你的身心靈若都服從於黨,那你就是自由的,這也可以說是奴役即自由。前提是,你必須要被「洗禮」成那個樣子,才能真心地愛著老大哥愛著黨,即使你知道黨的一切都是胡說八道,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老大哥這個人,你還是真心愛著他,這就是雙重思想。
由於人們無暇反抗黨和戰爭,當戰爭已成為常態,要是一個人一出生就面臨這樣的生活,那根本不太可能會被激起反戰的心。所有無知的人們形成群體的力量,才能帶動黨的精神,讓黨的階級長久存活。
因此思想有罪。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2:11 PM
Sun, Jun 29, 2025 8:06 PM
真理部雖然都在散播被篡改的新聞,但那些新聞都會變成事實;仁愛部雖然都在嚴刑拷打,但理念卻是將犯人榨乾,讓他們從此只能愛著黨和老大哥。
到了第三章,溫斯頓就像是一九八四這年代的小人物。他只是個普通人,他沒辦法對抗這一整個猶如大腦般的黨。他原本憧憬的歐布萊恩軟硬兼施地拷打著他(這兩人感覺有本,竟然互相盯上彼此七年誒⋯⋯我亂講的),歐布萊恩了解溫斯頓的一切,逐漸摧毀溫斯頓的防線。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歐布萊恩不論有沒有說謊,他都能讓自己顯現出最真誠的一面,因為他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有意識地說出這世界的真相、溫斯頓想知道的一切、誘導溫斯頓說出更多的話語,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粗毀溫斯頓的所有。當溫斯頓開始反抗和思考時,歐布萊恩便在他眼前摧毀他、打臉他曾說過的話,再以溫柔的方式灌輸黨的精神。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2:24 PM
Sun, Jun 29, 2025 7:49 PM
最後一〇一號房真的太狠,人在面對最大恐懼、壓力和威脅時,最真實的自己便會跑出來。在那一刻,溫斯頓背叛了茱莉亞,同時也背棄了他曾認為那是生為人類最珍貴的原始情感。曾經用來對抗黨的愛完全微不足道,在恐懼與威脅面前,他只能親手捻熄這個火光求生存。
當他最後的原始情感失去後,他只能成為黨的傀儡。那個懂的雙重思想而沒有情感的人。過往家人的回憶猶如一場夢,甚至是虛構的,畢竟誰能證明他媽媽和妹妹曾經存在過呢?
他曾知道 2+2=4,卻在窗櫺的灰上寫上 2+2=5,這世界還不自由到讓他可以脫口說出 2+2=4;他曾憎恨著老大哥,如今卻能篤定他在死前,會抱擁著愛著老大個的情懷死去。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2:31 PM
覺得這部真的是警世意味超重的小說,看完像被浪潮狠狠打過。能夠好好思考是一件可貴的事,能自由但不隨意驅使文字是值得守護的權利。雖然它不像是好萊塢般最後有個無產者大反攻的快樂結局,但透過歐布頓這樣的市井小民面對一整個體制的無力感,才能反思現在的我們可以怎麼做,避免讓黨的勢力繼續侵害現在珍貴的自由國度。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7:23 PM
Sun, Jun 29, 2025 8:08 PM
我突然想到溫斯頓最後的模樣就像是之前身心靈話題中,參加整套流程後的模樣。看似好像頓悟了,好像「好」了,但整個人的思想都是黨所給的,原本的思想、回憶和感動不是變質、毀滅,就是淪為虛構的幻想。
黨給我的感覺也像是宗教。在《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有一句台詞是:「不容許第三方提出反駁,那個叫做——信仰。」而黨的精神就是不容許人們去質疑它,再搭配一個猶如神的精神領袖——老大哥。為了鞏固黨/宗教,它提供了精神和信仰,宗教活動便是仇恨週,兩分鐘仇恨,這能帶給人某種發洩和寄託,尤其在那麼極端又不和平的世界觀,這樣的寄託尤為重要。
當黨可以提供給人大部分的精神與思想控制,人們對黨如此認同,因為被洗腦、基本的思想被壓榨了,它又有堅不可破又縝密的組織,那根本就是個大型邪教,而無人能置身事外,因為那也是政治。
空空的 Ting
@HH619
Sun, Jun 29, 2025 8:01 PM
【記者有讀書】科幻世界裡的真實──從《一九八四》到《神經喚術士》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載入新的回覆
書名:《一九八四》
作者:喬治.歐威爾
譯者:游騰緯
出版社: 漫遊者
結論:雖然還沒看過其他譯本,但我覺得這個版本很流暢且平實,很順(但也很震撼)地就看完了。在現在這樣的局勢看這本整個很有戚戚焉,尤其是「新語」的部分一直會讓我想到台灣現在用語習慣改變的現象。覺得歐威爾根本就是預言大師。
當記憶、情感、思想等都可以被量化、被記錄時,它們同時也成為了可以被篡改的資料,只為了去服務某種精神。當過去只剩下不牢靠又被扭曲思想過的記憶,過去還是存在的嗎?
Ting的閱讀心得 劇透
雙重思想的概念貫穿了整本書,黨知道一切,卻灌輸你黨希望你相信的東西。只要黨說是真實的,那就是真實。黨說那件事沒發生過,那段歷史就不存在。你知道,你不能說,但你選擇相信黨,只有在需要時偶爾提起,並再次忘記。例如六四。
歷史、知識和常識會促進思想,而思想便會引導質疑。若將這些改成只有黨的版本,那就沒有人有辦法質疑黨,因為沒有相關資料可以對證,也就是小時候所認知的歷史和經驗都不會存在⋯⋯作者的設定固然很厲害,然而在某些國家,這似乎也是存在的⋯⋯
其實我滿認同語言和思想是如此互通的,思想要有語言才能建立和被言說。而每一國的語感和習慣方言,也反應出他們的個性、思維和文化。當這些文字逐漸被取代,如壞(bad)被不好(ungood)取代,那人們便會忘記原本的詞語脈絡和用法是什麼,少了變化和言語的複雜性,也就少了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近期看到許多用語被簡化,被支化,有時讓我一時想不起原本的用語是什麼,都會感到很恐慌,就真的會有一種過去的習換和醍醐味被取代和被消失的感覺。
他做著有「黃金國度」的夢,幻想著有兄弟會和那本書存在,準備推翻這個每天都在戰爭又被電幕監視的黨。他在電幕前盡可能扮得像個黨工,控制著表情。全面的監控令他失去自由,也難以孤身一人。他將僅存的自我書寫於一本日記內,幻想著那位反對黨的黨內高官歐布萊恩能看到那本日記,帶領他加入兄弟會。
一開始的他像是個人間清醒的角色,或說是作者有意要讓人這樣的感覺?他帶領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觀,而在隱晦的文字烘托下,他厭惡且深怕著,有人會去看穿他而告發他。
而現在的手機除了定位外,似乎也有監聽的功能,常常我們提的要買什麼、去哪裡,下一秒社群app就會提供剛剛只用「講」的話,連過往搜尋相關的紀錄都沒有。這其實是很可怕的事,尤其在中國或部分的中國貨,它們是真的會收集個資連結到政府的。
孟母會三遷,就是因為知道環境對小孩的重要性。而現在若短影音是被環境默許,甚至鼓勵的狀態,那樣小孩看短影音而學到錯誤與無脈絡知識的風險就會變高,尤其當小孩一到學校這樣的一個小社會,父母對他們的掌握度就會降低,小孩也會因為逐漸認知到自我意識而和父母對抗。我在看第一章的時候是真的滿感慨的。
我在《國有器官》看到一句話,就是由於中共一直散播法輪功不好的事,讓人仇恨,人們就不會去關注法輪功。而若一直有人不斷散播台灣國會政治很吵很亂、綠共之類的,也會讓人不太想關心政治,就會直覺地覺得國會都在打架,政治好髒不想碰。仇恨真的是一個很好操控的武器,因為沒人願意碰自己討厭的東西,但若有個機會讓大家抒發自己的憤怒,那所有人都願意做,因為適當的發洩有益身心健康。只是現在大家不得不關心政治,不然台灣岌岌可危⋯⋯
看這部很難不聯想到現在的狀況。
但也因為茱莉亞那樣的不在乎,溫斯頓才能好好梳理自己吧?第二章的他逐漸讓我們看到他的內心、他的缺點和過往的黑暗面、他害怕的東西和渴望的東西。他像個普通人,有缺陷,有慾望。
我很喜歡因為黨禁止個人情感,而他們之間的愛情和慾望,都是在對抗黨的概念。然而對於一個有縝密組織的黨,個人的愛就像一吹即滅的小火苗,雖然燦爛、炙熱、小心翼翼,卻也脆弱。
戰爭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無知即力量
在那本書只有不完全地寫了第一和第三,第二則是之後歐布萊恩告訴溫斯頓。我的理解是,這三者都是為了鞏固黨的利益和階級。原本的階級大致都是:高等人掌握權力,中等人抗爭而成為新的高等人,低等人繼續在前途無光的環境生存。而黨則是讓老大哥的精神成為高等人,中等人是完全服膺於老大哥,低等人照舊。
當你在黨內,你的身心靈若都服從於黨,那你就是自由的,這也可以說是奴役即自由。前提是,你必須要被「洗禮」成那個樣子,才能真心地愛著老大哥愛著黨,即使你知道黨的一切都是胡說八道,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老大哥這個人,你還是真心愛著他,這就是雙重思想。
由於人們無暇反抗黨和戰爭,當戰爭已成為常態,要是一個人一出生就面臨這樣的生活,那根本不太可能會被激起反戰的心。所有無知的人們形成群體的力量,才能帶動黨的精神,讓黨的階級長久存活。
因此思想有罪。
到了第三章,溫斯頓就像是一九八四這年代的小人物。他只是個普通人,他沒辦法對抗這一整個猶如大腦般的黨。他原本憧憬的歐布萊恩軟硬兼施地拷打著他(這兩人感覺有本,竟然互相盯上彼此七年誒⋯⋯我亂講的),歐布萊恩了解溫斯頓的一切,逐漸摧毀溫斯頓的防線。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歐布萊恩不論有沒有說謊,他都能讓自己顯現出最真誠的一面,因為他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有意識地說出這世界的真相、溫斯頓想知道的一切、誘導溫斯頓說出更多的話語,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粗毀溫斯頓的所有。當溫斯頓開始反抗和思考時,歐布萊恩便在他眼前摧毀他、打臉他曾說過的話,再以溫柔的方式灌輸黨的精神。
當他最後的原始情感失去後,他只能成為黨的傀儡。那個懂的雙重思想而沒有情感的人。過往家人的回憶猶如一場夢,甚至是虛構的,畢竟誰能證明他媽媽和妹妹曾經存在過呢?
他曾知道 2+2=4,卻在窗櫺的灰上寫上 2+2=5,這世界還不自由到讓他可以脫口說出 2+2=4;他曾憎恨著老大哥,如今卻能篤定他在死前,會抱擁著愛著老大個的情懷死去。
黨給我的感覺也像是宗教。在《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有一句台詞是:「不容許第三方提出反駁,那個叫做——信仰。」而黨的精神就是不容許人們去質疑它,再搭配一個猶如神的精神領袖——老大哥。為了鞏固黨/宗教,它提供了精神和信仰,宗教活動便是仇恨週,兩分鐘仇恨,這能帶給人某種發洩和寄託,尤其在那麼極端又不和平的世界觀,這樣的寄託尤為重要。
當黨可以提供給人大部分的精神與思想控制,人們對黨如此認同,因為被洗腦、基本的思想被壓榨了,它又有堅不可破又縝密的組織,那根本就是個大型邪教,而無人能置身事外,因為那也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