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join彭醫師
講一個狀況 大家就都明白了 ...

節稅非常非常重要, 理財 先就要節稅

岳父是外商公司廠長退休, 岳母婚後就沒在工作, 平日非常省吃儉用

岳父過世時 沒繳遺產稅, 之後岳母過世 卻繳了 300多萬的遺產稅, 只因事先沒做規劃

這300多萬 可能比 岳父母 一輩子繳得所得稅都多啊 !!
joinjoin彭醫師
台灣少子化 非常嚴重, 子代有擇偶對象了 就要很會理財

以前我們是 先賺幾十年 才有財可理
現在 , 我們會與懂得節稅的重要了

子代婚前 可能就很有財了

父母每年各有 244萬免稅贈與的額度,
子代結婚那年 這額度 又加到 344萬

若從2歲開始贈 33歲結婚
488 X 30 + 688 = 1.5328億元耶

門當戶對那就是 3億囉

當然, 賺比較快 又長久的理財項目
譬如 買農地 天使投資人 一開始就讓成年的子代 共同參與 一起學會這裡財項目 理論上 就是 自己名下累積的資產 要越小越好, 躉繳保險額要越大越好 包括您子代 (因為 會有孫代唄)
joinjoin彭醫師
躉繳保險額 = 給下一代 現金繳交遺產稅用的啦

當然也有 減少遺產總額的作用唄
(3億以下 沒人會管您, 不用做體檢 但您要少於78歲)

我會建議 這 躉繳保險額
35歲之前買一筆, 65歲時 再買一筆更大的
joinjoin彭醫師
當然不是說 其他的保險不用買
這會被 保險業務員打死 哈 ...
joinjoin彭醫師
切記 買保險 受益人一定要寫好名字 (之後 隨時可以改名字)
否則就是 法定繼承人

而一旦是法定繼承人, 就要 先用現金繳光遺產稅
之後, 才能拿到 這筆保險理賠金

岳母 有一張保單就是沒寫 受益人 ...
joinjoin彭醫師
講這麼多 就是 為了子女好

別人家不會節稅 就讓她家被徵大筆遺產稅 ...
joinjoin彭醫師
永慶過世時 遺產稅繳很多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可以再少繳很多的

若提前 60甚至70年 就規劃 ...

AI : 遺產稅繳納最多的台灣人,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他繳納的遺產稅119億元台幣

永慶在2008年10月15日去世後,國稅局2010年核定 永慶國內的遺產總額為600億元,繼承人在同年9月繳出約119億元遺產稅

「第二名」的遺產稅繳稅紀錄為 前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及其配偶呂來春,兩人在2003年及2007年間過世,繳納的遺產稅 60億元

因為溫世仁生前沒做節稅規劃,遺產幾乎全數要課稅,需按50%稅率繳稅

王永慶與溫世仁的遺產稅 因金額龐大,有部分是以土地與股票股利抵繳,但也有遺族 直接以現金繳稅

您真不知道 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
= 躉繳保險額
35歲之前買一筆, 65歲時 再買一筆更大的
joinjoin彭醫師
溫世仁 於2003年12月7日因腦中風逝世,享年55歲
呂來春 於2007年3月22日因心肌梗塞病逝於馬來西亞,享年57歲
joinjoin彭醫師
一個概念

台灣總資產 會因經濟發展 和通膨 越發龐大
但資產的分母 就是 人民總數和政府

長期少子化 = 資產集中化
子代平均來說 會越來越有錢

沒錢的 不願意結婚 也就沒了後代 ...
這中間, 各代 被政府少拿走, 就是強化您家族呀

理財包含節稅 是世世代代的事情

富不過三代, 在之前 是 開枝散葉 是越分越少
現在少子化超嚴重, 您要集中資產 才會有三代 四代

白話來說, 您能有第五代, 您家族鐵超有錢的啦 就從這一噗 您這代開始唄
joinjoin彭醫師
理財包括 風險的排除

節稅 (躉繳保險) 就是 風險的排除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