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咖和樹
讀強納森.法蘭岑《到遠方》碎念
掰噗~
真假!? (p-woot)
派對咖和樹
開看這本書的我懷著不純的動機:想知道這位DFW在文壇的少數好友aka DFW自殺前打過電話的人 aka DFW死後還帶著人家骨灰一人前往荒島的法蘭岑,到底是如何看待DFW的寫作與個人。
這本書有收錄法蘭岑在DFW葬禮的悼詞,以及自己跑去荒島(結果大半篇幅都在寫DFW)的紀錄。
派對咖和樹
.〈痛,要不了命〉
第一篇是畢業演講。作為不太了解法蘭岑的寫作風格的人,是蠻好入口的一篇,畢竟畢業演講就是面向(對作者八成不太了解的)大學生們。
我看過的畢業演講並不多,讀這篇時也有在想,是不是這種文體(?)搭配語音甚至影像比較好,因為它其實算一種stand up表演……?純看文字的話,總覺得開場廢話點多(爆)但作為stand up來看,會是蠻常見的引文。
派對咖和樹
最喜歡收尾的段落:
「當你像我過去很多年那樣,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間裡憤慨、冷笑或聳肩,這世界和它的問題依然那樣驚心動魄。但當你走出去,讓自己和真實的人甚或只是和真實的動物發展真實的關係後,你便會面臨非常真實的危險:最後可能交付『愛』的危險。」
派對咖和樹
昏昏欲睡的看到這裡突然有種被雷劈到的感覺
非常具啟發性且奪目的結論。但是法蘭岑是怎麼……!從一堆無聊瑣事(婚姻危機、成為愛鳥人士)中掙脫並得到這個結論的……好吧我看完大概想了一天覺得可以推理出個脈絡,但看的當下只有疑惑「法蘭岑你是不是偷看講義最後的答案啊?不然這結論到底是怎麼推導出來的啊???」
派對咖和樹
不過看這篇後,稍微對這作者有個了解(或者說假想吧),就是他對在短篇幅內做出乍看矛盾但又自洽(導致極有張力)的行文是蠻在行的。然而這不見得和主文銜接得很好,所以會有點跳躍或斷裂感,但是既然答案解得漂亮,我不見得會去追究解題過程就是了……
不知道接下來還有沒有機會驗證這個觀察。
派對咖和樹
.〈到遠方〉
重頭戲之一:法蘭岑帶著DFW的骨灰一個人跑去魯賓遜漂流記中的荒島獨旅,結果在颳風下雨狼狽至極、卡在山崖上的慘況中,想起了他的友人DFW(為憂鬱所困的窘境)。
「在某種意義上,我和他的友誼故事就是我愛著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那個憂鬱的人後來用讓他最愛的人遭逢最大痛苦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派對咖和樹
「我們這些愛他的人只能留在原地,感受憤怒和背叛。不僅是因為我們的愛投資失敗覺得被出賣,更因為自殺把他從我們身邊帶走,讓這個人成為眾所皆知的傳奇。」
你真的很愛。法蘭岑………………
派對咖和樹
這一整段有點前面提到的、在短篇幅內使用矛盾但自洽的意象拉開張力的做法。
「身為作家,他不『屬於』讀者,一如他不屬於我。但如果你碰巧知道他真實的個性比他獲得的好評來得更複雜而可疑,如果你知道他本人比世人宣稱的『心地善良、對道德有卓越洞察力的藝術家/聖徒』來得討喜——更滑稽、更糊塗、更深刻酸楚地和他的惡魔交戰、更悵然若失、更幼稚地不思遮掩自己的矛盾和謊言——那麼,對於某一部分的他選擇接受陌生人的吹捧,而非最親近的人的愛,你很難不覺得受傷。」
派對咖和樹
這一段真的是~~~啊~~~~~
派對咖和樹
怎麼能把抱怨寫得這麼柔情又義正嚴詞!!!!!!
派對咖和樹
接下來法蘭岑簡述了他如何看待DFW的小說、他們彼此的關係、DFW自殺的原因等等。
但由府在意的是這段:
「大衛和我的友誼是比較、又對照、又(如兄弟般的)競爭。他過世前幾年,曾幫我在他的兩本精裝本新書上簽名,其中一本,我看到他在扉頁描摹手掌輪廓;另一本的則是勃起的輪廓,碩大得超出頁面,旁邊還加了小箭頭和這句話:『比例尺100%。』」
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派對咖和樹
直男!!!!這叫做兄弟般的競爭嗎!!!!!!!
派對咖和樹
他畫給你一個手掌和一個勃起!?!?!?這是在暗示什麼?!!!!
派對咖和樹
這篇後半寫的是,領悟到DFW的人生困頓和自己在荒島的困頓是如何對照的關係後,法蘭岑想回家了。(用了很長的篇幅,論證得很不錯,但我有點懶得簡述LOL)
派對咖和樹
結尾依然解得很漂亮,我現在對法蘭岑的評價是超擅長寫結尾的人。

「在《魯賓遜漂流記》的中段,即魯賓遜獨處了15年後,他發現沙灘上有一個人類的腳印,『對人的恐懼』簡直要讓他發瘋。在判定腳印不是他的也不是惡魔的、而是某個入侵食人族的之後,他把他的花園小島改造成堡壘,而往後好幾年,他滿腦子只有把自己藏起來和驅逐想像中入侵者兩件事。他對其中的反諷感到訝異:
派對咖和樹
我唯一的煩惱是,我似乎被人類社會放逐了,我獨自一人,被無邊無際的海洋圍繞,與世隔絕,被判處我所謂的寂靜生活……現在,想到有可能見到人,我卻怕到渾身顫慄,只看到一個人踏上這座島的影子或靜默的表象,就打算鑽到地底躲起來。
派對咖和樹
笛福的心理,絕對不會比他想像中魯賓遜對孤獨遭破壞的回應更尖銳。他給我們第一幅寫實主義針對徹底離群的人的畫像,然後,彷彿被小說的事實驅使,他又為我們呈現激進個人主義其實有多病態和瘋狂。不管我們多麼小心翼翼地捍衛自我,只要另一個真實人物的腳印就能讓我們想起人際關係中耐人尋味的無窮危險。
派對咖和樹
就連臉書,也有一個本體論的出口——『感情狀態』的選單中,選項之一是『一言難盡』;這或許是『快過去了』的委婉用語,但也能形容所有其他選項。只要我們有一言難盡的糾結,怎麼敢覺得無聊?
派對咖和樹
……我看完這個結尾真的是……覺得很猛但………!我其實不太懂和主文的關聯是啥……嗯但很有啟發性………
派對咖和樹
~暫時把看的兩篇記錄到這~
派對咖和樹
又看了兩篇。法蘭岑談寫作的〈論自傳性小說〉好好看,好看到很想立刻和小楠討論 但要說因此有讓我想去看他寫的小說嗎,又覺得好像還好(法蘭岑:???)
派對咖和樹
·〈論自傳性小說〉
開頭就很勁爆:
「我將從處理小說家最常在這種場合被問的四個不愉快問題開始。這些問題顯然是我們享受公開亮相的快樂時必須付出的代價。」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派對咖和樹
接下來是逐題分析,先把四個問題列在這:
1.哪些人對你的影響最大?
2.你每天在什麼時間工作,寫些什麼?
3.我讀到一篇某作者的專訪,他說小說寫到某個節骨眼,角色會「出面接管」,告訴他該怎麼做。你也遇過這種情況嗎?
4.你的小說是自傳性的嗎?

這篇演講基本上是一一解釋每一題為什麼會讓作家為難或抓狂,我真的是看到要笑死(rofl)(rofl)(rofl)這些問題都超典!!!!但法蘭岑給的解釋也都超有說服力(rofl)(rofl)(rofl)
我突然可以理解為什麼法蘭岑會和DFW變成朋友了,他們在某個(寫作態度上的)憤世嫉俗的面向可能蠻合拍的(在那邊腦補
派對咖和樹
結果今天出門一整天我已經把這本看得差不多了............大部分書評章節鑒於沒看過原作我都先跳過,有些篇介於非虛構和小說之間。散文越看越覺得想和法蘭岑擊掌,上述那種炒短線(喂)寫法非常可以參考。
派對咖和樹
關於第三個問題,法蘭岑的見解是:
「這個問題鐵定讓我血壓升高。沒有人答得比納博科夫在接受《巴黎評論》時答得更好;他認為小說家創造的角色會『出面接管』的迷思,源頭在EM佛斯特,而後聲稱,不同於佛斯特會讓他的角色一路航行到印度去,他會把他的人物『當成划槳的奴隸』來用。這個問題顯然也使納博科夫血壓升高了。」
這一段好好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派對咖和樹
「當作家做出像佛斯特那樣的聲明時,最好的情況是他被誤導了。不幸的是,我常嗅到一股自我膨脹的氣味,彷彿作家正試著讓他的作品跳脫類型小說的機械化情節設計,想要我們相信,不同於那些可以事先告訴你他們的書將如何收尾的寫手,他的想像力是那麼強大,他的人物是那麼真實、生動,以至於他無力掌控。這裡的最佳情況同樣是,那不是事實,因為這概念的前提是作者缺乏意志,放棄了目的。小說家的首要責任是創造意義,所以如果你不知怎麼地把這個工作交給你的角色,那就是在逃避。」

唉喲威好兇我好愛................
派對咖和樹
談第一個問題也有我很喜歡的段落。
「這個關於影響力的提問,最大的問題在於它似乎先入為主地認定,年輕作家就是一團柔軟的黏土,上面有某些已故或還在世的偉大作家留下、不能磨滅的印記。而會讓試圖誠實回答這問題的作家發瘋的是,凡是一名作家讀過的東西,幾乎都會留下某種印記。」
派對咖和樹
「一般對於『影響』的了解,都太線性、太單向。藝術史,透過代代相傳重要人事物漸進式的敘述,是組織資訊的實用教學工具,但那與身為小說家的真實經驗幾乎毫無關係。在我寫作時,我不覺得自己像是被前輩工匠影響的工匠(前輩工匠則被更前輩的工匠影響),反倒覺得像是大型虛擬社群的一分子,與社群其他成員,大部分已不在人世的成員有動態關係。一如在其他任何社群,我有朋友,也有敵人。我在找尋自己的路,前往小說世界裡讓我覺得最自在的那些角落,在我的朋友間最穩固也最撩人的角落。」
派對咖和樹
「一旦我讀了夠多的書,可以確定這些朋友的身分——年輕作家就是在這裡進行主動選汰程序,選擇要被誰影響的程序——我便努力提供我們共同的興趣,透過我寫的東西和寫作的方式為朋友而戰,抵抗敵人。……事實上,多數可稱作實質『影響』的東西是負面的,我並不想成為『這種作家』或『那種作家』。」
派對咖和樹
這一整段寫敵我關係的部分好觸 從審美上升到理念和話語權之爭還寫得很正氣凜然是怎麼回事wwwwww
派對咖和樹
「當然,情況絕非停滯不動。讀小說和寫小說是一種積極社會參與的形式,對話和競爭的形勢。是『置身(being)』和『成為(becoming)』的方式。不知怎地,在恰當的時機,每當我覺得分外失落或孤寂時,總會有新朋友可以交、老朋友可以疏遠,有舊敵人可以原諒、新敵人可被鑑定。事實上——我在寫一本新小說時,是不可能不發現新朋友和新敵人的。」

這段寫得好讓人心動動啊!?!?
派對咖和樹
這篇大概截到這邊。其實本文主旨應該是第四個問題(都拿來當標題了),也花了最多篇幅寫,但我對上述這兩個問題的題解比較有共鳴,就寫到這叭
派對咖和樹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重頭戲來了,DFW葬禮的追悼詞!但這篇我簡直是從頭油笑到尾,一時也不知道要截什麼
派對咖和樹
「大衛熱愛細節,而細節也是它壓抑在心裡的愛的宣洩出口:一種連結的方式,和另一個人並肩站在相對安全的中間地帶。
這大約描述了我和他九零年代初期在對話和通信中提到的文學。我從收到大衛第一封信開始就愛上他,但頭兩次試著和他在劍橋碰面,他都直接放我鴿子。即便真的開始一起出去後,我們的約會也常壓力重重而匆促——遠不如通信親密。對他一見鍾情的我,總是處心積慮要證明自己夠幽默、夠機靈,偏偏他總是凝視數公里外的某個點,讓我覺得自己一敗塗地。我平生沒有多少事能比贏得大衛一笑給我更大的成就感。」

這一段是怎~~~~啊~~~~~
派對咖和樹
這一段真的好……??好青春酸甜?
我知道追悼詞就是講給親朋好友緬懷用的所以「愛」這個字氾濫也可以寬容但你還是太愛了吧法蘭岑
派對咖和樹
想讓一個喜歡嗑作家CP的人入坑就是這麼簡單,法蘭岑很會推銷自己CP (???
派對咖和樹
「一篇不錯、簡單的現代故事大概像這樣:『一位英俊瀟灑、才華洋溢的名人深受大腦嚴重化學失衡之害。那人叫大衛,他罹患了那種疾病,而那種疾病如癌症一般穩當地殺了那個人。』這篇故事既不失真實,又完全不充分。如果你對這個版本滿意,那你就不需要大衛寫的故事——尤其不需要那許許多多將『人』和『病』的二元性和獨立性變成問題,或公然嘲笑之的故事。當然,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矛盾是,最後,大衛自己,某種程度上確實對這簡單版的故事滿意,才會斷然與他過去所寫和未來可能寫的其他更有趣的故事停止連結。他的自殺傾向占了上風,讓人世間所有一切變得無關緊要。」

這一段則是透徹又俐落到我很感動
派對咖和樹
「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饒富意義的故事可說。關於他是怎麼走到九月十二日晚上的地步,我可以告訴你十個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些非常黑暗,有些令我怒火中燒,而多數版本會把曾在青少年末期自殺瀕死的大衛,成年後所做的許多調整列入考量。但有這麼一個沒那麼黑暗的故事,我知道是真的,也是我現在想要講的,因為當大衛的朋友是如此快樂、如此榮幸,又充滿無限有趣挑戰的事。」

我讀這一段時一方面超想知道其他讓法蘭岑生氣的版本,一方面又好被他決定要使用身為小說家的魔法、在追悼會講出一個不黑暗的版本這件事打動
派對咖和樹
這個版本就是DFW自殺前夕打電話請法蘭岑說「一個事情將好轉的故事」給他聽的那個………嗚嗚嗚嗚嗚嗚嗚……………
派對咖和樹
這篇的結尾有點強制HE(畢竟是悼詞)哀但我真的好喜歡看法蘭岑千方百計地把自己被DFW拋下的傷心和不滿和抗議塞在字裡行間的寫法
派對咖和樹
~該去幹正事了今天也先記兩篇~
載入新的回覆